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开诚布公
正在这时,情报参谋罗梦科悄悄走近,在杨麟耳朵边低语数声,杨麟点了点头,长叹道:“唉,有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头上屎有多脏,现在居然跳出来,唉,看来真的是自寻死路啊。”
第二天一大早,钱邦芑、范文光早早来到知府衙门大堂,刚刚坐下,经历司知事(正九品)周正笑道:“两位大人请安坐,大人一大早就出去了,说是观看周围四个官屯场引水情况,大概中午时候就能够回来。”
钱邦芑点了点头,笑道:“周书办,有没有什么要紧公务给我们说说,我们先熟悉熟悉,也可以协助大人,为大人分忧啊。”
周正笑了笑,说道:“两位大人,大人昨晚就让下官准备,现在向两位大人报告各县人事,新政推行情况。
等下殷承柞殷先生再向两位大人报告军中情况。
若是到时候大人还没有回来,如果两位大人要到军中考察,可以让殷先生带大人去,若是要到地方去,可以由在下效劳。”
钱邦芑不以为意,坐在太师椅上听着,这可比昨晚史谨宸所说的要详细多了。
不但讲各种新政措施具体内容,而且将该项政策实施背景,实施过程中不如意的地方。
先从乡公所建立说起,过去几个白役把持一个场口作为聚宝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每年征收数百两纹银而缴上来的不过数十两纹银,贪渎巨额财富,而且在地方上横征暴敛,巧取豪夺,为祸乡里。
大人借鉴过去粮长制,派出官派乡长衙役征收税赋,不但强化地方控制,缓解地方矛盾,更重要的每年有巨额商赋充实官库。
推行一年半以来,大的县每年可以增加万余两白银收入(如府城南充),小的县也有五六千两,一年下来,能够收到7万两银子。
以此为契机,重新清丈土地,过去顺庆府耕地面积不过130万亩,现在连年天灾人祸,逃荒甚多,现有耕地也有300万亩,屯耕之后耕地面积完全可以达到400万亩的水平(目前南充有水田14.6万公顷,广安有水田15万公顷,即便明明末开垦土地仅为当今水田,也有30万公顷,近450万亩。
按照这个标准计算,明末顺庆府耕地面积400万亩,经过战争破坏,或者逃荒,实际耕种的为300万亩完全符合。)
即便按照每亩良田稻谷一斗,旱地每亩小麦6升,若再加上8万亩官田,收上来的粮食折成银子搭22万两之多.
过去顺庆府人口有40万,清理之后近百万之数,扣掉老弱病残与军人家属、读书人、官员,每丁每年缴纳一钱二分银子殷,如此丁赋也在25000两纹银左右。
(在宋朝,四钏分四路,其中CD府路有258万户,口742万。
潼川府路有85万户,口263万
利州路有37万户,口76万
夔州路府路38万,口113万.
其中潼川府路主要包括一监:富顺监(今天内江富顺县附近)。
三府:潼川府(今遂宁一部、绵阳一部)、遂宁府(遂宁一部、内江一部)、顺庆府(今南充一部)。
三军:长宁军、怀安军(今广安地区大部)、宁西军(今资阳大部)
明朝顺庆府包括宋朝顺庆府全部、怀安军全部,外加蓬州三县)
明朝初年鱼鳞册统计四钏人口不过百万,到万历六年,(四川)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
考虑到明朝人口管理失败,在同时期南方人口居然锐减,北方人口小幅度增长,而四钏则在张居正施行一条鞭法时人口剧增两百余万。
再看土地耕种面积,明初四钏耕地不过一千万亩,到明朝万历六年重新丈量,四钏耕地面积达到4千余万亩。
人均3-4亩,一户四口,在农耕文明耕种十五六亩地,即便苛捐杂税,生活也可小康。
如此简单换算,四钏人口也达到一千万人口。
由此可知经过两百余年恢复,四钏人口应当早已经恢复到宋朝人口鼎盛状态。
有专家分析,明末四钏潼川府路、利州路、夔州路府路人口达到CD府路水平,即便CD府路人口为700万,如此全川人口也达到1400万。
在这里主角没有如此计算,主角按照如下模型,经过两百五十余年发展,四钏人口达到明末鼎盛水平,即全川人口达到一千万。
由于张献忠战争破坏,到张献忠战死西充之时,四钏人口降落到八百万。)
宋朝潼川府路人口263万,而明朝顺庆府包括宋朝的顺庆府、怀安军、与利州路的蓬州,如此其人口完全可以达到潼川府路1/3)
周正抱怨道,一些有心人士造谣说大人掉进钱袋子,这也想收钱,那也想收钱,但这都是利国利民的事情,老百姓负担轻了,官府收入增多了,再说大人有没有贪渎什么金钱,怎么这样没有良心呢?
钱邦芑感到颇为惊讶,虽然大明田赋虽低,但实际从老百姓那里收上来的非常多,现在每亩只征收6升大米(1斗稻谷),不过二十税一,也实在太低了。
而范文光是理财专家,在震惊之余,连忙追问怎么这么多?
自三皇五帝以来,各地白役横行,各个场口都是白役把持征收税赋,一年下来怎么这么多?
虽然知道大明各地鱼鳞册上的人口、土地算不得数,但也不相信人口土地居然有这么多啊?
拿着毛笔与周正一起回忆所住乡镇,简单一算,连连暗拍脑袋,场口店铺林立,每逢集市七乡八里的人家充塞集市,过去没有注意,现在一较确实如此啊。
古代有扬一益二的说话,在南宋年间四川人口超过一千万,其税赋几近南宋朝廷的1/4,虽然经过南宋末年战争破坏,但经过大明两百余年的发展,前几年早恢复到南宋鼎盛时期情景。(满清两百余年,四川人口增到到五千余万,明朝两百七十年当人能够恢复南宋鼎盛模样)。
感叹之余,范文光扔下毛笔,连连摇头,如此大的油水都被贪官污吏所吞噬,如果早几年发现其中奥妙,即便面对辽东鞑子,陕北民变,国家也有钱力应付,而不需要加征三饷。
加征三饷民众苦不堪言,加征三饷各地匪乱四起,即便这样加征三饷每年也不过千万两白银而已,但在加征三饷同时,大家不知道每年有数千万两白银白白落入贪官污吏手中。
税赋施行分成法,也就是各县交上来的税银,两成返还地方,每个县能返还三五千,少量补助人事开支,绝大多数用于地方建设(如修路筑桥,安置流民灾民)。
(商赋征收5%用于奖励征收人员,5%用以抵税,而田赋、丁赋奖励征收人员比例更高。
除此之外,就是各种收费,古代到县衙门各房办事需要收费。如此税赋10%充作人事开支,也算充足。)。
外国人评论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现代人是不是如此东方不敢评论,但至少信仰三纲五常,重视社会现实,豁然发现如此巨大财富的同时,钱邦芑难以掩饰内心的机动,眨着眼睛道:“周经历,这,这,话虽如此,但除此之外,民众对胥吏颇为痛恨,现在设立乡公所,派出这样多胥吏,如果这些胥吏在地方上横征暴敛,欺压老百姓,如此如何是好?”
周正嘴角上扬,连番解释。
各个场口施行场长(乡长)负责制,若胥吏为非作歹做出不法勾当,不但会收到制裁,负责乡长也会被追究责任。
在古代地方施行官绅共治,地方乡绅充分参与地方事务,大小事务多需要与乡绅商议然后执行。
除了乡绅制度之外,古代还施行三老制度,在过去各个朝代都施行三老制度,特别是在汉代,规定每乡需选择一名乡老,每县需在乡老中间选择三名县老以对官员进行监督。(《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刘邦规定三老两个条件,即50岁以上,能率众,就是说他们在当地较大的地域范围内对民众要有号召力。)
在明朝初年地方三老甚至可以将贪渎知县捆绑到京城给皇帝治罪,地方官员不能阻拦。
大人正考虑强化这种官绅共治结构与乡中三老制度,准备推出议会制,各乡推举一个议员,每县建立一个议会,以对官吏进行监督。
官绅共治、乡老制度是古代官员的神主牌坊,任何人也不敢非议,现在听准备加强官绅共治,加强乡老制度,两人竖起耳朵想知道一个究竟。
如何加强,当然就是前世的议会制度,由成年男丁选举产生,在任期内对官吏、政策落实,财政开支等方面进行监督。
当然名义上是加强官绅共治与乡老传统,任职以来看到地方上强大的官绅共治与乡老传统,杨麟常常扪心自问,难道真的如同轮子所说的那样,中国古代没有民主传统吗?套用一种时髦的说法,如果官绅共治传统,乡老传统不是民主传统,那什么是民主传统?
正如一些轮子睁眼说瞎话,说中国古代没有政治献金一样。他们纠结于名词,而不探讨实质,实际上中国古代有政治献金的。
正如最初所说那样,官员正式上任,官员离任,一些人组织接风宴,送别宴,送上程仪,这不是古代的政治献金,什么是政治献金?
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在考中进士回家休息一年,通过拜各个会社,参加各种宴会,一年时间捞了三千多两纹银,这些都有记载,这不是曾圣人所受的政治献金是什么?
正如政治献金一样,古代也有民主,千里之外为官,身边除了两个长随,事事需要与身边书吏、衙役写上,要征收官绅意见,要受乡老监督,这不是民主什么是民主?
在汉人朝代,若那个官员如同蛮清皇帝那样跋扈,在洪武年间大概会被乡老捆送京师的命。
在搞清楚古代治理结构之后,再与现代治理结构以对照,东方一面暗骂轮子害人,一面惊喜的发现通往民主自由文明的道路,那就是以官绅、乡老传统为名选用有才(乡绅)有德(乡老)的人才组成议会。
钱邦芑虽然感到不妥,但现在兵荒马乱的,杨麟以维护地方安定为名,以加强官员监督为名,如此要反对也颇为不易。
除了乡绅会议(乡老绅士简称),钱邦芑明显发现其他变化,如税赋征收从户房分离出来,户房主要从事人口、土地、商铺等方面登记工作,与赈灾一些民事工作,变成现在工商总局或者民政局这样一个部门。
各县成立厘金房,负责地方商赋、田赋、丁赋与关赋的征收。
各县基本上将帐房、库房合并成立度支房,度支房不仅仅管理钱财,而且还包括各县粮食、兵器储备,而库房只是负责其中具体事务。
各地驿站铺房都承包出去,由驿使或书吏管辖,实现自负盈亏。
各县一般包括知县、县丞、主薄、典吏等官员,其中主薄多为知县长随或者幕僚担任,负责衙门人员、文书管理。
县丞一般主管厘金房、度支房两大要害部门。
而负责缉盗的典吏多为义勇军退役人员或者义军将领出任。
钱邦芑倒吸一口气,这是改编朝廷制度,不论好坏,难怪前任知府史谨宸反对。
怀着复杂心情,大家一起盘算着,两人对新政成效虽都颇为推崇,但又担心改变祖制,将来恐引起非议。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第二天一大早,钱邦芑、范文光早早来到知府衙门大堂,刚刚坐下,经历司知事(正九品)周正笑道:“两位大人请安坐,大人一大早就出去了,说是观看周围四个官屯场引水情况,大概中午时候就能够回来。”
钱邦芑点了点头,笑道:“周书办,有没有什么要紧公务给我们说说,我们先熟悉熟悉,也可以协助大人,为大人分忧啊。”
周正笑了笑,说道:“两位大人,大人昨晚就让下官准备,现在向两位大人报告各县人事,新政推行情况。
等下殷承柞殷先生再向两位大人报告军中情况。
若是到时候大人还没有回来,如果两位大人要到军中考察,可以让殷先生带大人去,若是要到地方去,可以由在下效劳。”
钱邦芑不以为意,坐在太师椅上听着,这可比昨晚史谨宸所说的要详细多了。
不但讲各种新政措施具体内容,而且将该项政策实施背景,实施过程中不如意的地方。
先从乡公所建立说起,过去几个白役把持一个场口作为聚宝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每年征收数百两纹银而缴上来的不过数十两纹银,贪渎巨额财富,而且在地方上横征暴敛,巧取豪夺,为祸乡里。
大人借鉴过去粮长制,派出官派乡长衙役征收税赋,不但强化地方控制,缓解地方矛盾,更重要的每年有巨额商赋充实官库。
推行一年半以来,大的县每年可以增加万余两白银收入(如府城南充),小的县也有五六千两,一年下来,能够收到7万两银子。
以此为契机,重新清丈土地,过去顺庆府耕地面积不过130万亩,现在连年天灾人祸,逃荒甚多,现有耕地也有300万亩,屯耕之后耕地面积完全可以达到400万亩的水平(目前南充有水田14.6万公顷,广安有水田15万公顷,即便明明末开垦土地仅为当今水田,也有30万公顷,近450万亩。
按照这个标准计算,明末顺庆府耕地面积400万亩,经过战争破坏,或者逃荒,实际耕种的为300万亩完全符合。)
即便按照每亩良田稻谷一斗,旱地每亩小麦6升,若再加上8万亩官田,收上来的粮食折成银子搭22万两之多.
过去顺庆府人口有40万,清理之后近百万之数,扣掉老弱病残与军人家属、读书人、官员,每丁每年缴纳一钱二分银子殷,如此丁赋也在25000两纹银左右。
(在宋朝,四钏分四路,其中CD府路有258万户,口742万。
潼川府路有85万户,口263万
利州路有37万户,口76万
夔州路府路38万,口113万.
其中潼川府路主要包括一监:富顺监(今天内江富顺县附近)。
三府:潼川府(今遂宁一部、绵阳一部)、遂宁府(遂宁一部、内江一部)、顺庆府(今南充一部)。
三军:长宁军、怀安军(今广安地区大部)、宁西军(今资阳大部)
明朝顺庆府包括宋朝顺庆府全部、怀安军全部,外加蓬州三县)
明朝初年鱼鳞册统计四钏人口不过百万,到万历六年,(四川)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
考虑到明朝人口管理失败,在同时期南方人口居然锐减,北方人口小幅度增长,而四钏则在张居正施行一条鞭法时人口剧增两百余万。
再看土地耕种面积,明初四钏耕地不过一千万亩,到明朝万历六年重新丈量,四钏耕地面积达到4千余万亩。
人均3-4亩,一户四口,在农耕文明耕种十五六亩地,即便苛捐杂税,生活也可小康。
如此简单换算,四钏人口也达到一千万人口。
由此可知经过两百余年恢复,四钏人口应当早已经恢复到宋朝人口鼎盛状态。
有专家分析,明末四钏潼川府路、利州路、夔州路府路人口达到CD府路水平,即便CD府路人口为700万,如此全川人口也达到1400万。
在这里主角没有如此计算,主角按照如下模型,经过两百五十余年发展,四钏人口达到明末鼎盛水平,即全川人口达到一千万。
由于张献忠战争破坏,到张献忠战死西充之时,四钏人口降落到八百万。)
宋朝潼川府路人口263万,而明朝顺庆府包括宋朝的顺庆府、怀安军、与利州路的蓬州,如此其人口完全可以达到潼川府路1/3)
周正抱怨道,一些有心人士造谣说大人掉进钱袋子,这也想收钱,那也想收钱,但这都是利国利民的事情,老百姓负担轻了,官府收入增多了,再说大人有没有贪渎什么金钱,怎么这样没有良心呢?
钱邦芑感到颇为惊讶,虽然大明田赋虽低,但实际从老百姓那里收上来的非常多,现在每亩只征收6升大米(1斗稻谷),不过二十税一,也实在太低了。
而范文光是理财专家,在震惊之余,连忙追问怎么这么多?
自三皇五帝以来,各地白役横行,各个场口都是白役把持征收税赋,一年下来怎么这么多?
虽然知道大明各地鱼鳞册上的人口、土地算不得数,但也不相信人口土地居然有这么多啊?
拿着毛笔与周正一起回忆所住乡镇,简单一算,连连暗拍脑袋,场口店铺林立,每逢集市七乡八里的人家充塞集市,过去没有注意,现在一较确实如此啊。
古代有扬一益二的说话,在南宋年间四川人口超过一千万,其税赋几近南宋朝廷的1/4,虽然经过南宋末年战争破坏,但经过大明两百余年的发展,前几年早恢复到南宋鼎盛时期情景。(满清两百余年,四川人口增到到五千余万,明朝两百七十年当人能够恢复南宋鼎盛模样)。
感叹之余,范文光扔下毛笔,连连摇头,如此大的油水都被贪官污吏所吞噬,如果早几年发现其中奥妙,即便面对辽东鞑子,陕北民变,国家也有钱力应付,而不需要加征三饷。
加征三饷民众苦不堪言,加征三饷各地匪乱四起,即便这样加征三饷每年也不过千万两白银而已,但在加征三饷同时,大家不知道每年有数千万两白银白白落入贪官污吏手中。
税赋施行分成法,也就是各县交上来的税银,两成返还地方,每个县能返还三五千,少量补助人事开支,绝大多数用于地方建设(如修路筑桥,安置流民灾民)。
(商赋征收5%用于奖励征收人员,5%用以抵税,而田赋、丁赋奖励征收人员比例更高。
除此之外,就是各种收费,古代到县衙门各房办事需要收费。如此税赋10%充作人事开支,也算充足。)。
外国人评论中国人是没有信仰的,现代人是不是如此东方不敢评论,但至少信仰三纲五常,重视社会现实,豁然发现如此巨大财富的同时,钱邦芑难以掩饰内心的机动,眨着眼睛道:“周经历,这,这,话虽如此,但除此之外,民众对胥吏颇为痛恨,现在设立乡公所,派出这样多胥吏,如果这些胥吏在地方上横征暴敛,欺压老百姓,如此如何是好?”
周正嘴角上扬,连番解释。
各个场口施行场长(乡长)负责制,若胥吏为非作歹做出不法勾当,不但会收到制裁,负责乡长也会被追究责任。
在古代地方施行官绅共治,地方乡绅充分参与地方事务,大小事务多需要与乡绅商议然后执行。
除了乡绅制度之外,古代还施行三老制度,在过去各个朝代都施行三老制度,特别是在汉代,规定每乡需选择一名乡老,每县需在乡老中间选择三名县老以对官员进行监督。(《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刘邦规定三老两个条件,即50岁以上,能率众,就是说他们在当地较大的地域范围内对民众要有号召力。)
在明朝初年地方三老甚至可以将贪渎知县捆绑到京城给皇帝治罪,地方官员不能阻拦。
大人正考虑强化这种官绅共治结构与乡中三老制度,准备推出议会制,各乡推举一个议员,每县建立一个议会,以对官吏进行监督。
官绅共治、乡老制度是古代官员的神主牌坊,任何人也不敢非议,现在听准备加强官绅共治,加强乡老制度,两人竖起耳朵想知道一个究竟。
如何加强,当然就是前世的议会制度,由成年男丁选举产生,在任期内对官吏、政策落实,财政开支等方面进行监督。
当然名义上是加强官绅共治与乡老传统,任职以来看到地方上强大的官绅共治与乡老传统,杨麟常常扪心自问,难道真的如同轮子所说的那样,中国古代没有民主传统吗?套用一种时髦的说法,如果官绅共治传统,乡老传统不是民主传统,那什么是民主传统?
正如一些轮子睁眼说瞎话,说中国古代没有政治献金一样。他们纠结于名词,而不探讨实质,实际上中国古代有政治献金的。
正如最初所说那样,官员正式上任,官员离任,一些人组织接风宴,送别宴,送上程仪,这不是古代的政治献金,什么是政治献金?
大名鼎鼎的曾国藩在考中进士回家休息一年,通过拜各个会社,参加各种宴会,一年时间捞了三千多两纹银,这些都有记载,这不是曾圣人所受的政治献金是什么?
正如政治献金一样,古代也有民主,千里之外为官,身边除了两个长随,事事需要与身边书吏、衙役写上,要征收官绅意见,要受乡老监督,这不是民主什么是民主?
在汉人朝代,若那个官员如同蛮清皇帝那样跋扈,在洪武年间大概会被乡老捆送京师的命。
在搞清楚古代治理结构之后,再与现代治理结构以对照,东方一面暗骂轮子害人,一面惊喜的发现通往民主自由文明的道路,那就是以官绅、乡老传统为名选用有才(乡绅)有德(乡老)的人才组成议会。
钱邦芑虽然感到不妥,但现在兵荒马乱的,杨麟以维护地方安定为名,以加强官员监督为名,如此要反对也颇为不易。
除了乡绅会议(乡老绅士简称),钱邦芑明显发现其他变化,如税赋征收从户房分离出来,户房主要从事人口、土地、商铺等方面登记工作,与赈灾一些民事工作,变成现在工商总局或者民政局这样一个部门。
各县成立厘金房,负责地方商赋、田赋、丁赋与关赋的征收。
各县基本上将帐房、库房合并成立度支房,度支房不仅仅管理钱财,而且还包括各县粮食、兵器储备,而库房只是负责其中具体事务。
各地驿站铺房都承包出去,由驿使或书吏管辖,实现自负盈亏。
各县一般包括知县、县丞、主薄、典吏等官员,其中主薄多为知县长随或者幕僚担任,负责衙门人员、文书管理。
县丞一般主管厘金房、度支房两大要害部门。
而负责缉盗的典吏多为义勇军退役人员或者义军将领出任。
钱邦芑倒吸一口气,这是改编朝廷制度,不论好坏,难怪前任知府史谨宸反对。
怀着复杂心情,大家一起盘算着,两人对新政成效虽都颇为推崇,但又担心改变祖制,将来恐引起非议。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