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高顺论天下(上)
以前,高顺不大喜欢过年,因为仅是祭祀就太麻烦了,现在好了,有长子替他承担一大部分工作了,他反而喜欢过年的热闹了。
去年过年的时候,由军师在各地驻守,各州牧和刺史基本都到邺城过年;今年正好相反,州牧和刺史值班,各军师都返回邺城过年。
小年夜的前一天中午,高顺在魏公府设宴招待各军师,邺城的众文臣武将作陪。
孔融,新添了外孙,借口看外孙,携家带口的到达邺城,也在宴请之列。
现在已改为大圆桌了,主桌上有高顺,以及孔融、程立、田丰、沮授、戏志才、贾诩和郭嘉,共八人一桌。
女性家属在后院,由许婷等人接待。
陈琳单独坐一桌,作为记录。
孔融首先发问:“魏公,为什么给孙子起高弘焘这么个奇怪的名字?”
高顺解释道:“高是姓,弘是辈,焘是名,有何不妥?天下之人越来越多,单一个名,很容易重复,这样做只是增加了一个字,就方便多了,重复的几率也小了很多,所以,我们不要局限于已有的规矩,时代形势变化了,自然要跟随变化;特别是这个“焘”字,是我思索了良久才选定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如何长治久安,就需要靠个人的智慧了。”
儒家思想让高顺既爱又恨,所以他想引导儒学的发展。
孔融还想发问,高顺止住道:“今天人多,过年高兴,每个人皆可以问我一个问题,不能多问,否则别人就没有机会了,再又问题,事后再讨论。”
沮授对军队最是关心,现在淘汰的较多,不知道高顺下一步的目标,便问道:“主公,现在天下已定,对未来各地驻军数量有何计划?”
高顺决定采用后世的做法,于是回答道:“邺城要驻守一支精良的马、步军队,作为稳定天下的关键力量;各州都要驻守一支步兵和一支骑兵,不过这皆归邺城直接管辖,不归地方管辖;每州郡也要根据位置建立一定数量的军队,归地方管理使用,维持治安,防守关隘,具体的数量有待商榷;若是官兵数量过多,则会增加百姓负担,若是军队过少,则又不能维护稳定,所以,我对此很慎重,待定稿之后再与诸位协商。”
那些武官听到此话,心中也不再担心以后无兵可带了,也不担心后辈失业了,他们可以继续为高顺效力。
郭图直言道:“主公,现有的累进耕地税收之策,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大家族无力反抗,也不敢反抗,若是裁军,兵力减少,官府控制力度减弱,难免让大家族蠢蠢欲动,将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高顺没有顾忌众人的心态,笑道:“哈哈,几代之后,还会有大的家族吗?大的家族,只会成为社会的蛀虫,常言道,富不过三代,有了雄厚的家族基础,后辈往往躺在先辈的阴影之下,毫无作为,这样的话,便激励人人奋发图强,这是我采取武举选拔的原因,此后还将有文举选拔,为天下人提供向上的通道。”
高顺对这些谋士皆非常敬重,就怕驾驭不了他们,以至于发生袁绍的谋士内斗之事,所以才将他们分散在各地,邺城留下戏志才为主,贾诩为副,而戏志才资历较浅,也没有直接命令众人的权力,必须有高顺的允许方可下达命令,到达一种制衡。
贾诩心有戚戚焉,若是这样,确实没有大族存在的生存环境了,官府也不会受到大族的威胁了。
郭嘉问道:“主公,对开发南中地区有何建议?”
高顺道:“这个问题我早有筹划,年后,我计划与孟文、孟珍等人,亲帅大军,平定中南诸郡,这事不需益州参与。”
这让郭嘉很无奈,他们对南中地区出力不少,收到的成果已是不错,若是高顺不需他们此后参与南中之事,岂不前功尽弃?
众人陷入了沉思,权衡各自家族的利弊以及家族的发展方向。
高顺不愿冷场,便说道:“天下之大,非我们所了解的大汉十几州;若是轮陆地面积,天下有五十多个汉朝之多,若是连水域面积算上,那顶几百个大汉的面积,西域之西,还有大量的国家,有些国家的实力不下于我们,甚至比我们更强;天下之物希奇百怪,天下之人也有多种多样,有皮肤白的像纸的人,也有皮肤黑的像墨汁的人,有黄头发的,也有红头发的,所以,我们要把眼光看的更远一些,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十几州。”
刘晔反对道:“主公,您说的天下虽大,但是适合居住的只有我们中原地区吧,北部寒冷,西部干旱多沙,西南又多山,南方多瘴气。”
高顺晓得:“哈哈,看来子扬思考过了,不错,天下虽大,中原地区也适合耕作生活;但是这只是表象,只是因为这里开发的早,若是论适合耕作,扬州每年可两熟,广州和交州每年可三熟,若是开发好了,仅仅扬州和广州之地产出的粮食,便能养活几万万人口,潜力巨大啊。”
刘晔又问道:“主公,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北人南至,致死者十必四五,即便当地之人,每年也有大量死于瘴气者,如之奈何?”
高顺想了一下,解释道:“南方水多,很多地方是死水,这些死水中长有一种很小的虫子,非常小,所以喝水的时候一定要烧开,不能喝生水;其次,灭蚊,有瘴气的地方一定有蚊,而染病的人一定被蚊叮咬过;最后,要及时就医。”
刘晔惊讶的问道:“主公,中瘴气之毒后能治好?”
高顺肯定的说道:“能,但是不能晚了,要是错过了最佳时机,神医也救不了。”
众人很好奇,刘晔又问道:“主公,您没去过南方,何以知之如此详细?”
高顺道:“哈哈,这也是我为什么花那么高的代价保存下洛阳,保存下东观图书;里边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却不能被利用,现在东观有几百人,在整理那里的经书资料;其中有《神农本草经》,此前只能由医匠口口相传,以至于错误百出,而如此珍贵的医经却躺在东观,被束之高阁,不被重视,现在我已令神医对每个药方进行核对,若是整理完毕,则要刊印,发行天下,造福万代。”
高顺也不知道东观有没有这本书,但是他记得前世,有一位科学家,就是因为东汉医书中的一个药方的提示,才提取了治疗疟疾的药物,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他准备把系统升级赠送的医书,借助这个名义刊发,造福天下;现在正让华佗对每个药方、药物、病情进行核实。
高顺不由感叹,这东汉的蚊子可比后世多多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去年过年的时候,由军师在各地驻守,各州牧和刺史基本都到邺城过年;今年正好相反,州牧和刺史值班,各军师都返回邺城过年。
小年夜的前一天中午,高顺在魏公府设宴招待各军师,邺城的众文臣武将作陪。
孔融,新添了外孙,借口看外孙,携家带口的到达邺城,也在宴请之列。
现在已改为大圆桌了,主桌上有高顺,以及孔融、程立、田丰、沮授、戏志才、贾诩和郭嘉,共八人一桌。
女性家属在后院,由许婷等人接待。
陈琳单独坐一桌,作为记录。
孔融首先发问:“魏公,为什么给孙子起高弘焘这么个奇怪的名字?”
高顺解释道:“高是姓,弘是辈,焘是名,有何不妥?天下之人越来越多,单一个名,很容易重复,这样做只是增加了一个字,就方便多了,重复的几率也小了很多,所以,我们不要局限于已有的规矩,时代形势变化了,自然要跟随变化;特别是这个“焘”字,是我思索了良久才选定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用之得当则有利,反之必有弊害,如何长治久安,就需要靠个人的智慧了。”
儒家思想让高顺既爱又恨,所以他想引导儒学的发展。
孔融还想发问,高顺止住道:“今天人多,过年高兴,每个人皆可以问我一个问题,不能多问,否则别人就没有机会了,再又问题,事后再讨论。”
沮授对军队最是关心,现在淘汰的较多,不知道高顺下一步的目标,便问道:“主公,现在天下已定,对未来各地驻军数量有何计划?”
高顺决定采用后世的做法,于是回答道:“邺城要驻守一支精良的马、步军队,作为稳定天下的关键力量;各州都要驻守一支步兵和一支骑兵,不过这皆归邺城直接管辖,不归地方管辖;每州郡也要根据位置建立一定数量的军队,归地方管理使用,维持治安,防守关隘,具体的数量有待商榷;若是官兵数量过多,则会增加百姓负担,若是军队过少,则又不能维护稳定,所以,我对此很慎重,待定稿之后再与诸位协商。”
那些武官听到此话,心中也不再担心以后无兵可带了,也不担心后辈失业了,他们可以继续为高顺效力。
郭图直言道:“主公,现有的累进耕地税收之策,在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大家族无力反抗,也不敢反抗,若是裁军,兵力减少,官府控制力度减弱,难免让大家族蠢蠢欲动,将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高顺没有顾忌众人的心态,笑道:“哈哈,几代之后,还会有大的家族吗?大的家族,只会成为社会的蛀虫,常言道,富不过三代,有了雄厚的家族基础,后辈往往躺在先辈的阴影之下,毫无作为,这样的话,便激励人人奋发图强,这是我采取武举选拔的原因,此后还将有文举选拔,为天下人提供向上的通道。”
高顺对这些谋士皆非常敬重,就怕驾驭不了他们,以至于发生袁绍的谋士内斗之事,所以才将他们分散在各地,邺城留下戏志才为主,贾诩为副,而戏志才资历较浅,也没有直接命令众人的权力,必须有高顺的允许方可下达命令,到达一种制衡。
贾诩心有戚戚焉,若是这样,确实没有大族存在的生存环境了,官府也不会受到大族的威胁了。
郭嘉问道:“主公,对开发南中地区有何建议?”
高顺道:“这个问题我早有筹划,年后,我计划与孟文、孟珍等人,亲帅大军,平定中南诸郡,这事不需益州参与。”
这让郭嘉很无奈,他们对南中地区出力不少,收到的成果已是不错,若是高顺不需他们此后参与南中之事,岂不前功尽弃?
众人陷入了沉思,权衡各自家族的利弊以及家族的发展方向。
高顺不愿冷场,便说道:“天下之大,非我们所了解的大汉十几州;若是轮陆地面积,天下有五十多个汉朝之多,若是连水域面积算上,那顶几百个大汉的面积,西域之西,还有大量的国家,有些国家的实力不下于我们,甚至比我们更强;天下之物希奇百怪,天下之人也有多种多样,有皮肤白的像纸的人,也有皮肤黑的像墨汁的人,有黄头发的,也有红头发的,所以,我们要把眼光看的更远一些,不能局限于眼前的十几州。”
刘晔反对道:“主公,您说的天下虽大,但是适合居住的只有我们中原地区吧,北部寒冷,西部干旱多沙,西南又多山,南方多瘴气。”
高顺晓得:“哈哈,看来子扬思考过了,不错,天下虽大,中原地区也适合耕作生活;但是这只是表象,只是因为这里开发的早,若是论适合耕作,扬州每年可两熟,广州和交州每年可三熟,若是开发好了,仅仅扬州和广州之地产出的粮食,便能养活几万万人口,潜力巨大啊。”
刘晔又问道:“主公,南州水土温暑,加有瘴气,北人南至,致死者十必四五,即便当地之人,每年也有大量死于瘴气者,如之奈何?”
高顺想了一下,解释道:“南方水多,很多地方是死水,这些死水中长有一种很小的虫子,非常小,所以喝水的时候一定要烧开,不能喝生水;其次,灭蚊,有瘴气的地方一定有蚊,而染病的人一定被蚊叮咬过;最后,要及时就医。”
刘晔惊讶的问道:“主公,中瘴气之毒后能治好?”
高顺肯定的说道:“能,但是不能晚了,要是错过了最佳时机,神医也救不了。”
众人很好奇,刘晔又问道:“主公,您没去过南方,何以知之如此详细?”
高顺道:“哈哈,这也是我为什么花那么高的代价保存下洛阳,保存下东观图书;里边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却不能被利用,现在东观有几百人,在整理那里的经书资料;其中有《神农本草经》,此前只能由医匠口口相传,以至于错误百出,而如此珍贵的医经却躺在东观,被束之高阁,不被重视,现在我已令神医对每个药方进行核对,若是整理完毕,则要刊印,发行天下,造福万代。”
高顺也不知道东观有没有这本书,但是他记得前世,有一位科学家,就是因为东汉医书中的一个药方的提示,才提取了治疗疟疾的药物,获得了诺贝尔奖,所以,他准备把系统升级赠送的医书,借助这个名义刊发,造福天下;现在正让华佗对每个药方、药物、病情进行核实。
高顺不由感叹,这东汉的蚊子可比后世多多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