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唐朝好地主 > 第1179章 独掌朝政

第1179章 独掌朝政

小说:唐朝好地主作者:木子蓝色字数:3107更新时间 : 2017-06-16 21:10:16
  新年。

  东宫,承乾请自己的几年兄弟吃饭,太师李超也应邀而来。

  饭后,年轻的小皇子们各自退去,只剩下了李恪、李泰、李佑三人。晋王李治三年前因还太年幼,被皇后带在身边,如今还在东都登州。

  饭菜撤去,宫人送上茶点。

  承乾为自己的三个兄弟亲自倒茶,“过了年,你们也都十五了,恪弟也马上十六了。”

  依然圆胖的李泰似乎一下子猜到承乾要说什么,“太子,我还没满十五,差几个月呢。”

  热茶水汽升腾,水汽后面承乾的脸上挂着笑容。

  “过一年,长一岁。你去年十四,过完年自然就十五了。按我大唐制度,皇子十五之国就藩,如今年也过了。孤已经决定,等过些天,就派兵护送你们之国就藩。恪弟和佑弟的母妃也都会随你们前往封地,你们放心,朝廷在岭北经营了三年,如今那里很安全。你们的封地又都是陛下亲自选的肥沃之地,到了那里,会很不错的。”

  李泰张嘴,“此事陛下知道吗?”

  “孤回头会禀奏陛下的。”

  李泰听了,眼珠子一转,“现在天寒地冻,不如等到春暖花开之时再启程吧。”

  “孤改主意了,你们明天就走。”

  李泰怔住。

  李超在旁边道,“几位殿下放心,你们封地的军镇城堡都建好了,那里也有朝廷的驻军,去了那里很安全。”

  李恪和李佑都没说什么,可李泰却鼓着腮帮很不甘心。

  “好了,你们退下吧,回去收拾一下,明天孤派兵护你们之国就藩。”

  等三位皇子不甘不愿的退下,李超笑着对承乾道,“这事情你做的有些急了。”

  承乾却不在意的道,“看见他们三个就有些烦,秦王泰整天以求学之名,去结交大臣,笼络士子。而汉中王恪也一样的四处结交勋戚子弟,至于李佑,倒没有那么多野心,但却在汉京胡作非为,经常弄的鸡飞狗跳。这三个,我一个也不想看他们留在汉京。”

  “但这事不先奏报陛下,只怕陛下会不高兴。”

  “孤也是按大唐制度行事,皇子十五之国,这是国制。”

  李超对于太子的心思,是知道的。这位太子越来越大,也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只不过表现的过于急切了一些,这三年,皇帝不在京,承乾在他的帮助下,已经算是真正的掌握了汉京留守朝廷。

  在汉京,承乾提携任用了一大批官员,也算是初步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太子-党。

  因为皇帝久不回朝,去年李超向皇帝建言,在汉京仿朝廷制度,新一套留守官。

  这套留守官,其实就是仿后世明朝的南京留守朝廷,把三省六部什么的都设立一个。

  李超的这个提议,得到李世民的同意。

  于是乎,现在东京登州一个朝廷,而汉京又有一套留守朝廷。

  东京有三省六部,汉京也有三省六部。

  只不过汉京没有三院宰辅而已。

  汉京有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有六部有诸寺监,但三省有侍郎没有令。而且汉京的这些官员前面加了一个留守字样,比如汉京留守兵部尚书、汉京留守吏部尚书等。

  因为在战时,所以现在这两个朝廷算是一东一西各管一半。

  东京朝廷如今管辖的是河北淮北淮南江东浙江福建江西辽西等道。而汉京朝廷管的是河东关内朔方陇右山南湖南岭南黔中巴蜀以及西域各道。

  一些重大的军国要事,则也要奏报东京朝廷审阅。名义上来说,汉京的各部,也隶属于东京的朝廷各部。

  汉京朝廷,有些类似于唐开国之初时的各个大行台,当时大行台也设有兵部吏部等各部,算是总管一方。

  太子总想着拥有自己的一班人马,但其实如今他的这般人马,基本上都是李超的人,只不过太子还不知道罢了。

  李超知道,太子的这些急躁表现,其实在李世民那边是很失分的,但李超每次也只是劝两句就算了。

  有些事情,他劝多也没用,太子是他的学生,可也不会完全听他的,尤其是如今太子越来越大了的时候。这几年,又没有皇帝在头上管着他,太子便越发的有些飘飘然了。

  不过让李超有些意外的是,三年了,不管太子怎么做,皇帝一直都在忍耐着,并没有教训过太子。

  也许,得等到皇帝回来之后,才会算总账吧。

  太子监国三年,李超首辅了三年。

  这三年来,李超在这小朝廷的威望也是越来越高。身为首辅,太子又年轻,许多事情几乎都是出自李超的决策,杨恭仁已经在家养了三年病。

  刘弘基和杜淹在朝中,也根本无法与李超并论。

  本来,朝中就有所谓的李党,而这三年,李超更是借机在各部衙安插了大量的人手。李超做了好几任的科举主考官,既有改革前的主考官,改革后的两任主考官也都是他,朝廷两科一千名进士,虽都是天子门生,但也一样是李超的门生。

  “老师,今年的会试又要开始了,还要多劳累老师了。”

  贞观十二年,又是一年会试大比之年。

  旧科举时,一年一科,但录取的人数很少,尤其是进士科。而如今新科举举行到第三届,三年一届,进士科更成为科举唯一正科,一届比一届受到重视。

  皇帝虽在东京,但科举却依然还是在汉京举行。

  去年底涌入汉京的举子,超过万人。其中有五千应考的举人,也有许多过来参观过来会友的举子。

  今年的会试,依然由李超主考,而殿试,到时将由太子承乾主持。即将第一次主持殿试,承乾也很兴奋期待。

  实行新的官吏制度和科举制度后,如今大唐的经制吏员编额大增,且多数由科举出身的士子,以及一些经验丰富的老吏担任。大量旧吏被淘汰,中央和地方官衙的办事效率都提高了许多。

  现在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和一年一度的公务员考试,让吏这个阶层,牢牢的控制在朝廷的手里。过去那种地方豪强、地主把持地方吏治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

  虽然如今已经有御史批准说朝廷新的官吏制度,导致官吏数量大增,有冗官冗吏之弊。但其实明白人都知道,过去虽然编额上的官吏数量少,但实际上的人一样不少,大量的非经制吏,虽不用朝廷薪粮,可这些人靠的是地方加派以及各种名目的贪污,百姓负担加重,还使得吏治腐坏。

  如今朝廷增加了经制吏数目,看似朝廷官吏增多,开支增多,但却也减少了地方的各种加派,也减少了腐败的问题。

  而朝廷并没有多向百姓征税,百姓的负担比过去要轻许多,吏治也清明的多。至于朝廷多支出的这些开支,则是通过工商等方面的税收增加,总体来说,比过去的那种放任地方的情况要好的多。

  大唐如今的官吏数量非常庞大,尤其是吏员。

  现在大唐有道、州(府)、县、乡(镇),四级地方行政机构,过去皇权不下乡,朝廷直接管辖到州,而如今州上有道,县下有乡。不但衙门多了,官吏数量更是大增。

  过去一个县就只有令、丞、簿、尉,以及学官等几个官,编制吏也没几个。而现在,一个县起码有二三百个吏员。

  不过这几年,李超也在主持朝廷搞州县精简,大量的州和县被裁撤、合并,州和县的数量大大减少,一个州至少得拥有八个县,而一个县也起码得有五万以上人口。达不到这个最低标准,就要裁撤合并。

  现在大唐有三十余道,三百余州,一千余县。

  比之唐初,疆域扩大了许多,但州县数量却反而减少了许多。

  现在每年都有许多新入职的吏员,也有不少吏员升为官,但同样的是,每年也有大量的吏员被淘汰罢免,也同样有许多官员被撤职罢免。

  大唐的官吏,如今并不是铁饭碗,考核不过,要么降要么免。就算是进士出身,可考核不过,该降还是降,该免还是免。只不过就算被免了,他们也还可以参加吏员考试,从吏再做起。

  李超如今身为汉京首辅,是这个留守朝廷的首相,三省六部大小事务,都是他做主。刘弘基这个辅政大臣管的是汉京的兵,杜淹是御史大夫,管的是御史言官。

  因此朝廷庶政,具体的事务其实都是李超带着三省六部的留守大臣们在处置。

  承乾做为监国太子,呈到他面前的奏章,都是已经由李超他们批阅过,并已经做出了处置结果的奏章,承乾只需要对李超他们的处置结果做出是或否的处置。

  这类似于明朝的贴黄,李超与大臣们对奏章处置,给出处置意见,写在黄纸片上,然后贴在奏章上,再给太子参考。

  不过就算如此,留守朝廷的奏章也是无比的多。

  承乾就算一天到晚盯着那些奏章看,也一样看不完。

  最终,承乾还是让李超来帮他。一般都是上朝后,承乾留下李超御书房里帮他批阅奏章。承乾选了一些翰林学士朗读奏章和贴黄,然后等承乾和李超商议个决定,再加翰林学士代为批红。

  但说到底,给出贴黄的是李超,最后批红的还是李超。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