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章 只有我能做到的事情
盛宪富愣住了。
在递出论文的时候,他甚至都做好了被讽刺一番的打算。
然而却是没想到,自己这个天马行空的设想,竟然能够得到陆舟的认同。
“冷核聚变并不是一个取笑的命题,事实上很多做不到的东西并不是因为它是错的,而是因为我们对这个宇宙还不够了解。”
从办公桌前站起身来,陆舟走到了悬挂在办公室墙边一角的太阳系图旁边,视线落在了那团数十亿年如一日燃烧着的火焰上。
“就像我们至今无法完全理解,恒星力量的来源一样。”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恒星内部发生的聚变反应也是一种形式的冷核聚变,只不过它看起来并不像人们所能理解的那种“冷”。
倘若要实现核聚变,两颗质子必须具有足够能量来克服库仑位势垒,使得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小于10^-14米。而想要达到这种距离,单个原子核的热动能至少得达到MeV的能级。
然而事实上,恒星内部的原子核的平均热动能只打到了KeV的能级。
一个很直观的数量级对比,便可以证明单独热动能并不能克服库仑位势垒来促成核聚变。即便考虑引力的作用,恒星内部的聚变反应,在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不科学的。
从经典力学的角度,是很难解释这种“不科学”的现象的。
因此,就不得不引入一个量子力学中的概念。
即,量子隧穿效应。
虽说这个概念听起来可能有些晦涩,但事实上只要对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有所了解,就不难理解这它的内涵。
在量子力学中,一切研究对象都处在一个不确定的状态,而且其确定的范围满足一个关系。
以一个经典力学中常见的小球为例,在一座高山的面前放着一颗小球,按照经典力学的观念,只有当小球的速度足够大时,才能越过这座高山。如果它的速度不够,可能冲到了半山腰上便耗尽了动能,最终哪里来的滚到哪里去。
然而在量子力学中,即便小球的速度可能不是很大,但在滚向这座山的时候,它依然有一定地概率能够穿过去。
如果将这座山换成势垒,小球换成原子,就是恒星中能够发生聚变反应的原因了。
尽管原子核的能量远小于库仑位势垒的位势,但由于量子隧穿效应的存在,使得质子依旧能够穿越库仑位势垒,投入另一颗质子的怀抱中。也正是因为这种概率性的燃烧,恒星才能稳定地燃烧数十亿年的时间,而不是在一瞬间爆炸,将所有的燃料全部耗尽。
“冷核聚变事实上是可行的,或者换个更学术点的说法,在未达到聚变的宏观条件时,使聚变反应确实发生这件事情,在理论上也是可以做到的,只不过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也没有将理论推进到足以完全揭示其中奥秘的程度。”
“想要解决可控聚变的小型化问题,我们必须从本质上出发,弄懂强相互作用是什么,并用一个确定的模型将它和电磁相互作用达成统一,”说着,陆舟将手中的论文还给了盛宪富,停顿了片刻之后继续说道,“如果能用一个确定的模型将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达成统一,我们的课题也会顺利许多。”
“事实上,我并没有放弃可控聚变小型化的研究。”
“只是因为,理论方面的工作,目前看来只有我能做。”
……
关于杨米尔斯方程的通解,陆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关键性的几个难点却依然无法解决。不过他也不是很着急,马上还有一场报告会要开,等开完了报告会他还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思考这个问题。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便到了五月份。
随着计算材料学和数论两门课相继结课,陆舟现在只等着几个学生发的论文登刊,便可以领取系统任务奖励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他发现在这个奖励任务比以往的任务还要佛系,甚至没有规定领取奖励的时间。理论上如果他不想完成的话,甚至可以拉着几个学生把影响因子总数刷上天了才去交任务。
不过,就这么继续拖着似乎也没什么意思。
相比起一点影响因子才1000自由经验10点积分,就算是刷上千了也才十万。
然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陆舟已经打定了主意,六月之前能发多少论文,就发多少论文。实在赶不及的也就算了,这半年来他休息的也差不多了,还是早点开始下一个任务比较好。
报告会开始的前三天,来自德国的克劳斯·冯·克利青教授,提前抵达了金陵,在金大新校区的数院实验楼下,碰到了正上完最后一堂计算材料课回来的陆舟。
“好久不见,”给了陆舟一个热情的拥抱,克利青教授看着他笑了笑说,“没想到这才两年不到,你的名字又得让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老家伙们头疼了。”
陆舟笑了笑:“也许吧。”
“不是也许,总之不管他们会不会考虑一个刚刚拿过诺贝尔奖的学者,我都会为你提名,”说到这里,克利青教授忽然笑了笑,继续说道,“说起来,这次来华国之前,克雷伯教授让我带一句话给你。”
“呃,什么话?”
“他说你是个可怕的对手,”耸了耸肩,克利青教授笑着说道,“他说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向你炫耀他的实验室。拜你所赐,他现在被经济与技术部催的焦头烂额。那些技术部的官僚们看到你们动动手指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觉得可控核聚变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据说他们上次开会,螺旋石7-X实验室的工程师差点和技术部的秘书打起来。”
听到这句话,陆舟不好意思地轻咳了声。
“这个……我很抱歉。他要是觉得不公平,以后我也带他参观下金陵高等研究院好了。”
“哈哈,我只是开玩笑的,”克利青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他并不恨你,甚至于……还是挺感谢你的。毕竟如果没有你的等离子体湍流模型,现在仿星器的研究大概还处在一个被边缘化的状态。更何况换一个立场,如果是他的实验室率先完成了可控聚变,我觉得他大概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陆舟做了个无奈的表情,“希望我的研究不会给他带来麻烦。”
“怎么会?而且,说不定以后我们还有合作的机会,”克利青笑了笑,继续说道,“几个ITER主要成员国已经与华国达成了协议,在许多争议问题以及工业领域的技术上做出交换。大概以五年为期吧,协议上的内容会逐步执行。”
听到克利青的话之后,陆舟点了点头。
五年算是一个不错的缓冲期。
因为不确定能否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其它国家自然也不愿意过早的用自己手上的筹码进行交换,而华国这边,同样也不希望可控聚变技术过早的被其他人掌握,而失去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
当然,有一点大家是达成了共识的,谁都很清楚永久保密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像可控聚变这种注定得大规模使用的民用技术,除非是捂在手心里不用,或者把与国门彻底关起来,否则等到可控聚变电站与跨区域电网项目的铺开,有太多的可能性会导致技术流失。
配合三年普及可控聚变电站,供应全国80%以上用电的战略规划,以五年为期用可控聚变技术向其它国家交换政治、技术等等方面的利益,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而这五年的时间,已经足够发生很多事情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在递出论文的时候,他甚至都做好了被讽刺一番的打算。
然而却是没想到,自己这个天马行空的设想,竟然能够得到陆舟的认同。
“冷核聚变并不是一个取笑的命题,事实上很多做不到的东西并不是因为它是错的,而是因为我们对这个宇宙还不够了解。”
从办公桌前站起身来,陆舟走到了悬挂在办公室墙边一角的太阳系图旁边,视线落在了那团数十亿年如一日燃烧着的火焰上。
“就像我们至今无法完全理解,恒星力量的来源一样。”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恒星内部发生的聚变反应也是一种形式的冷核聚变,只不过它看起来并不像人们所能理解的那种“冷”。
倘若要实现核聚变,两颗质子必须具有足够能量来克服库仑位势垒,使得原子核与原子核之间的距离小于10^-14米。而想要达到这种距离,单个原子核的热动能至少得达到MeV的能级。
然而事实上,恒星内部的原子核的平均热动能只打到了KeV的能级。
一个很直观的数量级对比,便可以证明单独热动能并不能克服库仑位势垒来促成核聚变。即便考虑引力的作用,恒星内部的聚变反应,在严格意义上来说也是不科学的。
从经典力学的角度,是很难解释这种“不科学”的现象的。
因此,就不得不引入一个量子力学中的概念。
即,量子隧穿效应。
虽说这个概念听起来可能有些晦涩,但事实上只要对波粒二象性和不确定性原理有所了解,就不难理解这它的内涵。
在量子力学中,一切研究对象都处在一个不确定的状态,而且其确定的范围满足一个关系。
以一个经典力学中常见的小球为例,在一座高山的面前放着一颗小球,按照经典力学的观念,只有当小球的速度足够大时,才能越过这座高山。如果它的速度不够,可能冲到了半山腰上便耗尽了动能,最终哪里来的滚到哪里去。
然而在量子力学中,即便小球的速度可能不是很大,但在滚向这座山的时候,它依然有一定地概率能够穿过去。
如果将这座山换成势垒,小球换成原子,就是恒星中能够发生聚变反应的原因了。
尽管原子核的能量远小于库仑位势垒的位势,但由于量子隧穿效应的存在,使得质子依旧能够穿越库仑位势垒,投入另一颗质子的怀抱中。也正是因为这种概率性的燃烧,恒星才能稳定地燃烧数十亿年的时间,而不是在一瞬间爆炸,将所有的燃料全部耗尽。
“冷核聚变事实上是可行的,或者换个更学术点的说法,在未达到聚变的宏观条件时,使聚变反应确实发生这件事情,在理论上也是可以做到的,只不过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也没有将理论推进到足以完全揭示其中奥秘的程度。”
“想要解决可控聚变的小型化问题,我们必须从本质上出发,弄懂强相互作用是什么,并用一个确定的模型将它和电磁相互作用达成统一,”说着,陆舟将手中的论文还给了盛宪富,停顿了片刻之后继续说道,“如果能用一个确定的模型将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达成统一,我们的课题也会顺利许多。”
“事实上,我并没有放弃可控聚变小型化的研究。”
“只是因为,理论方面的工作,目前看来只有我能做。”
……
关于杨米尔斯方程的通解,陆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然而关键性的几个难点却依然无法解决。不过他也不是很着急,马上还有一场报告会要开,等开完了报告会他还有足够的时间慢慢思考这个问题。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很快便到了五月份。
随着计算材料学和数论两门课相继结课,陆舟现在只等着几个学生发的论文登刊,便可以领取系统任务奖励了。
比较有意思的是,他发现在这个奖励任务比以往的任务还要佛系,甚至没有规定领取奖励的时间。理论上如果他不想完成的话,甚至可以拉着几个学生把影响因子总数刷上天了才去交任务。
不过,就这么继续拖着似乎也没什么意思。
相比起一点影响因子才1000自由经验10点积分,就算是刷上千了也才十万。
然而,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陆舟已经打定了主意,六月之前能发多少论文,就发多少论文。实在赶不及的也就算了,这半年来他休息的也差不多了,还是早点开始下一个任务比较好。
报告会开始的前三天,来自德国的克劳斯·冯·克利青教授,提前抵达了金陵,在金大新校区的数院实验楼下,碰到了正上完最后一堂计算材料课回来的陆舟。
“好久不见,”给了陆舟一个热情的拥抱,克利青教授看着他笑了笑说,“没想到这才两年不到,你的名字又得让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的老家伙们头疼了。”
陆舟笑了笑:“也许吧。”
“不是也许,总之不管他们会不会考虑一个刚刚拿过诺贝尔奖的学者,我都会为你提名,”说到这里,克利青教授忽然笑了笑,继续说道,“说起来,这次来华国之前,克雷伯教授让我带一句话给你。”
“呃,什么话?”
“他说你是个可怕的对手,”耸了耸肩,克利青教授笑着说道,“他说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向你炫耀他的实验室。拜你所赐,他现在被经济与技术部催的焦头烂额。那些技术部的官僚们看到你们动动手指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就觉得可控核聚变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据说他们上次开会,螺旋石7-X实验室的工程师差点和技术部的秘书打起来。”
听到这句话,陆舟不好意思地轻咳了声。
“这个……我很抱歉。他要是觉得不公平,以后我也带他参观下金陵高等研究院好了。”
“哈哈,我只是开玩笑的,”克利青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他并不恨你,甚至于……还是挺感谢你的。毕竟如果没有你的等离子体湍流模型,现在仿星器的研究大概还处在一个被边缘化的状态。更何况换一个立场,如果是他的实验室率先完成了可控聚变,我觉得他大概也会做出同样的选择。”
陆舟做了个无奈的表情,“希望我的研究不会给他带来麻烦。”
“怎么会?而且,说不定以后我们还有合作的机会,”克利青笑了笑,继续说道,“几个ITER主要成员国已经与华国达成了协议,在许多争议问题以及工业领域的技术上做出交换。大概以五年为期吧,协议上的内容会逐步执行。”
听到克利青的话之后,陆舟点了点头。
五年算是一个不错的缓冲期。
因为不确定能否在短期内解决这个问题,其它国家自然也不愿意过早的用自己手上的筹码进行交换,而华国这边,同样也不希望可控聚变技术过早的被其他人掌握,而失去在该领域的优势地位。
当然,有一点大家是达成了共识的,谁都很清楚永久保密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像可控聚变这种注定得大规模使用的民用技术,除非是捂在手心里不用,或者把与国门彻底关起来,否则等到可控聚变电站与跨区域电网项目的铺开,有太多的可能性会导致技术流失。
配合三年普及可控聚变电站,供应全国80%以上用电的战略规划,以五年为期用可控聚变技术向其它国家交换政治、技术等等方面的利益,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而这五年的时间,已经足够发生很多事情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