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六艺进京
六艺学子给赵祯的感觉非常不一般,他们的策论文章不但有文采,更有想法,提出了很多新颖的观点。
比如叫章敦的学子,他就提议在边地组建弓箭社,招募民兵,凡是能斩杀辽寇和西贼的勇士,杀一人免一家之赋税,杀三人,可赐予三班差使,成为朝廷最低级的武官。
他还估算过,每年只要拿出一百万贯,补助弓箭社进行训练,朝廷就能得到十万敢战之兵。
还有个叫吕惠卿的,他认为辽国情况复杂,各种部落彼此争斗,哪怕是耶律氏和萧氏,也矛盾重重。朝廷应该想办法分化瓦解辽国,支持其中的一部分闹事,只要辽国不得安宁,大宋就能高枕无忧。
他甚至露骨表示,不能光想着把大宋治理好,还要疲惫对手,弱化辽国,如此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综合看起来,六艺学子当中,论文采,以苏轼和苏辙两兄弟为首,可是论起兵法韬略,阴谋算计,比他们强的就太多了。比如章敦、吕惠卿,还有善于理财的曾布,另外主张重新阐释儒家经义的韩宗武,全都让赵祯眼前一亮。
得天下英才,尽入瓮中,何等幸事!
赵祯身为皇帝,也不能免俗。
他决定把六艺学堂抢过来,并且冠以皇家的名号,让这些优秀的学生也成为天子门生……显然,赵祯有点嫉妒王宁安他们了!
王宁安眼珠转了转,突然有了新主意,“启奏陛下,既然要把六艺学堂作为天下表率,那是不是应该把六艺从沧州迁到京城?”
赵祯眼前一亮,他当然有这个想法,问题是这么干有点摘桃子,捡便宜的味道,他没好意思说出口,却让王宁安给说了。
“王卿,你舍得吗?”
“陛下,六艺当初就是为国育才,没什么舍得舍不得的。更何况京城位于天下中枢,四方学子云集,更能广揽贤才,让六艺的影响力发扬光大,岂不是更好吗!”
赵祯含笑点头,“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办!”
这君臣一唱一和,就要把六艺学堂弄到京城,文官那边实在是受不了了。王尧臣急忙站出来,“启奏陛下,京城已经有国子监,太学,再增设六艺学堂,未免叠床架屋,有所不妥!”
“王相公这话,老夫不敢苟同!”
范仲淹道:“国子监沿袭唐制,只招收七品以上官吏子弟,后来庆历年间,增加员额,但是也不过区区200人而已,且这些人都是按照官吏来培养,只教授十三经,诗词歌赋等科举内容,与六艺学堂可不一样!”
赵祯笑着问道:“范相公,你觉得六艺学堂有什么不同?”
“启奏陛下,六艺学堂首先要足够大,眼下沧州的六艺学堂有三千弟子,到了京城办学,至少要有一万人。而且六艺不单纯是培养做官的人才,还要包罗万象,提供一切学问。眼下六艺就有经学院、商学院、算学院、武学院、医学院、百工院,以及速成科和预科。”
范仲淹详细讲解了六艺学堂的构成,同时,也告诉了所有人,六艺学堂人才辈出的奥妙。
首先六艺学堂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教育体系,和当初王宁安设计的稍有不同,首先七岁以上的儿童,缴纳学费之后,进入预科,完成三年学习。参加升学考试,当然外人也可以直接报名,通过考核,进入六艺学堂,前三年是通识教育,不只是儒家经典,也包括算学、天文、地理、农学、体育等等科目。
完成这三年的学制之后,可以根据兴趣,进入各个学院,又是三年,一共九年时间,除了经学院是为了科举而准备的,其他各个学院,都是培养专门人才。
“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三年通识教育,学生们就要,完成识字,精通《九章算术》,学会骑马射箭,如果不能通过考核,是要留级的。进入各个学院之后,要磨砺自己的专业才能,大凡从六艺走出来的学子,除了有志于科举的,其余学生已经进入各个行业。”
赵祯好奇道:“范相公,他们现在如何?”
“陛下,如今平县,沧州,河北,乃至山东,甚至岭南,都有六艺的学生。以算学院和商学院为例,很多人还没有毕业,已经提前被各大钱庄商行看中,签下了约书,说来惭愧,有的学生毕业第一年,就能拿到一万贯的薪水。甚至有商学院和百工院的学生联手办作坊,经营商业,一两年的光景,已经积累了几十万的身价财富,每年光是给朝廷提供赋税就有5万贯,还解决了上千人的工作。”
范仲淹十分欣慰道:“老臣在六艺学堂的几年之间,亲眼目睹了学生们有所成就,实在是老怀大慰。以往的书院学堂,都把学生局限在科举这一条独木桥上!事实证明,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写文章,都能当官,孔夫子尚且讲究因材施教,千人千面,好些人熬干了心血,熬白了头发,也没法考中进士。与此同时,是我大宋的工商,财务,航海,医学……方方面面,都缺少人才。过多的人涌向科举,其他地方,却求贤若渴,这很不正常!”
范仲淹顿了顿道:“陛下既然赐下皇家二字,士农工商,皆是陛下子民,岂能独独重视官吏?六艺学堂不是国子监,也不是太学,只是培育人才的所在,凡是有心求学之人,都能在六艺找到喜欢的专业,找到自己的价值。”
啪,啪,啪……
赵祯带头鼓掌,欣喜道:“范相公说的很明白了,六艺和国子监太学不同,是面向所有百姓,六艺的学子更不是一心求取功名,倘若国子监和太学还担心六艺学堂会冲击他们的地位,那就应该奋发向上,努力图强,真正替大宋培养人才,而不是怨天尤人,打压异己!”
赵祯气势汹汹,俯视着几位相公,“近些年,国朝论才大典,所取之人,朕很不满意,六艺学堂进入京城,就是改变的开始。从今往后,废止太学体,增设通识科目,作为科举的预试,严防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学无术之徒,进入朝廷,败坏士林风气!”
“皇家学堂,至关重要,范相公,晏相公,你们二位辛苦一下,判皇家学堂事,另外梅尧臣同判皇家学堂!以后大宋育才,还要靠几位爱卿啊!”
皇帝热情洋溢,把重任托付给范仲淹和晏殊等人。
看在富弼和韩琦等人的眼睛里,简直要气炸了肺!
不带这么玩的!
如果说六艺学堂进京,很有可能在二十年之内,改变大宋的科举走势,那么范仲淹和晏殊进京,等于立刻改变了朝局力量对比!!!
这是要翻天啊!
虽然皇家学堂位置低于太学和国子监。
但是!但是!
老范是谁?晏殊是谁?
他们两个没有官职,只要在京城,那就够可怕的!
更何况六艺学堂一炮走红,势必聚集大批的年轻士人,他们都成为范仲淹的弟子,摇旗呐喊,到时候把各位相公摆在哪里?
大家正在想着如何反驳,贾昌朝立刻站出来。
“启奏陛下,范相公所言甚善,奈何朝廷财力有限,如何能供养上万名学生,请陛下圣裁?”
晏殊笑道:“贾相公多虑了,六艺学堂有办法自己养活自己。”
“当真?晏相公没有撒谎?”贾昌朝好奇道。
王宁安接过话来,“贾相公,六艺学堂和别的书院不一样,方才范相公介绍过,六艺培养实用人才,故此很多商人愿意和六艺合作,提供经费支持,六艺学子学成之后,也会捐钱办学,另外再加上一些学费,还有学校的投资,六艺学堂在沧州这些年,不但没有赔钱,反而略有盈余,能够补贴寒门士子。”
王宁安笑道:“贾相公,朝廷只要能给六艺提供一块土地,就很不错了。”
贾昌朝连忙说道:“既然如此,那樊楼以西,靠近金明池的那一块如何?”
王宁安忍不住大叫,“贾相公,你太奸诈了,那块可是皇家银行的地,寸土寸金,是未来的商业区!”
贾昌朝把脸一沉,“王大人,皇家银行,皇家学堂,都是一家人,你何必分得那么清楚!为了朝廷吗!上次你们不是提供了低息贷款给三司吗,这次再让出一块土地,也没什么!”
王宁安气得小脸通红,点指着贾昌朝,“好你个贾相公,真是占便宜没够……我会想办法说服皇家银行的股东的,为了大宋的教育,我们受多大的委屈也认了!”
你那是受委屈啊,我看你是巴不得?
韩琦和富弼简直气炸了,一场比试,竟然让他们做出了这么大的一篇文章!
真是好本事!
把六艺学堂搬到了京城,成了天下读书人的标杆,范仲淹和晏殊两个老鬼咸鱼翻身,也进了京。
从皇家银行,到皇家学堂,根本是处心积虑,对了,还有那个坏事的贾昌朝,他们凑在一起,俨然另一个政事堂!
赵祯又偏袒他们,这往后可怎么办啊?
贾相公感觉到了背后荼毒的目光,可是他一点不在乎,弄到了如今,他算是看出来,王宁安这小子算计太厉害,还跟他作对,非把自己也陷进去,赶快卖个好吧!
“既然王大人愿意牺牲,那老夫也没说的,政事堂愿意拿出30万贯,帮着六艺搬迁,尽快把皇家学堂建起来,这可是文坛一大盛举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比如叫章敦的学子,他就提议在边地组建弓箭社,招募民兵,凡是能斩杀辽寇和西贼的勇士,杀一人免一家之赋税,杀三人,可赐予三班差使,成为朝廷最低级的武官。
他还估算过,每年只要拿出一百万贯,补助弓箭社进行训练,朝廷就能得到十万敢战之兵。
还有个叫吕惠卿的,他认为辽国情况复杂,各种部落彼此争斗,哪怕是耶律氏和萧氏,也矛盾重重。朝廷应该想办法分化瓦解辽国,支持其中的一部分闹事,只要辽国不得安宁,大宋就能高枕无忧。
他甚至露骨表示,不能光想着把大宋治理好,还要疲惫对手,弱化辽国,如此才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综合看起来,六艺学子当中,论文采,以苏轼和苏辙两兄弟为首,可是论起兵法韬略,阴谋算计,比他们强的就太多了。比如章敦、吕惠卿,还有善于理财的曾布,另外主张重新阐释儒家经义的韩宗武,全都让赵祯眼前一亮。
得天下英才,尽入瓮中,何等幸事!
赵祯身为皇帝,也不能免俗。
他决定把六艺学堂抢过来,并且冠以皇家的名号,让这些优秀的学生也成为天子门生……显然,赵祯有点嫉妒王宁安他们了!
王宁安眼珠转了转,突然有了新主意,“启奏陛下,既然要把六艺学堂作为天下表率,那是不是应该把六艺从沧州迁到京城?”
赵祯眼前一亮,他当然有这个想法,问题是这么干有点摘桃子,捡便宜的味道,他没好意思说出口,却让王宁安给说了。
“王卿,你舍得吗?”
“陛下,六艺当初就是为国育才,没什么舍得舍不得的。更何况京城位于天下中枢,四方学子云集,更能广揽贤才,让六艺的影响力发扬光大,岂不是更好吗!”
赵祯含笑点头,“既然如此,那就这么办!”
这君臣一唱一和,就要把六艺学堂弄到京城,文官那边实在是受不了了。王尧臣急忙站出来,“启奏陛下,京城已经有国子监,太学,再增设六艺学堂,未免叠床架屋,有所不妥!”
“王相公这话,老夫不敢苟同!”
范仲淹道:“国子监沿袭唐制,只招收七品以上官吏子弟,后来庆历年间,增加员额,但是也不过区区200人而已,且这些人都是按照官吏来培养,只教授十三经,诗词歌赋等科举内容,与六艺学堂可不一样!”
赵祯笑着问道:“范相公,你觉得六艺学堂有什么不同?”
“启奏陛下,六艺学堂首先要足够大,眼下沧州的六艺学堂有三千弟子,到了京城办学,至少要有一万人。而且六艺不单纯是培养做官的人才,还要包罗万象,提供一切学问。眼下六艺就有经学院、商学院、算学院、武学院、医学院、百工院,以及速成科和预科。”
范仲淹详细讲解了六艺学堂的构成,同时,也告诉了所有人,六艺学堂人才辈出的奥妙。
首先六艺学堂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教育体系,和当初王宁安设计的稍有不同,首先七岁以上的儿童,缴纳学费之后,进入预科,完成三年学习。参加升学考试,当然外人也可以直接报名,通过考核,进入六艺学堂,前三年是通识教育,不只是儒家经典,也包括算学、天文、地理、农学、体育等等科目。
完成这三年的学制之后,可以根据兴趣,进入各个学院,又是三年,一共九年时间,除了经学院是为了科举而准备的,其他各个学院,都是培养专门人才。
“所谓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三年通识教育,学生们就要,完成识字,精通《九章算术》,学会骑马射箭,如果不能通过考核,是要留级的。进入各个学院之后,要磨砺自己的专业才能,大凡从六艺走出来的学子,除了有志于科举的,其余学生已经进入各个行业。”
赵祯好奇道:“范相公,他们现在如何?”
“陛下,如今平县,沧州,河北,乃至山东,甚至岭南,都有六艺的学生。以算学院和商学院为例,很多人还没有毕业,已经提前被各大钱庄商行看中,签下了约书,说来惭愧,有的学生毕业第一年,就能拿到一万贯的薪水。甚至有商学院和百工院的学生联手办作坊,经营商业,一两年的光景,已经积累了几十万的身价财富,每年光是给朝廷提供赋税就有5万贯,还解决了上千人的工作。”
范仲淹十分欣慰道:“老臣在六艺学堂的几年之间,亲眼目睹了学生们有所成就,实在是老怀大慰。以往的书院学堂,都把学生局限在科举这一条独木桥上!事实证明,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写文章,都能当官,孔夫子尚且讲究因材施教,千人千面,好些人熬干了心血,熬白了头发,也没法考中进士。与此同时,是我大宋的工商,财务,航海,医学……方方面面,都缺少人才。过多的人涌向科举,其他地方,却求贤若渴,这很不正常!”
范仲淹顿了顿道:“陛下既然赐下皇家二字,士农工商,皆是陛下子民,岂能独独重视官吏?六艺学堂不是国子监,也不是太学,只是培育人才的所在,凡是有心求学之人,都能在六艺找到喜欢的专业,找到自己的价值。”
啪,啪,啪……
赵祯带头鼓掌,欣喜道:“范相公说的很明白了,六艺和国子监太学不同,是面向所有百姓,六艺的学子更不是一心求取功名,倘若国子监和太学还担心六艺学堂会冲击他们的地位,那就应该奋发向上,努力图强,真正替大宋培养人才,而不是怨天尤人,打压异己!”
赵祯气势汹汹,俯视着几位相公,“近些年,国朝论才大典,所取之人,朕很不满意,六艺学堂进入京城,就是改变的开始。从今往后,废止太学体,增设通识科目,作为科举的预试,严防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学无术之徒,进入朝廷,败坏士林风气!”
“皇家学堂,至关重要,范相公,晏相公,你们二位辛苦一下,判皇家学堂事,另外梅尧臣同判皇家学堂!以后大宋育才,还要靠几位爱卿啊!”
皇帝热情洋溢,把重任托付给范仲淹和晏殊等人。
看在富弼和韩琦等人的眼睛里,简直要气炸了肺!
不带这么玩的!
如果说六艺学堂进京,很有可能在二十年之内,改变大宋的科举走势,那么范仲淹和晏殊进京,等于立刻改变了朝局力量对比!!!
这是要翻天啊!
虽然皇家学堂位置低于太学和国子监。
但是!但是!
老范是谁?晏殊是谁?
他们两个没有官职,只要在京城,那就够可怕的!
更何况六艺学堂一炮走红,势必聚集大批的年轻士人,他们都成为范仲淹的弟子,摇旗呐喊,到时候把各位相公摆在哪里?
大家正在想着如何反驳,贾昌朝立刻站出来。
“启奏陛下,范相公所言甚善,奈何朝廷财力有限,如何能供养上万名学生,请陛下圣裁?”
晏殊笑道:“贾相公多虑了,六艺学堂有办法自己养活自己。”
“当真?晏相公没有撒谎?”贾昌朝好奇道。
王宁安接过话来,“贾相公,六艺学堂和别的书院不一样,方才范相公介绍过,六艺培养实用人才,故此很多商人愿意和六艺合作,提供经费支持,六艺学子学成之后,也会捐钱办学,另外再加上一些学费,还有学校的投资,六艺学堂在沧州这些年,不但没有赔钱,反而略有盈余,能够补贴寒门士子。”
王宁安笑道:“贾相公,朝廷只要能给六艺提供一块土地,就很不错了。”
贾昌朝连忙说道:“既然如此,那樊楼以西,靠近金明池的那一块如何?”
王宁安忍不住大叫,“贾相公,你太奸诈了,那块可是皇家银行的地,寸土寸金,是未来的商业区!”
贾昌朝把脸一沉,“王大人,皇家银行,皇家学堂,都是一家人,你何必分得那么清楚!为了朝廷吗!上次你们不是提供了低息贷款给三司吗,这次再让出一块土地,也没什么!”
王宁安气得小脸通红,点指着贾昌朝,“好你个贾相公,真是占便宜没够……我会想办法说服皇家银行的股东的,为了大宋的教育,我们受多大的委屈也认了!”
你那是受委屈啊,我看你是巴不得?
韩琦和富弼简直气炸了,一场比试,竟然让他们做出了这么大的一篇文章!
真是好本事!
把六艺学堂搬到了京城,成了天下读书人的标杆,范仲淹和晏殊两个老鬼咸鱼翻身,也进了京。
从皇家银行,到皇家学堂,根本是处心积虑,对了,还有那个坏事的贾昌朝,他们凑在一起,俨然另一个政事堂!
赵祯又偏袒他们,这往后可怎么办啊?
贾相公感觉到了背后荼毒的目光,可是他一点不在乎,弄到了如今,他算是看出来,王宁安这小子算计太厉害,还跟他作对,非把自己也陷进去,赶快卖个好吧!
“既然王大人愿意牺牲,那老夫也没说的,政事堂愿意拿出30万贯,帮着六艺搬迁,尽快把皇家学堂建起来,这可是文坛一大盛举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