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大宋将门 > 第624章 金殿辩论

第624章 金殿辩论

小说:大宋将门作者:青史尽成灰字数:3147更新时间 : 2017-08-04 23:54:20
  王宁安曾经问过自己,为什么要费好大的力气,把文彦博留在朝堂上,这样的老狐狸既不忠诚,也不可靠,和他打交道费心费力,干脆把老货都赶出朝堂,不就天下太平了吗?

  相信不止王宁安想过,还有很多人也是这么看的。

  但问题是到了关键时刻,还真离不开老前辈的智慧。

  文宁安不行,王安石不行,司马光不行,甚至赵祯都不行。

  必须要靠文彦博!

  当百官敲响登闻鼓,一场君臣大战已经不可避免。

  此刻的文彦博,意气风发,血液沸腾,就好像一颗燃烧的太阳,比王宁安还要耀眼几倍……老狐狸清清楚楚,很有可能这一场争斗,就奠定他一辈子的功业。

  就像寇准逼着真宗皇帝御驾亲征一样,日后不断多少年,提起寇准,谁都要竖起大拇指,力挽狂澜,拯救大宋,功高盖世,无人能及!

  以后提到他文彦博,就会提到这场吏治改革,就会提到他的飒爽英姿,因此文相公必须做到尽善尽美,让人无可挑剔。

  所以当登闻鼓响起之后,他立刻派遣王珪、刘沆、张方平三位重臣,去把所有敲鼓的官吏带来,一定要维持秩序,不能乱,也不能随便欺负他们,更不要大言恫吓,以势压人。

  交代之后,文彦博,王宁安,王安石,司马光,大家一起来到了金殿。

  此时赵祯拉着小太子已经赶来了。

  赵宗垕也感到了气氛凝重,他紧紧跟着父皇,亦步亦趋,丝毫不敢怠慢。小家伙用力抿着嘴唇,绷着一张小脸,只是看到了师父也来了,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表情,在他的印象里,就没有师父做不成的事情!

  “陛下,老臣以为,天子当发堂堂之师,据正道而临有罪,圣人云不教而诛谓之虐。如今百官敲响登闻鼓,就应该在金殿上坐而论道,一较高下。”

  赵祯颔首,“文相公,朕闻报有数百官吏前来,唯恐爱卿等人势单力薄啊?”

  “陛下不必担心,臣等无所畏惧!”

  文彦博气势汹汹道:“老臣来的时候,已经反复思量过,无论是变法,还是革新吏治,都是为了大宋江山,为了天下苍生,问心无愧,不惧辩论。”

  “好!”

  赵祯欣喜道:“那朕就恭听卿等高论。”

  ……

  今天的朝堂和往日不同,有点类似宴会的状况,赵祯居中而坐,小太子陪在身边,左右是两排条案。

  以文彦博为首的宰执重臣主动坐在了西边,把东边留给了百官。

  双方遥相呼应,楚河汉界,泾渭分明,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这时候敲响登闻鼓的百官也都赶到了,他们稍微迟愣一下,就被领到了东边的位置,坐了下来。

  这次带头来的官员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状元冯京。

  大宋朝的状元不算少,冯京何以在一群人当中,鹤立鸡群呢?

  这位至少有三个优点,第一他长得很帅气,儒雅斯文,如果说狄咏是武夫当中的人样子,那么冯京就是文官的人样子!

  第二那就更了不起了,冯京连中三元,才华横溢,能说会道,文采风流,是当世第一等的人物。

  至于第三点,就说到了他的岳父。

  冯京的岳父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富弼老相公,有个宰相岳父,还不算出奇,真正出奇的是富弼先后将两个女儿嫁给了他!

  我的老天爷啊!

  姐妹花啊!

  你富相公找不到女婿了是吧?

  你怎么就那么喜欢冯京啊?

  两条腿的大活人满世界都是,你再找一个女婿能死啊?

  不管多少人暗中痛骂,咬牙切齿,但是冯京“两娶宰相女,三魁天下元”,声名赫赫,无人不知。

  就这样一位官场新秀,前途远大的苗子,居然在这一次的改革当中,被免去了官职,成了一介白衣!

  天可怜见,状元是士中极品,而三元及第,更是极品中的极品!

  连他都能被罢黜,可见这次的改革有多不合理!

  明白了,不论是文彦博,还是王宁安,都和富弼有仇,公报私仇,黑了我冯大状元,简直岂有此理!

  冯京觉得他占尽了天时地利,满肚子道理,只要让我说,就会立刻迎来满堂彩。

  “陛下,文相公,王相公……”

  冯京先施礼,然后沉着脸,缓缓念道:“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这是一首很格调的诗,甚至连音律都不正确。

  但是每一个读书人都牢牢记在心里,做梦都不会忘记。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皇帝,他叫赵恒,也就是赵祯的便宜老爹!

  冯京这时候拿出先帝的诗作,显然是处心积虑。

  “下官要请教,先帝诗作如此,难道十年寒窗,苦读经史,屡次参加科举,把心血都熬干了,把头发都熬白了,只为了报效大宋,莫非也错了吗?”

  ……

  此时的金殿之上,双方剑拔弩张,泾渭分明,还有更多的大臣也都赶来了,比如在打酱油的人群当中,就有王宁安的一众弟子。

  他们职位太低,还没有资格参加辩论,甚至没有资格站在金殿之内。只能伸长了脖子,拼命巴望,尤其是苏轼,更是焦急无比,迫不及待想要上去一展身手。

  但是很可惜,他们只能作为观众了。

  第一个站起来应付冯京提问的正是王宁安。

  “先帝此诗,名为劝学……书中有千钟粟,有颜如玉,也有黄金屋……只是冯大状元,你读出了书中的颜如玉,黄金屋吗?”

  冯京一拍胸膛,“王相公,下官三元及第,不像某些人,连功名都考不上。”

  王宁安淡淡一笑,“是啊,三元及第,钟灵毓秀,文采风流,天上的文魁星下凡……冯大状元,你除了考中三元之外,还有别的吗?或者说,你能拿得出什么政绩吗?”

  王宁安轻笑道:“本官在庆历七年,承蒙天子垂爱,赐下官职,那一年开始,我王家繁育北地马,至今王家马场,已经繁育出良驹30万匹,我大宋骑兵七成的战马,皆出于此!冯大状元,你顶着文魁星的名头,可有一举利国利民?不妨说一说,也让本官开开眼界!”

  冯京一时语塞。

  司马光笑道:“养马不过是王大人众多功绩当中,最微不足道的一个。南平侬智高,发兵交趾,出使辽国,废除岁币,收复幽州,开边青唐,解决钱荒,裁撤多余厢军……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司马光道:“冯大人,你或许还不明白,自己是堂堂状元之尊,为什么会被罢官?不妨就告诉你,因为你入仕之后,碌碌无为,尸位素餐,不得不罢黜!”

  “你胡说!”

  冯京怒了,他瞪圆了眼睛,“我几时无所作为,你这是诬陷!”

  “哈哈哈,有没有诬陷,自有公论!”司马光笑容不该,声音温和道:“你中状元之后,以匠作监丞,通判荆南军事,在任内,你每日约请朋友,吟诗作赋,寄情山水,不理政务,荆南军务乱七八糟,你却被调回京城,高升天章阁侍制,后来富相公在朝为官,你又外调江宁府,一连三年,还是政绩平平,期间江宁遭灾,数万户百姓家园淹没,流离失所,当时你居然还泛舟江上,做了十几首词,我没有诬陷你吧?”

  冯京的脸色越来越青,他只能咳嗽,掩饰尴尬。

  司马光却不肯放过他,“后来你调回京城,纠察在京刑狱事……当时负责这一部分的是参知政事韩琦,你一连几个月,不去拜会韩琦,旷工怠政,无所作为,多亏你岳父富弼给韩琦写信,才保住了你的官位,居然又擢升翰林学士!”

  冯京是天才不假,可是司马光也不是吃素的,他本就过目不忘,又得到王宁安的指点,更是犀利凶悍。

  他把冯京的履历说得清清楚楚。

  这位冯大状元,就是那种能让所有人嫉妒死的上天宠儿。

  学历高,有宰相当岳父,长得又好……什么都不用做,就能步步高升,比谁都快,入仕十多年,就已经到了翰林学士,再往上一步,就能挤进决策圈了。

  可谓神速,但是通观他的作为,乏善可陈,懒惰,无为,庸碌,平凡,白吃饭,不干活……作为一个读书人,他是成功的,三元及第,不需要怀疑!

  但是成为官员之后,他冯京是平庸的,甚至是不及格!

  “你被罢黜官职,皆因你政绩平平,作风散漫懒惰。”司马光道:“朝廷开科取士,是为了招揽人才,入仕之后,科举成绩就是过去,必须放下身段,好好学习政务,兢兢业业为官,冯京,你没有做到,咎由自取,怪不得别人!”

  这时候文彦博也开口了,他先是威严地扫过百官,盯得众人不自觉低头。

  “或许你们之中,许多人都不服气,可老夫敢说,罢黜你们的官职,皆有章可循,不是胡乱来的,你们更应该反躬自省,扪心自问,你们对得起朝廷的高官厚禄吗?”

  天雷滚滚!

  冯大状元被轰成了渣,他被说的老脸通红,恨不得钻进地缝儿里。他的身旁竟有人站起来,不服气道:“朝廷养士,你们这么做,是残害士人!天下读书人不会答应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