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九九章 与民同乐
999与民同乐。其实,一百丈的长度也不过三百多米罢了,就算是算上明代与后世度量衡的误差,其一百丈的高度也不会超过四百米。
严格说起来,四百米高的空中,与地面相比,气温当然会比较冷一点儿,空气也会比较稀薄一点。
但是这么点高度,气温再冷也冷不到哪里去,空气也稀薄不到哪里去。
这点高度,对于人畜的生理机能来说,根本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只是这个时代的人们,从来没有完全脱离地面达到过这样的高度,所以对于这个高度以上的空中是什么样子,心里没有底数。
这一点与登山并不相同。
你尽管可以登上四百米,甚至是四千米的山顶,但你毕竟双脚踩在地面之上,这与你完全离开地面达到四百米的空中,绝对是不一样的体验。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包括工学院的上级衙门一把手即工部尚书毕懋康在内,所有知道工学院这个研究任务的人,对于送人上去进行实验,全都表现得十分慎重。
直到宋应星把一头两百斤的活猪捆了四肢,放进“万户号”的吊篮,升到百丈高的空中,滞空两个多时辰,然后收回地面后,猪还活蹦乱跳、完好无损,亲眼见证了这一切的这些人才算是真正放了心。
当这些人知道乘坐“万户号”热气球升空不会有什么致命危险之后,皇明工学院热气球载人升空飞行的实验,就迅速提上了日程。
崇祯四年二月十六日,通州城外潞河与潮白河之间东十里堡,风雪过后,天气晴好,阴霾散尽,风和日丽,皇明工学院开阔的热气球飞天实验场上,搞了第一次定点载人升空实验。
这一次,已经完全弄清了其中道理的工学院司业宋应星,带着得力助手杨之华,两个人合计合计三百斤,登上了“万户号”的吊篮,在一片瞩目和沉默之中点燃了类似酒尊一样的巨大火盆,缓缓升上空中。
最后的升空高度,还是一百丈,约合后世三百三十米。
也许实际的垂直升空高度,达不到三百三十米,因为热气球在升空的过程中会随着风向发生漂移。
而固定在地面之上的锚绳只要被拉直,热气球也就无法再继续往上漂浮了。
等到这一次,宋应星与杨之华活生生地从返回地面的“万户号”热气球吊篮中下来,再也没有人对乘坐热气球在空中飞行的安全性有什么疑虑了。
而宋应星与杨之华经过了亲身体验之后,也得以进一步总结了操控热气球升降的流程。
经过几天的培训之后,工学院一批自愿报名试飞的学徒,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陆陆续续地登上“万户号”的吊篮,进行了热气球定点升空的升降实验。
等到全部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之后,工学院的祭酒李天经、司业宋应星正准备上书崇祯皇帝,奏请崇祯皇帝亲临通州东十里堡皇明工学院观看“万户号”热气球载人升空演练,结果却听说崇祯皇帝去了天津大沽口船厂,而且路经通州的时候,并未停留。
虽然有点失望,但是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宋应星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定点实验已经反复验证安全的情况下,于三月十日清晨,直接进行了放飞实验。
而且首次实验低空飞行即大获成功,“万户号”热气球载着宋应星与杨之华,从通州东十里堡皇明工学院的实验场解开连接地面的锚绳,顺风低空飘行,前后历时五个时辰,直到携带的猛火油全部耗尽,才在通州东北三河县境内泥洼铺一带的荒野上平安落地。
崇祯四年三月十日的深夜,崇祯皇帝在白冶城工部分司衙门里的下榻之处所接到的加急奏报,就是这一次工学院试飞成功的喜报。
宋应星等人搞的这一次热气球低空实验飞行,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大获成功的喜事,不过对于通州东十里堡到三河县泥洼铺之间,看见“万户号”热气球低空飞行的地方官员和百姓们来说,却是一次惊骇莫名的“遭遇”。
在李天经、宋应星等人将试飞成功的喜讯快速上报崇祯皇帝行在的同时,从通州到三河等地的商民百姓也把他们的目击所见迅速上报到了本地的衙门。
这些民间举报上来的看起来千头万绪的消息,很快就被锦衣卫、东厂这两大情报机构分别报送到了崇祯皇帝的手中。
结合李天经、宋应星等人的喜报,崇祯皇帝略一寻思,相互印证之下,很快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且说崇祯皇帝的车驾队伍,从白冶城南门出发之后,期间先后经停了蓟州、三河两地,终于在崇祯四年三月十四日的巳时三刻,抵达了通州城外的东十里堡。
一路上,每次都是先行一步打前站的东厂提督内臣方正化和羽林卫副指挥使孙之沆,早已带着工学院的祭酒、司业、院丞等大小官员们,等候在东十里堡的大道上了。
东十里堡原是边外内迁到京畿的一处卫所的屯堡,如今这里的屯堡军户们,有一半外迁热河屯田继续当军户去了,另一半就地分了原来的军田,入了顺天府的民籍。
不过眼下崇祯皇帝要来,寻常的百姓们早被告知待在自己家里,不能出来到处走动了。
所谓的君主与民同乐,本就是不可能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事情。
即便是三百年后,四百年后,这世上也不存在真正的与民同乐。
而后世所有看起来貌似与民同乐的场面,都不过是君主或者统治者们刻意营造出来的表演。
因为所有的君主和统治者,都站在君主和臣民、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这一对关系中的另一面。
英明的也好,愚笨的也好,世袭的也好,民选的也好,包括那些合法的,还有非法的,所有君主们追求的根本目标,与寻常百姓们追求的目标,永远不可能完全契合。
国家越大,越是如此。
一个大国的君主,能够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与多数人追求的目标保持平行或者同向,就已经是很难得的情况了。
这就像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机缘巧合地来到了这个时代,掌控了这个帝国,他要做的事情当然是促成大明的复兴,追求大明帝国的崛起。
为此,他必须做出许多毫不留情的决定,比如一场接一场的战争,比如一次又一次强制性的移民,也包括不择手段地夺取和聚敛财富。
原本历史上的那位崇祯皇帝虽然没有做好,可是他的大体方向也是这个路子。
只是与如今的这位比较起来,他是被迫去做,如今这位是主动去做,同时他也是自发地去做,而如今这位是自觉地去做。
但是,不管他们的做法到底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是被迫的还是主动的,他们的基本目标却是一样的。
历史上那位崇祯皇帝所追求的同样是大明王朝的复兴,追求的是大明帝国的崛起。
可是,那些每天都在饥寒交迫之中挣扎着求生存的寻常百姓们,会在乎这个大明王朝的兴衰存亡吗?
当然不会,也不可能会。
或许他们都在期盼着崇祯皇帝不得好死,期盼大明王朝早日灭亡,期盼着出现一个新的王朝,以便让他们吃饱穿暖,过上那种“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日子。
君主当然要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这是人世间所有君主的职分,是他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但是服务的方式,却可以千差万别,而且很可能不被寻常百姓所理解。
崇祯皇帝在历史上最后自缢而死,吊死在万岁山上,不就是活生生的教训吗?
所以,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开始,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就从来也不把与民同乐或者万民拥戴看得有多重。
因为他很清楚,今天在你面前欢呼万岁的人群,转眼间就可能把你踩死在脚下。
所以他从来也不搞什么微服私访与民同乐那一套。
崇祯四年三月十四日的午后,是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崇祯皇帝在一众大臣和侍从的簇拥之下,跟着李天经、宋应星,来到了工学院后身空旷的野外实验场上。
崇祯皇帝隔着老远就看见了停放在实验场上的那架高大的“万户号”热气球,一边沿着青砖铺地的道路大步往前走着,一边对右前方躬身领路的工学院司业宋应星说道:
“不错!这个热气球的形制尺寸,你们把握得很不错!这个名字起得也好,今后定名就叫万户号吧!
“而且以后每生产一架热气球都要取个好名字,凡是照此形制和尺寸造办的热气球,都可以统称为万户级!
“比它更大的,或者比它要小的热气球,可以有不同的用途,比如海港或者海船上用来望放哨的,两军阵前抛投手榴弹、猛火油弹杀敌的,甚至是飞过敌人的城墙,直接降落到敌人城池之中发动突袭的,所有这一切,军机处、兵部和工部,以及武备院和工学院,都要好好琢磨琢磨这个事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严格说起来,四百米高的空中,与地面相比,气温当然会比较冷一点儿,空气也会比较稀薄一点。
但是这么点高度,气温再冷也冷不到哪里去,空气也稀薄不到哪里去。
这点高度,对于人畜的生理机能来说,根本不会有多大的影响。
只是这个时代的人们,从来没有完全脱离地面达到过这样的高度,所以对于这个高度以上的空中是什么样子,心里没有底数。
这一点与登山并不相同。
你尽管可以登上四百米,甚至是四千米的山顶,但你毕竟双脚踩在地面之上,这与你完全离开地面达到四百米的空中,绝对是不一样的体验。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包括工学院的上级衙门一把手即工部尚书毕懋康在内,所有知道工学院这个研究任务的人,对于送人上去进行实验,全都表现得十分慎重。
直到宋应星把一头两百斤的活猪捆了四肢,放进“万户号”的吊篮,升到百丈高的空中,滞空两个多时辰,然后收回地面后,猪还活蹦乱跳、完好无损,亲眼见证了这一切的这些人才算是真正放了心。
当这些人知道乘坐“万户号”热气球升空不会有什么致命危险之后,皇明工学院热气球载人升空飞行的实验,就迅速提上了日程。
崇祯四年二月十六日,通州城外潞河与潮白河之间东十里堡,风雪过后,天气晴好,阴霾散尽,风和日丽,皇明工学院开阔的热气球飞天实验场上,搞了第一次定点载人升空实验。
这一次,已经完全弄清了其中道理的工学院司业宋应星,带着得力助手杨之华,两个人合计合计三百斤,登上了“万户号”的吊篮,在一片瞩目和沉默之中点燃了类似酒尊一样的巨大火盆,缓缓升上空中。
最后的升空高度,还是一百丈,约合后世三百三十米。
也许实际的垂直升空高度,达不到三百三十米,因为热气球在升空的过程中会随着风向发生漂移。
而固定在地面之上的锚绳只要被拉直,热气球也就无法再继续往上漂浮了。
等到这一次,宋应星与杨之华活生生地从返回地面的“万户号”热气球吊篮中下来,再也没有人对乘坐热气球在空中飞行的安全性有什么疑虑了。
而宋应星与杨之华经过了亲身体验之后,也得以进一步总结了操控热气球升降的流程。
经过几天的培训之后,工学院一批自愿报名试飞的学徒,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陆陆续续地登上“万户号”的吊篮,进行了热气球定点升空的升降实验。
等到全部的准备工作都做好了之后,工学院的祭酒李天经、司业宋应星正准备上书崇祯皇帝,奏请崇祯皇帝亲临通州东十里堡皇明工学院观看“万户号”热气球载人升空演练,结果却听说崇祯皇帝去了天津大沽口船厂,而且路经通州的时候,并未停留。
虽然有点失望,但是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宋应星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在定点实验已经反复验证安全的情况下,于三月十日清晨,直接进行了放飞实验。
而且首次实验低空飞行即大获成功,“万户号”热气球载着宋应星与杨之华,从通州东十里堡皇明工学院的实验场解开连接地面的锚绳,顺风低空飘行,前后历时五个时辰,直到携带的猛火油全部耗尽,才在通州东北三河县境内泥洼铺一带的荒野上平安落地。
崇祯四年三月十日的深夜,崇祯皇帝在白冶城工部分司衙门里的下榻之处所接到的加急奏报,就是这一次工学院试飞成功的喜报。
宋应星等人搞的这一次热气球低空实验飞行,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大获成功的喜事,不过对于通州东十里堡到三河县泥洼铺之间,看见“万户号”热气球低空飞行的地方官员和百姓们来说,却是一次惊骇莫名的“遭遇”。
在李天经、宋应星等人将试飞成功的喜讯快速上报崇祯皇帝行在的同时,从通州到三河等地的商民百姓也把他们的目击所见迅速上报到了本地的衙门。
这些民间举报上来的看起来千头万绪的消息,很快就被锦衣卫、东厂这两大情报机构分别报送到了崇祯皇帝的手中。
结合李天经、宋应星等人的喜报,崇祯皇帝略一寻思,相互印证之下,很快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且说崇祯皇帝的车驾队伍,从白冶城南门出发之后,期间先后经停了蓟州、三河两地,终于在崇祯四年三月十四日的巳时三刻,抵达了通州城外的东十里堡。
一路上,每次都是先行一步打前站的东厂提督内臣方正化和羽林卫副指挥使孙之沆,早已带着工学院的祭酒、司业、院丞等大小官员们,等候在东十里堡的大道上了。
东十里堡原是边外内迁到京畿的一处卫所的屯堡,如今这里的屯堡军户们,有一半外迁热河屯田继续当军户去了,另一半就地分了原来的军田,入了顺天府的民籍。
不过眼下崇祯皇帝要来,寻常的百姓们早被告知待在自己家里,不能出来到处走动了。
所谓的君主与民同乐,本就是不可能出现在这个时代的事情。
即便是三百年后,四百年后,这世上也不存在真正的与民同乐。
而后世所有看起来貌似与民同乐的场面,都不过是君主或者统治者们刻意营造出来的表演。
因为所有的君主和统治者,都站在君主和臣民、统治者与被统治者这一对关系中的另一面。
英明的也好,愚笨的也好,世袭的也好,民选的也好,包括那些合法的,还有非法的,所有君主们追求的根本目标,与寻常百姓们追求的目标,永远不可能完全契合。
国家越大,越是如此。
一个大国的君主,能够在一个有限的时期内,与多数人追求的目标保持平行或者同向,就已经是很难得的情况了。
这就像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机缘巧合地来到了这个时代,掌控了这个帝国,他要做的事情当然是促成大明的复兴,追求大明帝国的崛起。
为此,他必须做出许多毫不留情的决定,比如一场接一场的战争,比如一次又一次强制性的移民,也包括不择手段地夺取和聚敛财富。
原本历史上的那位崇祯皇帝虽然没有做好,可是他的大体方向也是这个路子。
只是与如今的这位比较起来,他是被迫去做,如今这位是主动去做,同时他也是自发地去做,而如今这位是自觉地去做。
但是,不管他们的做法到底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是被迫的还是主动的,他们的基本目标却是一样的。
历史上那位崇祯皇帝所追求的同样是大明王朝的复兴,追求的是大明帝国的崛起。
可是,那些每天都在饥寒交迫之中挣扎着求生存的寻常百姓们,会在乎这个大明王朝的兴衰存亡吗?
当然不会,也不可能会。
或许他们都在期盼着崇祯皇帝不得好死,期盼大明王朝早日灭亡,期盼着出现一个新的王朝,以便让他们吃饱穿暖,过上那种“吃他娘穿他娘闯王来了不纳粮”的日子。
君主当然要为国家和人民服务,这是人世间所有君主的职分,是他应尽的责任与义务。
但是服务的方式,却可以千差万别,而且很可能不被寻常百姓所理解。
崇祯皇帝在历史上最后自缢而死,吊死在万岁山上,不就是活生生的教训吗?
所以,自从来到这个时代开始,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就从来也不把与民同乐或者万民拥戴看得有多重。
因为他很清楚,今天在你面前欢呼万岁的人群,转眼间就可能把你踩死在脚下。
所以他从来也不搞什么微服私访与民同乐那一套。
崇祯四年三月十四日的午后,是一个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好天气,崇祯皇帝在一众大臣和侍从的簇拥之下,跟着李天经、宋应星,来到了工学院后身空旷的野外实验场上。
崇祯皇帝隔着老远就看见了停放在实验场上的那架高大的“万户号”热气球,一边沿着青砖铺地的道路大步往前走着,一边对右前方躬身领路的工学院司业宋应星说道:
“不错!这个热气球的形制尺寸,你们把握得很不错!这个名字起得也好,今后定名就叫万户号吧!
“而且以后每生产一架热气球都要取个好名字,凡是照此形制和尺寸造办的热气球,都可以统称为万户级!
“比它更大的,或者比它要小的热气球,可以有不同的用途,比如海港或者海船上用来望放哨的,两军阵前抛投手榴弹、猛火油弹杀敌的,甚至是飞过敌人的城墙,直接降落到敌人城池之中发动突袭的,所有这一切,军机处、兵部和工部,以及武备院和工学院,都要好好琢磨琢磨这个事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