顶点小说网 > 穿成年代文男主的对照组[穿书] > 第111章 第 111 章

第111章 第 111 章

小说:穿成年代文男主的对照组[穿书]作者:春山犹枝字数:0更新时间 : 2021-03-20 12:31:22
沈家一行人到家的时候,  已经快中午了,村里人再好奇,听了会儿热闹,  还是得回家做饭,  热闹再好看,也不能饱肚子。

        不过这只是第一波,等吃完饭,尤其是晚上闲下来的时候,  那才叫热闹。

        沈家人不把这几天在城里的经历说个上十遍不能停,  乡下娱乐少,像沈家这样的经历,值得大家反复听反复讲。

        一些被吆喝着回家吃饭的小孩,  恋恋不舍,走之前还再三约定:“大王,吃完饭咱们接着讲啊!”

        城里真好,  还能看从来没看过的新电影,  新电影真有意思!

        虎妞仰着小下巴,跟她爷一样背着手,  不耐烦道:“再说吧,刚回来忙得很。”

        那电影讲啥中间有一段忘记了,  幸好小弟们都没看过,她胡编了一段糊弄过去,  回头问问她娘。

        “忙啥啊?”

        “就是,  现在地里没啥活给咱这些小娃干。”

        “我要打猪草,  能等我打完了再讲吗?”

        虎妞得意道:“我家要盖新房了,事可多,不一定有时间跟你们讲。”

        她还知道,  房子是猫儿哥哥出钱盖的,爷爷没说这个事不能说出去,那就是可以说。

        “哇,真的吗?”

        “当然,不信你们等着。”

        小娃娃们回家之后。

        当妈的拍打着孩子身上不知道在哪滚的一身灰,嘴里念叨着:“吃饭都叫不回来,就是没饿过,回头好好饿两顿,看你们还敢不敢。”

        这些孩子都皮惯了,这样拍两下不痛不痒,真正狠心的妈,就不会说这种话,直接就不给留饭。

        小孩子一双灰爪子扒拉着碗筷,心里还想着虎妞刚才说的话:“妈,虎妞说她家要盖新房子了。”

        大人们一愣:“真的?这咋可能?”

        “真的真的,她真这么说的。”小孩儿小心翼翼从口袋里掏出一颗糖,糖果外面包裹着漂亮的带图案的包装纸,一看就知道跟他们过年时候为了待客买的散装糖果不一样,这个肯定贵。

        “看,虎妞给我的,她说是她那个城里哥哥给买的,好多好多。”这小孩儿小大人一样跟家里人分析:“我觉得她说的是真的,她那么抠门,要不是有好多好多好多糖,咋舍得给我们分。”

        家里其他小孩儿眼馋地看着他手里的糖果,这可是大城市里的糖,从来没吃过。

        大人们倒不至于馋孩子一颗糖,他们都被小孩儿刚才那话吸引了注意力。

        “老沈家真要盖新房啊?他们家前两年不是才盖了几间屋子吗?哪来的钱?”

        “当时是家里房子不够住了吧,沈丰收兄弟几个都长大了,没房子咋娶媳妇儿。”

        “肯定是沈老三那个城里儿子给的,那么多衣服都给买了,再给盖新房,也说得过去。”

        “啥说得过去啊,这也太阔了吧,就是盖个茅草屋,也得大几十块呢,好点儿的不得上百?”

        “几十块钱咋了,你就不会算账,你想想他们身上那穿的新衣服,听他们吹的,就那一身衣服就几十块钱了。”

        “沈家去了多少人来着?”

        “……总得有二十来个吧。”

        “嚯!”

        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光给沈家人买新衣服,都得花几百块钱呐。

        “沈老三……这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啊……”

        这家人长叹口气,心里又酸又羡,当初沈安民媳妇带着娃跑了,留下他一个人在村里,不知道遭了多少笑话。

        村里很有些男人,觉着沈安民就是太没有男人气概了,连个女人都压不住,不听话就打,打老实了,看她还跑不跑。

        这些人平时就是那种爱在家里吆五喝六,闲的没事打老婆显得他们厉害。

        好在沈家没这种恶习,沈家上下都没有打媳儿的习惯,吵架是有的,吵得狠了不说话生闷气都有,但真没动手的。

        虽然沈安民和梁凤霞是正经办了离婚,可在村里人看来,就是沈安民媳妇跑了,还把娃也带走了。

        因为这,村里还有些流言,说沈猫儿不是沈安民亲生的,是梁凤霞和野男人生的,不然亲儿子,咋舍得让离了婚的媳妇儿带走,沈安民可就这一个娃。

        现在看来,流言真不可信。

        要是沈猫儿不是沈老三亲儿子,沈家上下不能这么大老远跑去给他撑腰,沈猫儿也不会对沈家人这么好。

        与此同时,翻过了半座山的沈二姑刚刚到家。

        曹家也正是饭点儿,一大家子聚在堂屋里,沈二姑的几个妯娌正在摆饭。

        一张四方八仙桌,是曹家最拿的出手的大件儿家具之一,现在四周挤的满当当的。

        沈二姑领着两个侄儿进去,最先看见她的是正对着门口坐着的曹家老两口。

        曹老太一愣,下意识道:“老三家的,你咋这时候回来了。”

        其他人听见了,扭头一看,这才看见沈二姑几人。

        曹老三眼睛一亮,立刻走过来:“吃饭了没?”

        他手上还拿着刚分给他的二合面馒头,也递了过去:“吃吧,先填填肚子。”

        沈二姑心里一暖,曹家其他人怎么样不说,她男人对她是真不错,否则当初她爹娘也不会同意让她嫁过来。

        这也是曹老太看不顺眼他们两口子的原因之一,觉得沈二姑是个狐狸精,把她儿子哄过去了。

        不过曹家做饭按人头做的,她突然回来,肯定没做她的饭,吃了这馒头,她男人就得饿肚子。

        “你吃吧,我不饿。”

        她说的是实话,昨天走的时候猫儿给装了一大堆熟食,有馒头、有干饼、有那个软得不像话的鸡蛋糕,还有卤好的鸡腿牛肉等等。

        让他们车上吃,再三强调这些东西放不住,超过一天就坏了,不能吃了,吃了会坏肠胃。

        为了不浪费,他们把这些东西都给吃了,早上她还吃了好几块蛋糕还有肉,都是实在的好东西,吃了不容易饿。

        可曹老三不知道,他猜到了媳妇儿一半心思,知道她担心自己饿肚子。

        “先坐,庆田庆山,都坐。”曹老三招呼着,他家两个儿子自觉站起来给表兄弟让位置。

        曹家老两口偏心是偏心,可大面上还是做的过去的,儿媳妇娘家侄子过来碰上饭点儿了,怎么也不能就这么让人空着肚子走。

        他们也招呼着人坐下,曹老太让大儿媳妇再去弄点儿吃的来。

        老太太心里有杆秤,老三媳妇儿这一去沈家好几天,吃了沈家得有十几顿,省了自家好些粮食,给沈家两个小子吃点儿没啥。

        “不了不了,我们送二姑回来,这就回去了。”沈庆田和沈庆山都不想留在曹家吃饭,不自在。

        而且,他们这新衣服还没跟几个兄弟炫耀,心里急得很。

        沈二姑拉了他们一把:“好歹吃两口再走,不然回去了还说我这个当姑的,一口饭都舍不得给你们吃,让你们饿着肚子赶路。快坐,我去吧行李放下,马上回来。”

        两兄弟摸摸肚子,早上吃的不少,可他们这个年纪正是能吃的时候,确实有点儿饿。

        坐下后,手上一人被塞了一个馒头,桌上除了一大盆主食二合面馒头,还有一小盆炒韭菜,一小盆辣椒炒茄子,一小盆炖白菜,一片绿。

        这个炖白菜就是纯炖的白菜,没有肉,连点儿油星都没有。

        准确的说,桌上所有菜都没什么油,像炒韭菜、炒茄子这些素菜,如果没油,火又大,很容易糊掉,所以就沏了很多水,菜泡在半盆菜汤里,看着不太好看。

        唯一不同的颜色是一盆蒸南瓜,老南瓜切块儿上锅蒸,连皮都不用削,简单得很。

        前几天吃得太好,乍一看到桌上这些菜,两兄弟胃口不是很好。

        不过打小就这样吃,吃两口就习惯了,胃口打开了,三两口一个馒头下了肚。

        这会儿曹老太才注意到,儿媳妇和沈家两兄弟都穿一身新,她看着刚放完东西回来的沈二姑身上那碎花短袖,揉了揉眼:“老三家的,你这衣裳我咋没见你穿过。”

        “是啊,你走的时候,穿的不是这身。”说话的是曹老二媳妇儿。

        沈二姑爱惜地摸着衣摆,眼睛都笑眯了:“这是我侄儿给买的,新的。”

        沈家兄弟跟着说:“我们的也是,都是猫儿给买的。”

        沈二姑二儿子曹满粮摸了把表哥的衣服,一脸羡慕:“这衣裳真好看。”

        曹老太盯着儿媳妇身上的新衣服眼馋死了,她大孙女正好要说亲了,这花衣服就适合小姑娘穿。

        要是老三家的自个儿买的,她还能找个借口要来,可是她娘家给买的,要了说出去不好听,沈家那边也不好说话得很。

        沈二姑几个妯娌,尤其是跟她最不对付的曹老二媳妇,嫉妒得眼睛都红了。

        沈秋英这个女人真是太好命了,都嫁人了,娘家有啥好事还想着她。

        沈家兄弟已经跟表弟吹上了,为了送沈二姑,他们来不及在村里吹,总算在这找到了听众。

        曹家人这才知道,原来沈二姑带着曹满仓回娘家,是一起去城里了,还是省城。

        听说他们顿顿有肉吃,还逛了百货大楼,去电影院看了电影,最后一人一身新衣服回来,别说沈二姑两个儿子,曹家其他房的都要羡慕死了。

        就……就帮着出个头?能有这么多好处?可要是假的,没经历过,这编也难编出来啊。

        大家伙儿饭都顾不得吃了,小孩子们一个个口水流老长。

        沈庆田得意道:“那是猫儿稀罕我们,他一个人在城里头,无亲无故,我们这些亲人去了,他就想招待我们吃好的喝好的,是我们猫儿心善,在意我们这些亲人,是吧,姑?”

        “对。”沈二姑非常赞同他的话:“猫儿这孩子打小心眼好,脑瓜聪明,孝顺,是咱老沈家顶顶有出息的娃。”、、

        曹家人听得已经没有话可以说了,说啥啊,现在张嘴就是酸味儿,肚子里都快让醋给灌满了。

        老沈家这是走大运了吧,草窝里头硬生生飞出来一只金凤凰!

        “对了,满仓呢?”曹老三这才想起来小儿子没回来。

        沈二姑心里得意,面上装得云淡风轻:“猫儿给安排了个活儿,我看满仓一把力气,种地连他自己都吃不饱,心里急得很,猫儿就说让满仓留城里,总归不会让他饿着。”

        别说曹家其他人,曹老三都愣了:“这……这就留下了?”

        他慌了一瞬:“你走的时候就带了一身换洗衣裳,两个干馍馍,满仓啥都没带,在城里咋吃咋喝,不换衣裳了?”

        沈庆山忙道:“姑父,你呀,就把心放肚子里。新衣裳我们有,满仓也有,听说还有什么工作服,猫儿给发,吃得肯定比咱在乡下好。”

        “那就好,那就好……”曹老三彻底放心了,一脸喜悦地跟媳妇儿说:“咱得好好谢谢猫儿。”

        “用你说,那可我是亲侄儿!”沈二姑这话说得掷地有声。

        曹家这回没一个人说不好听的话,就连跟他们最不对付的曹老二一家都闭嘴了。

        眼瞅着沈家出了个有出息的,一人得道,曹老三两口子鸡犬升天,现在还上赶着得罪人,那不是傻吗?

        沈庆田趁着聊天的时候,捏了两块蒸南瓜吃,曹家这南瓜长得好,什么都没放,直接下锅蒸,吃着又甜又糯又绵。

        他吃还不停嘴:“姑,你家这南瓜真不错。”

        曹老太得意道:“那是,整个村都没有比我们家南瓜种的好的,庆田啊,你要是爱吃,走的时候扛两个。”

        这可不小气,一个大南瓜十几斤呢。

        沈庆田嘿嘿一笑:“这多不好意思。”

        这么些年了,他来他姑家,这老太太第一次主动让他们带东西走。

        吃完饭,曹家小辈儿围着沈庆田沈庆山,让他们讲城里的经历,大的小的都听得惊呼连连。

        尤其是听见那些吃的,虽然两兄弟贫乏的词汇让他们很难具体描绘出味道,可光听着“一盆肉,全都是肉”“一缸油,把肉放进去炸”这种话,就已经够让他们口水横流了。

        沈二姑好笑地看了眼院子里被围着的两个侄儿,进屋把行李包打开,曹老三扫了眼,顿时惊了:“咋这么多东西。”

        好多他都不认得,但是里头一大包糖果还是认得出来的,可这一包也太多了,最起码得有两斤。

        “都是猫儿给的。”沈二姑举着一个罐子,得意道:“看,这是奶粉,猫儿特意给我买的,说大人也得补身体,让我没事儿冲一杯喝。你说说,我都这把年纪了,大孙子都不吃奶了,还让我喝奶,这孩子,真是!”

        壮汉哥哥们都没买,只给几个长辈买了,在沈二姑看来,四舍五入就是特意给她买的。

        曹老三:“……”

        你把你脸上那笑收一收,我就信你这话。

        他媳妇儿以前可实在了,出去一趟,好像变了一点儿。

        沈二姑把行李包里的东西分门别类捡好,一边分捡一边念叨:“这奶粉是猫儿特意给我买的,先留下。这包糖包装好,耐放,咱留一半,以后逢年过节走礼啥的,拿出去都体面。另一半分三份,老大老二一人给一份,爹娘也给一份……”

        虽然没分家,但这种娘家带来的东西,谁家带来的都归各自小家庭,老两口不会说别的。

        不过一般情况下,都会给老人孝敬一点儿。

        沈二姑分出来一包糖,一包果干,一包蛋糕,一包饼干,凑齐四样,拿去二老。

        “娘,这是我从城里带回来的,你们尝尝,这个蛋糕不经放,这两天就得吃掉,不然就坏了。这个饼干和果干也是,顶多放个四五天。”

        “诶、诶,你是个有心的。”曹老太难得对她和颜悦色,拿着这城里来的高档吃食,舍不得撒手。

        曹老爷子还问了几句曹满仓在城里的安排,这可是他们曹家第一个去了城里的娃,出息啊!

        沈二姑一走,曹老太把据说最不经放的蛋糕,掰了一小块儿放嘴里,惊讶地瞪大眼睛:“老头子,这个啥蛋糕,咋这么软啊,跟吃棉花似的,还香的很,又香又甜!”

        其实放了一天之后,已经不如刚出炉的时候那么喧软蓬松了,但依旧让从没吃过这种点心的老两口感到惊艳。

        “说啥怪话,你吃过棉花啊。”曹老爷子没好气道。

        “不信你尝尝!”

        “尝就尝。”

        “咋样?”

        “……是挺像棉花。”

        晚上,小孩子们耍累了回到自家屋子,沈二姑家大孙儿石头跟个小炮弹一样冲进屋,后面摇摇晃晃跟着他三岁的妹妹苗苗。

        “爹,妈,你们在说啥?!”虎头虎脑的男娃进来就嚷嚷道。

        “没说啥。”曹丰收媳妇儿刘荷花轻呵一声,侧身不知道干了点儿啥,往两个孩子嘴里,一人塞了个东西。

        “哇,是糖!”石头舌头舔了一下,尝到甜味儿,顿时欢呼起来。

        苗苗根本来不及说话,小嘴巴包着糖块有点儿含不住,用手捂着,生怕掉出来。

        “小点儿声!”刘荷花轻斥一声,石头连忙点头,美滋滋地吃着糖,都不敢用力舔,怕化的太快了。

        这个糖真好吃,比他吃过所有糖都好吃。

        “你也吃一个。”曹丰收剥了个糖给媳妇儿。

        “我一个大人,吃这干啥,浪费。”说是这么说,她脸上的笑却甜极了。

        “你也吃。”

        “我是个男人……”

        “男人咋了?男人就不能吃糖了?”刘荷花直接把糖块儿怼他嘴里。

        一家子一起吃糖,脸上都是一样甜蜜的笑。

        “要是当时我也被选上了就好了。”曹丰收有些遗憾,谁想到外公挑人,竟然还有这等机缘。

        弟弟留在城里,以后前程肯定比在乡下种地强。

        “这事谁说的定,再说,就算有这个机会,你舍得我和娃?”刘荷花安慰道。

        其实真要有留在城里的机会,她肯定愿意,娃她自己带。

        “舍不得。”曹丰收看着靠在他腿边的儿子和女儿,身边是他媳妇儿,心里踏实极了。

        他轻声道:“娘说,这回出去长见识了,城里可好了,以后有机会,咱都要往外奔,让咱们石头和苗苗,也过上好日子。”

        年轻的小夫妻满怀希望畅想未来,在他们想象中,最好的生活也就是今天沈家兄弟描述的那样,不愁吃穿,顿顿有肉,希望自己的孩子们,能过上那样的好日子吧。

        沈鱼是不知道,他给家人准备的那些东西会引发这么大效应,单纯就是想让大家吃好点儿罢了。

        送走沈家人,他的生活又恢复了往常的平静。

        没人来找他事儿了,几个堂哥表哥,工作也上手了,确实都干活卖力不偷懒,跟同事也处的来,每天都乐呵呵的。

        沈鱼松快了,天天没事就开着他大蓝兜风,爽到不行。

        市区虽然路好,但人多,跑不起来,而且会被围观。

        不是普通围观,是追着车跑,一旦车速慢了,把他车围起来,顺便人也堵车里头那种围观。

        沈鱼:“……”

        离谱。

        所以还是往郊区跑得多,地方大,随便跑。

        然后顺便解锁了,车内各个位置的接吻姿势,体感坐在驾驶座上歪着身子最不舒服,因为时间长了会脖子酸疼。

        快乐了没两天,收到消息,肖家和云家的订婚宴要开始了。

        肖家人倒是没有不识趣地邀请沈鱼,但是他们在有间蛋糕店定了个大蛋糕,三层的,还挺贵,售价三十多块钱呢。

        沈鱼那些员工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他和肖家的恩怨,接到订单之后没敢直接答应,打电话过来跟沈鱼缺人。

        沈鱼乐了:“卖啊,为什么不卖,给钱就卖,好好做啊,别砸了咱们店招牌。”

        回头他跟沈桥说:“我有点儿想看。”

        不想参加他们的订婚宴,但想看着男女主锁死。

        原书中,这一对结婚,是在两人大学毕业几年后,当时都已经功成名就,可以说是郎才女貌,佳偶天成,受到无数人祝福。

        现在嘛……

        女主名声坏了,但这个不值得庆幸,怎么想这种事发生在女性身上都让人感到不快。

        男主据说脸上的伤还没好,不知道沈鱼哪个哥哥下手这么黑,给肖家辉打了个乌青眼,养了几天,淤青的地方变黑了。

        “可以,明天带你去看。”沈桥平淡道。

        “啥?”

        “不是想看热闹吗?带你去。”

        沈鱼来了兴趣:“怎么看?直接去不好吧?”

        “有人想见我,他们住在友谊宾馆,请我去吃个饭,从那边楼上窗户看过去,应该能看到。”本来不想去的,既然沈鱼想看热闹,就答应好了。

        肖家和云家定的办酒的饭店,正好在友谊宾馆对面,是个小二层,档次还算可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