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一线曙光
朝廷已经炸锅了。
随着西夏铁骑突破东部长城,这些消息进入内陆也传开了,并且传的沸沸扬扬说是高方平命令弃守长城的,由此不止汴京,而是全国的愤青群体,以及秀才们都开始担心、都开始骂人了。
野兽咬人是因为它们不懂、它们害怕人类。所以是的,目下对高方平的骂声也是这样的。
朝廷之上更是各种恐怖言论,说高方平丧权辱国,身为陛下钦命之北方帅臣,竟然主动下令永兴军系放弃东部长城,任由我汉娃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一时间他们情绪激动,声嘶力竭的要求换帅。
以往他们倒高方平是作秀成分大,跟风捞好处的成分大。但是这次不同,他们是真的害怕了。
赵佶和高俅都开始质疑了,真有收回高方平任命的打算。
在赵佶角度,他是害怕背负丢失国土的名誉,哪怕最终打不过西夏,这个过失也不能高方平来背负,因为高方平乃是赵佶钦点的吉祥物,赵佶强势启用的人,高方平出事就代表赵佶用错了人,造成了重大过失。
至于高俅老儿他什么也不怕,总之就算错了,撤了回来高方平也不会死。但是若不回来,他小子脑子有坑,那真会死在战场,高家就绝后了,那还混个蛋。高俅就这心态,就这德行,所以老高也都在主张换帅。
好在张叔夜誓死力保,说不论如何,目下西北方面军虽然败像出现,却没有真的伤筋动骨,高方平肯定有后招。并且老张强调:自古以来,临阵换将乃是绝对大忌。
蔡京支持张叔夜。
在老蔡的角度,他太知道其余军人有多孙子了,高方平的部署未必是对的,老蔡不懂军事,但知道那小子还真是文臣中最能打仗的一个鲨鱼了。若还有人可以顶住西夏,目下最大的可能就是高方平。同时若他小高不听话,若弄出了岔子,则正好一举打残了他的政治地位。
所以蔡京一力挺张叔夜。
陶节夫非常痛恨高方平放弃长城的计划,对此已经咒骂了两天,说是“你小子不敢打就给老夫滚回来,我老头再次披甲上阵,又不是说必须依靠你们年轻人”。
然而那也只是气话,老陶当然知道临阵换将有多愚蠢,在已经丢了长城的现在,就是杀了高方平也没用。何况,看似他小高虽然是怂了,却是西北两大主战军系没有真的伤筋动骨,张叔夜说的有道理,根据他小子以往的风格,后面应该有得周旋。
于是,陶节夫勉强同意暂时保住高方平。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波撤换高方平的声音,被几个相爷联手一起压了下去。
紧跟着,也算是在乌云盖顶的现在,显露出了一丝阳光。
高方平于马陵道口以近乎零战损,击败水泊一万一千狠人,斩敌五千,俘虏近三千的战报这才到达了朝廷。
赵佶如同个孩子一般的高兴了起来,再也不想什么换将的事了。他不懂水泊和西夏有什么关系,但不论如何这总是一场巨大的胜利。反正不论水泊还是西夏,都是朝廷和皇帝的敌人。管他打谁,总之打败了敌人就是好消息。
之前力挺高方平的张叔夜和蔡京,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这场大胜虽然不是对西夏的,却也算是稳定后方,在乌云盖顶的现在,鼓舞国朝的一个好消息。
陶节夫则是全然愣了,进而狂喜。之所以早前西北已经告急,但老陶迟迟不调遣高方平西进部署,就因为有水泊这个后患在,老陶指望他小高最快稳定后院,再去对外。
但打仗的事历来不能催,而西北眼看顶不住,陶节夫这才仓促下命令小高出兵西北,不在管水泊了,虽然他们比起西夏铁骑来那都不叫事了。
想不到他高方平果然有后招,没如期依照枢密院的安排起兵,原来是真的有大动作,要一次打怂水泊之后才放心西进。
“报——”
就在这次的朝上,又属于枢密院的军报直接送来了,当众念道:“高方平率领的帅北方军系,截止发报日期已过壶关,继续朝函谷关方向急行军。”
“什么!枢密院下达出兵指令过去这么多日,他仍旧没有投入战场,现在才到壶关?”朝廷上不懂军事的大佬们顿时炸锅了,一群大人激动的大骂了起来。
赵佶也不懂,又被他们吓得心口薄凉薄凉的,因为赵佶并没有概念,高方平这个时候应该到哪?
蔡京也不懂高方平应该在哪,于是担心的看向开封府道:“元芳你怎么看?”
论怎么捞钱老藤的确有心得,然而对此藤元芳没看法,急忙把锅甩给陶节夫。
陶节夫则是高兴坏了,出列念着胡须道:“陛下勿忧。早先老臣也放了错误,总以为高方平太年轻,不懂军事。但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咱们想多了,先不说马陵道口之战那令人震惊的战损比。”
顿了顿卖足了关子,陶节夫又转身指着军事区域图道:“最让老夫震惊的在于,目下的大雨连绵!在场的诸位都不要瞎咋呼,没人比老夫更清楚什么叫行军。根据时间和路线看,马陵道口大捷后,于这么困难的大雨情况下,高方平部短短时日过肥乡、磁州、经涉1县,黎城,又到达了壶关……老夫负责的说,这是我大宋行军史的绝对奇迹,这样的时节和环境,老夫以一个带兵征战上万里的过来人坦诚的说,就算是轻装骑兵我也做不到!但是高方平他以混合步军,做到了!”
顿了顿陶节夫再道:“虽然现在尚未可以完全证明他的‘骁勇善战说’,但仅仅就行军方面而论,足以说明了他驾驭军队的能力,所以老夫建议暂时对他高方平谨慎观望,期待他最快投入战线,小高他应该有能力暂时性的顶住西夏,不说战胜,但是初步在晋州延安一代,暂时稳住局面,我有信心他是可以做到。”
关于这些没人懂,既然陶节夫这么说了,大家姑且只有这么听了。
赵佶这才抹去冷汗,舒一口气道:“既是陶卿如此作保,朕也放心了,希望小高吉人天相,暂时顶住局势吧。朕也知道西夏人素来凶猛不好惹,希望别在丢失国土了。这次咱们只能少输当赢了。”
全部人听得大跌眼镜,皇帝居然说少输当赢,妈的这不是老子们麻将桌上的规矩吗,怎能套用军国战场?
于是,第一次战时大朝议基本定调。他们虽然极其不理解高方平放弃长城的战略,却是无奈,在高方平交出了神行军以及马陵道口大捷的答卷后,暂时只能对他“谨慎观望”了。
是的陶节夫的用词是比较合适的,只能谨慎观望,暂时还不能乐观。毕竟那头小鲨鱼在这次的国战之中政治不正确,他已经放了西夏人入境了。
整个大宋都是被蛮子打怕了的人,所以高方平放弃长城的战术,在他们大家看来已经是国土丢了,真的不指望拿回来了。又在几个祸国殃民的相爷压制下,暂时大家对高方平的要求都不怎么高,只要他能不继续丢失国土,就算是胜利。也就是皇帝说的少输当赢了……
高方平方面不轻松。最难的不是行军,不是最终击败察哥。而是来自前三排的政治压力。
是的高方平那放弃长城的战略太离经叛道了,目下暂时来说,那几乎是不可饶恕的错误,赵佶在宠我小高,陶节夫再懂军事,但他们不在实地,这种依靠刷脸的策略,不能一直用,因为人品总有败光的一天。
说什么都是然并卵,所谓成王败寇,最终若打赢了这场宋夏之战,不论高方平有什么过失都会最终被大家遗忘。倘若最终输了,那是真要背锅的,放弃长城、丧权辱国的名誉是真会来的。失宠是真会发生的。
所以当务之急,考虑的不是宋夏之战的全盘计划。是急切的需要一次局部对西夏人的胜利作为“药丸”。
药丸不是稳定军心,而是稳定前三排的政心。这个时候政心比军心重要的多,说穿了高方平真不怕察哥,却真怕朝廷忽然出个什么幺蛾子,来个几道圣旨召老子回京什么的,回去后虽然不至于如同岳爷爷一样的被他们害死,但那就真的就全部哭瞎了,西夏人则是嘴巴笑歪了……
全靠着各种机制护航,加上意志和士气的支撑。以那让所有人侧目的神行军速度、五月末,高方平部正式在河中府休整,从这里之后,就是正式的征战之路了。
见竖立有“北方都转运使高“的旗帜,以及连绵的大宋禁军军阵,在城头上忧心观察的河中知府张威意一拍大腿道:“终于来了,快随本府出城迎接那小儿。”
这老家伙乃是张康国亲戚,所以老家伙平时恨高方平入骨,但此番形势危急,传言东部长城已经全面失守,西夏四十万大军长驱直入,目下战火已经快烧到延安府一代,对于骑兵集群来说,延安府到河中府也就不到十日脚程,一但河中府沦陷,张威意真的不知道如何自处了?是守还是跑?守了就是死路一条,跑了则是永生永世抬不起头来,官路到头了。
所以张威意当然急切的需要看到高方平进河中府。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随着西夏铁骑突破东部长城,这些消息进入内陆也传开了,并且传的沸沸扬扬说是高方平命令弃守长城的,由此不止汴京,而是全国的愤青群体,以及秀才们都开始担心、都开始骂人了。
野兽咬人是因为它们不懂、它们害怕人类。所以是的,目下对高方平的骂声也是这样的。
朝廷之上更是各种恐怖言论,说高方平丧权辱国,身为陛下钦命之北方帅臣,竟然主动下令永兴军系放弃东部长城,任由我汉娃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一时间他们情绪激动,声嘶力竭的要求换帅。
以往他们倒高方平是作秀成分大,跟风捞好处的成分大。但是这次不同,他们是真的害怕了。
赵佶和高俅都开始质疑了,真有收回高方平任命的打算。
在赵佶角度,他是害怕背负丢失国土的名誉,哪怕最终打不过西夏,这个过失也不能高方平来背负,因为高方平乃是赵佶钦点的吉祥物,赵佶强势启用的人,高方平出事就代表赵佶用错了人,造成了重大过失。
至于高俅老儿他什么也不怕,总之就算错了,撤了回来高方平也不会死。但是若不回来,他小子脑子有坑,那真会死在战场,高家就绝后了,那还混个蛋。高俅就这心态,就这德行,所以老高也都在主张换帅。
好在张叔夜誓死力保,说不论如何,目下西北方面军虽然败像出现,却没有真的伤筋动骨,高方平肯定有后招。并且老张强调:自古以来,临阵换将乃是绝对大忌。
蔡京支持张叔夜。
在老蔡的角度,他太知道其余军人有多孙子了,高方平的部署未必是对的,老蔡不懂军事,但知道那小子还真是文臣中最能打仗的一个鲨鱼了。若还有人可以顶住西夏,目下最大的可能就是高方平。同时若他小高不听话,若弄出了岔子,则正好一举打残了他的政治地位。
所以蔡京一力挺张叔夜。
陶节夫非常痛恨高方平放弃长城的计划,对此已经咒骂了两天,说是“你小子不敢打就给老夫滚回来,我老头再次披甲上阵,又不是说必须依靠你们年轻人”。
然而那也只是气话,老陶当然知道临阵换将有多愚蠢,在已经丢了长城的现在,就是杀了高方平也没用。何况,看似他小高虽然是怂了,却是西北两大主战军系没有真的伤筋动骨,张叔夜说的有道理,根据他小子以往的风格,后面应该有得周旋。
于是,陶节夫勉强同意暂时保住高方平。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波撤换高方平的声音,被几个相爷联手一起压了下去。
紧跟着,也算是在乌云盖顶的现在,显露出了一丝阳光。
高方平于马陵道口以近乎零战损,击败水泊一万一千狠人,斩敌五千,俘虏近三千的战报这才到达了朝廷。
赵佶如同个孩子一般的高兴了起来,再也不想什么换将的事了。他不懂水泊和西夏有什么关系,但不论如何这总是一场巨大的胜利。反正不论水泊还是西夏,都是朝廷和皇帝的敌人。管他打谁,总之打败了敌人就是好消息。
之前力挺高方平的张叔夜和蔡京,也算是松了一口气。这场大胜虽然不是对西夏的,却也算是稳定后方,在乌云盖顶的现在,鼓舞国朝的一个好消息。
陶节夫则是全然愣了,进而狂喜。之所以早前西北已经告急,但老陶迟迟不调遣高方平西进部署,就因为有水泊这个后患在,老陶指望他小高最快稳定后院,再去对外。
但打仗的事历来不能催,而西北眼看顶不住,陶节夫这才仓促下命令小高出兵西北,不在管水泊了,虽然他们比起西夏铁骑来那都不叫事了。
想不到他高方平果然有后招,没如期依照枢密院的安排起兵,原来是真的有大动作,要一次打怂水泊之后才放心西进。
“报——”
就在这次的朝上,又属于枢密院的军报直接送来了,当众念道:“高方平率领的帅北方军系,截止发报日期已过壶关,继续朝函谷关方向急行军。”
“什么!枢密院下达出兵指令过去这么多日,他仍旧没有投入战场,现在才到壶关?”朝廷上不懂军事的大佬们顿时炸锅了,一群大人激动的大骂了起来。
赵佶也不懂,又被他们吓得心口薄凉薄凉的,因为赵佶并没有概念,高方平这个时候应该到哪?
蔡京也不懂高方平应该在哪,于是担心的看向开封府道:“元芳你怎么看?”
论怎么捞钱老藤的确有心得,然而对此藤元芳没看法,急忙把锅甩给陶节夫。
陶节夫则是高兴坏了,出列念着胡须道:“陛下勿忧。早先老臣也放了错误,总以为高方平太年轻,不懂军事。但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咱们想多了,先不说马陵道口之战那令人震惊的战损比。”
顿了顿卖足了关子,陶节夫又转身指着军事区域图道:“最让老夫震惊的在于,目下的大雨连绵!在场的诸位都不要瞎咋呼,没人比老夫更清楚什么叫行军。根据时间和路线看,马陵道口大捷后,于这么困难的大雨情况下,高方平部短短时日过肥乡、磁州、经涉1县,黎城,又到达了壶关……老夫负责的说,这是我大宋行军史的绝对奇迹,这样的时节和环境,老夫以一个带兵征战上万里的过来人坦诚的说,就算是轻装骑兵我也做不到!但是高方平他以混合步军,做到了!”
顿了顿陶节夫再道:“虽然现在尚未可以完全证明他的‘骁勇善战说’,但仅仅就行军方面而论,足以说明了他驾驭军队的能力,所以老夫建议暂时对他高方平谨慎观望,期待他最快投入战线,小高他应该有能力暂时性的顶住西夏,不说战胜,但是初步在晋州延安一代,暂时稳住局面,我有信心他是可以做到。”
关于这些没人懂,既然陶节夫这么说了,大家姑且只有这么听了。
赵佶这才抹去冷汗,舒一口气道:“既是陶卿如此作保,朕也放心了,希望小高吉人天相,暂时顶住局势吧。朕也知道西夏人素来凶猛不好惹,希望别在丢失国土了。这次咱们只能少输当赢了。”
全部人听得大跌眼镜,皇帝居然说少输当赢,妈的这不是老子们麻将桌上的规矩吗,怎能套用军国战场?
于是,第一次战时大朝议基本定调。他们虽然极其不理解高方平放弃长城的战略,却是无奈,在高方平交出了神行军以及马陵道口大捷的答卷后,暂时只能对他“谨慎观望”了。
是的陶节夫的用词是比较合适的,只能谨慎观望,暂时还不能乐观。毕竟那头小鲨鱼在这次的国战之中政治不正确,他已经放了西夏人入境了。
整个大宋都是被蛮子打怕了的人,所以高方平放弃长城的战术,在他们大家看来已经是国土丢了,真的不指望拿回来了。又在几个祸国殃民的相爷压制下,暂时大家对高方平的要求都不怎么高,只要他能不继续丢失国土,就算是胜利。也就是皇帝说的少输当赢了……
高方平方面不轻松。最难的不是行军,不是最终击败察哥。而是来自前三排的政治压力。
是的高方平那放弃长城的战略太离经叛道了,目下暂时来说,那几乎是不可饶恕的错误,赵佶在宠我小高,陶节夫再懂军事,但他们不在实地,这种依靠刷脸的策略,不能一直用,因为人品总有败光的一天。
说什么都是然并卵,所谓成王败寇,最终若打赢了这场宋夏之战,不论高方平有什么过失都会最终被大家遗忘。倘若最终输了,那是真要背锅的,放弃长城、丧权辱国的名誉是真会来的。失宠是真会发生的。
所以当务之急,考虑的不是宋夏之战的全盘计划。是急切的需要一次局部对西夏人的胜利作为“药丸”。
药丸不是稳定军心,而是稳定前三排的政心。这个时候政心比军心重要的多,说穿了高方平真不怕察哥,却真怕朝廷忽然出个什么幺蛾子,来个几道圣旨召老子回京什么的,回去后虽然不至于如同岳爷爷一样的被他们害死,但那就真的就全部哭瞎了,西夏人则是嘴巴笑歪了……
全靠着各种机制护航,加上意志和士气的支撑。以那让所有人侧目的神行军速度、五月末,高方平部正式在河中府休整,从这里之后,就是正式的征战之路了。
见竖立有“北方都转运使高“的旗帜,以及连绵的大宋禁军军阵,在城头上忧心观察的河中知府张威意一拍大腿道:“终于来了,快随本府出城迎接那小儿。”
这老家伙乃是张康国亲戚,所以老家伙平时恨高方平入骨,但此番形势危急,传言东部长城已经全面失守,西夏四十万大军长驱直入,目下战火已经快烧到延安府一代,对于骑兵集群来说,延安府到河中府也就不到十日脚程,一但河中府沦陷,张威意真的不知道如何自处了?是守还是跑?守了就是死路一条,跑了则是永生永世抬不起头来,官路到头了。
所以张威意当然急切的需要看到高方平进河中府。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