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清净之地
夕照师兄说的对,佛门也非都是清净之地。杜玉清下午和师姐妹见面一起喝茶时就体会到了这一点。大师姐静清看脸色就是个不容易亲近的人,面对杜玉清虽然还至于赤裸裸地盘问她的来历,但有的问题近乎无礼了。杜玉清只能装傻没有听懂她的试探,就说自己家里出了点事,来此清修几天就回去,静清才疑虑地作罢,但还是训诫了几句。也许看杜玉清年纪小,她一字一句都用的是命令句式。二师姐静净是个虔诚的佛家弟子,人看样子就是个善良的好人,时不时就说:哎呀,这犯了什么什么戒,会有什么什么报。贪嗔痴慢疑,总有她能够找到的忌讳。三师姐静真单纯些,什么都是乐呵呵的,四师姐静如很安静,一个下午低头喝茶,没有多说一句话。
静清给杜玉清安排功课,除了念经,什么时候要去厨房帮忙,什么时候又要去慈幼庄帮忙,具体而紧凑。
静真犹豫地说:“大师姐,师父特地交代说静海师妹不是在这里出家,不要拘着她,可以随意些。”
静清有些不悦,“既然是来清修,不做满功课如何修呢。静海师妹,你觉得的呢?”
杜玉清笑了笑,没有回答。
静净连忙打圆场,说:“五师妹刚来,总要给她两三天时间适应。”转头又对杜玉清说:“厨房帮忙倒也罢了,不去就不去吧。慈幼庄我倒是建议你去,它是我们专为那些弃婴办的收留所,现在已经有二十多个孩子。出家人要以慈悲为怀,再说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帮助这些孩子你会有福报的,哪天我带你去看看吧。”
杜玉清点点头,心里有些失望,这凡尘中的功名利禄这里一点也不少,只不过换一个面目出现而已。她喜欢的是云栖寺的清净,为什么莲池大师一定要把她打发到这里来呢。
原来三人成众,众人的地方就是社会,是社会就会有利益,有利益就会有争斗,除非你能远避人群独自一人遁入山林里隐居。
也许是觉明师太和师姐她们说了什么,后来几天并没有人来打扰她,只是静清看到她爱理不理的,她每天跟着师姐们一起做早课,然后独自在房间抄经画画,闲暇时间去山里转转,打几趟拳,有时还去厨房里帮忙,但也悠闲平静。
这天觉明师太把杜玉清叫到房间,说:“我看了你的字,我已经没有什么可教的,你只要坚持下去必有小成,要想大成还要看你以后的境遇和造化了。至于画画嘛,”她指了指桌上,“我这里有我之前的几幅画,你可以拿回去临摹,我现在眼睛不好,也画不了,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来问我。”
杜玉清十分欣喜,忙恭敬行礼地谢了。这几天师父对她不闻不问,在杜玉清每天上午来请安问候时没有任何多余的表示,就说句:“去吧。”就把她给打发出去,让她有些愧疚夕照师兄的交代。
师太慈爱温和地问,“说说看,你这几天都做了什么?”
杜玉清简单说了这几天做的事情。师太注意到她的语气平淡,用词谨慎,没有什么感情评判色彩。于是又问:“可曾去过慈幼庄?”
杜玉清跟着静净师姐去过一次,那里的孩子大都是一些女孩,还有几个身体有残疾的男孩,衣裳虽然破旧,但还算是干净,就是面黄肌瘦,好像都吃不饱,有两个居士婆婆照顾他们的身体,师姐们每天去那里就是带他们念经。杜玉清对此有些不以为然,孩子最可贵的是他们身上活泼的生机,念经固然能够引导人向善,但也泯灭了孩子们身上的天性。
“嗯。”师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以你之见,你觉得教孩子什么比较好?”
“从蒙学中挑选一些简单实用的书来教,还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孩子早晚要出去谋生,如果同时能够请人传授他们一技之长,那就更好。”杜玉清轻描淡写地说。她心里有一句没有说:除非打算让这些孩子们都出家。
师太眼睛闪过一丝惊讶,又问:“现在庵堂你也熟悉了,说实在话情况很不好,已经到了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地步,如果你是住持,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改变?”
杜玉清疑惑师太怎么会问她这样的问题,她从每天膳食中的清汤寡水可以看出庵堂清贫的状况,加上偶然听到的抱怨,大致猜测出问题出在哪里,但这猜测毕竟是猜测,不能拿她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于是坦白地问:“您能说说具体情况吗?庵堂是否有什么产业,原来状况如何,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的状况?”
师太心里叹了一气,夕儿说的对,这杜小姐看事情和别人真不一样,问问题一下就能问到点子上。于是直言不讳地介绍了一下庵堂的经济状况。原来庵堂有自己庵产,背后的茶山和稻田都归庵堂所有,每年租给佃户的租子,加上信众的捐赠,原来的日子算不上殷实起码能够吃饱饭,这几年因为建立了慈幼庄,不仅要供给孩子们吃喝,还要为他们寻医看病,所以田产收益的大部分都补贴过去,导致庵堂的日子就有些清苦。师太心里也明白,这让庵堂的许多人不满,自己的几个师妹虽然没有明说,但引述下面弟子的话中多少带有些自己的偏向和认同。自己现在身体越发差了,实在没有精力来管,不知道这个杜小姐是否能够挑起这个重任。
杜玉清犹豫了一下,办法不是没有,但她只是在这里住几天,要管这么多事吗?万一引起无谓的纷争怎么办?师太捕捉到她的情绪变化,鼓励地说道:“但说无妨。”
好吧,看在夕照师兄的交代上,自己就班门弄斧一回。“像慈幼庄这样收拢孤儿固然是善事,但不可能无底洞似的填进去,不然到头来慈幼庄办不下去,还拖累了庵堂,两败俱伤就得不偿失了。最好是两边能切割开来,庵堂可以支持一段时间,但慈幼庄不能全指望庵堂的支持,也要有自己的营生能够独立运作下去。不知庵堂之前是否对此做过谋划和计算?比如慈幼庄总共需要多少费用,每季平均花在每个孩子身上是多少钱,庵堂最多能负担多少?还能支持多久?”
师太没有回答,但频频点头用眼神鼓励杜玉清继续说下去。杜玉清觉得她经商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用商业的眼光来看待和衡量很多事物,虽然有时候看上去冷酷无情,却能让她理智清醒。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静清给杜玉清安排功课,除了念经,什么时候要去厨房帮忙,什么时候又要去慈幼庄帮忙,具体而紧凑。
静真犹豫地说:“大师姐,师父特地交代说静海师妹不是在这里出家,不要拘着她,可以随意些。”
静清有些不悦,“既然是来清修,不做满功课如何修呢。静海师妹,你觉得的呢?”
杜玉清笑了笑,没有回答。
静净连忙打圆场,说:“五师妹刚来,总要给她两三天时间适应。”转头又对杜玉清说:“厨房帮忙倒也罢了,不去就不去吧。慈幼庄我倒是建议你去,它是我们专为那些弃婴办的收留所,现在已经有二十多个孩子。出家人要以慈悲为怀,再说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帮助这些孩子你会有福报的,哪天我带你去看看吧。”
杜玉清点点头,心里有些失望,这凡尘中的功名利禄这里一点也不少,只不过换一个面目出现而已。她喜欢的是云栖寺的清净,为什么莲池大师一定要把她打发到这里来呢。
原来三人成众,众人的地方就是社会,是社会就会有利益,有利益就会有争斗,除非你能远避人群独自一人遁入山林里隐居。
也许是觉明师太和师姐她们说了什么,后来几天并没有人来打扰她,只是静清看到她爱理不理的,她每天跟着师姐们一起做早课,然后独自在房间抄经画画,闲暇时间去山里转转,打几趟拳,有时还去厨房里帮忙,但也悠闲平静。
这天觉明师太把杜玉清叫到房间,说:“我看了你的字,我已经没有什么可教的,你只要坚持下去必有小成,要想大成还要看你以后的境遇和造化了。至于画画嘛,”她指了指桌上,“我这里有我之前的几幅画,你可以拿回去临摹,我现在眼睛不好,也画不了,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来问我。”
杜玉清十分欣喜,忙恭敬行礼地谢了。这几天师父对她不闻不问,在杜玉清每天上午来请安问候时没有任何多余的表示,就说句:“去吧。”就把她给打发出去,让她有些愧疚夕照师兄的交代。
师太慈爱温和地问,“说说看,你这几天都做了什么?”
杜玉清简单说了这几天做的事情。师太注意到她的语气平淡,用词谨慎,没有什么感情评判色彩。于是又问:“可曾去过慈幼庄?”
杜玉清跟着静净师姐去过一次,那里的孩子大都是一些女孩,还有几个身体有残疾的男孩,衣裳虽然破旧,但还算是干净,就是面黄肌瘦,好像都吃不饱,有两个居士婆婆照顾他们的身体,师姐们每天去那里就是带他们念经。杜玉清对此有些不以为然,孩子最可贵的是他们身上活泼的生机,念经固然能够引导人向善,但也泯灭了孩子们身上的天性。
“嗯。”师太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以你之见,你觉得教孩子什么比较好?”
“从蒙学中挑选一些简单实用的书来教,还有,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些孩子早晚要出去谋生,如果同时能够请人传授他们一技之长,那就更好。”杜玉清轻描淡写地说。她心里有一句没有说:除非打算让这些孩子们都出家。
师太眼睛闪过一丝惊讶,又问:“现在庵堂你也熟悉了,说实在话情况很不好,已经到了捉襟见肘入不敷出的地步,如果你是住持,你有没有什么好办法来改变?”
杜玉清疑惑师太怎么会问她这样的问题,她从每天膳食中的清汤寡水可以看出庵堂清贫的状况,加上偶然听到的抱怨,大致猜测出问题出在哪里,但这猜测毕竟是猜测,不能拿她作为判断事物的依据。于是坦白地问:“您能说说具体情况吗?庵堂是否有什么产业,原来状况如何,又是什么原因导致现在的状况?”
师太心里叹了一气,夕儿说的对,这杜小姐看事情和别人真不一样,问问题一下就能问到点子上。于是直言不讳地介绍了一下庵堂的经济状况。原来庵堂有自己庵产,背后的茶山和稻田都归庵堂所有,每年租给佃户的租子,加上信众的捐赠,原来的日子算不上殷实起码能够吃饱饭,这几年因为建立了慈幼庄,不仅要供给孩子们吃喝,还要为他们寻医看病,所以田产收益的大部分都补贴过去,导致庵堂的日子就有些清苦。师太心里也明白,这让庵堂的许多人不满,自己的几个师妹虽然没有明说,但引述下面弟子的话中多少带有些自己的偏向和认同。自己现在身体越发差了,实在没有精力来管,不知道这个杜小姐是否能够挑起这个重任。
杜玉清犹豫了一下,办法不是没有,但她只是在这里住几天,要管这么多事吗?万一引起无谓的纷争怎么办?师太捕捉到她的情绪变化,鼓励地说道:“但说无妨。”
好吧,看在夕照师兄的交代上,自己就班门弄斧一回。“像慈幼庄这样收拢孤儿固然是善事,但不可能无底洞似的填进去,不然到头来慈幼庄办不下去,还拖累了庵堂,两败俱伤就得不偿失了。最好是两边能切割开来,庵堂可以支持一段时间,但慈幼庄不能全指望庵堂的支持,也要有自己的营生能够独立运作下去。不知庵堂之前是否对此做过谋划和计算?比如慈幼庄总共需要多少费用,每季平均花在每个孩子身上是多少钱,庵堂最多能负担多少?还能支持多久?”
师太没有回答,但频频点头用眼神鼓励杜玉清继续说下去。杜玉清觉得她经商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用商业的眼光来看待和衡量很多事物,虽然有时候看上去冷酷无情,却能让她理智清醒。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