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有风而去
冀州,邺。
正值三月时节,邺城的大街小巷之中,柳树开芽,河水回暖,处处洋溢着一种新生的姿态。在邺城东侧,有着一处书院,其名为“品言”,提起这座书院,可以追溯到邺城初建之时,有一位儒家学派的大学士自青州周游至此,看到百废待兴的邺城,便萌生了扎根于此的想法。于是这位学士便向官府提议在此建造书院,以供邺城百姓的孩子有处可学,有书可读。这个提议一出,便得到了官府的支持,千百年来,品言书院展成为了冀州第一书院,并为朝廷培养了众多栋梁之才。
品言书院当今有六十八位学子,年龄稍长的二十有三,最小的仅有五岁。虽然弟子不多,但当你明白了其入院的要求,你就会明白这些弟子可都是人中龙凤。书院有三不教被冀州的百姓广为流传:品性不佳者不教;懒惰昏庸者不教;习武人士不教。
除了这三不教,还有一个极为奇怪的规定:学子在进行入院测试之时,会根据学子读书的长短,由院主亲自出一道考题,如果你所答能够让院主满意,那么就恭喜你了,你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品言书院。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接下来还有一个抽选环节,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运气不佳,没有被院主抽到你的牌子,那么你还是不会被书院录取。
今日天气正好,阳光明媚,春风暖意,身为如今品言书院的院主,孔善便想借此佳日,组织书院的学子去城郊踏春。在书院嘱托一番之后,一行七十余人,便浩浩荡荡地走出了书院的大门。伴随着一阵阵朗朗入耳的读书之声,走在街道上,格外引人注目,使得邺城的百姓皆停下手中的伙计驻足观看。偶有在学子中见到自家孩子的,便会趾高气昂地朝旁人介绍道,并且将品言书院吹嘘一番,以此来衬托自己有多么得“鹤立鸡群”,与众不同。
走在最前方的便是如今已到天命之年的孔善了,面对街上众人的指点,孔善皆回以微笑,其中有对他咬牙切齿之人,不用多想,那是在入院之时非常“不幸运”之人。其中有一位学子,考了足足十年都没有被孔善选中,于是便心生恨意,这些年来对品言书院做出了不少偷鸡摸狗的勾当,被邺城的百姓津津乐谈,成为茶余饭后的一个笑话。
今日也是出奇地怪,快要走出南城门了,居然还不见那位学子出来捣乱,孔善的脸上不禁生疑。如果他记得不错,那位学子名叫樊凉,且先不说他的运气如何,其才学可真配得上八斗两字,孔善曾有多次让他破格入院的想法,只是无奈品言书院的规定已经沿袭千年之久,如果到了自己这里被破了,那自己有何颜面去面见品言书院的历任院主?!所以,孔善不得不以一声叹息来面对樊凉。
就在孔善沉思之时,突然自前方传来了一阵嘈杂声,抬头望去,便看到一位邋遢的男子站在城门下,其左手中拿着一根白布缠绕的木棍,右手则抓着一本崭新的书籍,在看到孔善一行人之时,便放声大笑,随后三步并一步朝孔善跑来,这不是樊凉还能有谁?
樊凉在走到孔善身前后,看着满脸忧愁的孔善,笑声又大上了些许。随后,他如同一个孩童般围着孔善走了一圈,可以说是上瞧下看,左顾右盼,在孔善背后,还故意靠在了他的背上,使得周围的百姓出了阵阵哄堂大笑。
“樊凉,我们今日本意是要去城郊踏春,你可别坏了我们的雅致!”看到孔善对于樊凉的“胡作非为”一言不,身后的一位学子便看不下去了,于是便站到人前朝樊凉厉声说道。
“哟呵,这是哪家公子没看好自己的院门,让一条说不出人话,听不出人言的狗出来乱吠?哦?!原来是你啊,孙境初,这才三日不见,就忘记小爷我教你的《三字经》了?”正靠着孔善的后背晒太阳樊凉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当看到孙境初后,嘴角不禁露出了一丝讥笑,在说道《三字经》时还特意加重了语气。
“你…你…朽木不可雕也!”当听到樊凉说出《三字经》这三个字后,孙境初的脸色很快变为了猪肝色,指着樊凉半刻才说出了六个字,随后便一甩双臂朝后面走去。
“别跑嘛,来跟着小爷我再温习一遍《三字经》,子不是曰过,‘温故而知新’吗?相信今日你跟我再学习一遍《三字经》,肯定会有一番新的体会。”就在孙境初朝人群中走去之时,谁知樊凉突然起身,一个伸手便抓住了孙境初的衣袖,另一只手立马追上,随后身体便往后下坠。伴随着孙境初的一声惊呼,两人齐齐倒在了地上,不过在孙境初倒地之时,樊凉却又迅的翻过身来骑到了孙境初身上,如同骑马一般拉着孙境初
的两只手,嘴里还不停地说着:“马行千里寻伯乐,流水万里遇知音,驾!驾!驾!”
随即,樊凉的所做作为又引起了周围百姓的一阵哄笑,孔善转过身看了一眼,猛一挥手,便带领着学子继续朝城外走去。对于被樊凉压在身下的孙境初,孔善没有一丝怜悯之情,就在前几日,樊凉前去品言书院闹事,孙境初想出头教训他,谁知却被樊凉一勺屙屎泼到身上,并且被樊凉逼着背下了一本《三字经》才收手离去。
今日,这孙境初又和前日一样,这和樊凉有何区别?想到这里,孔善的气便不打一处来,如果不是顾忌着自己身为人师,恐怕早就对孙境初破口大骂了。你要是说读书人不会骂人?那你去瞧一瞧方才樊凉是如何骂孙境初的,那可比街上的泼妇骂得更加脍炙人口,对于这一点,孔善是十分佩服樊凉的,自由洒脱,无拘无束,这可是众多读书人的梦想啊…
走出城门之后,孔善稍稍回头,本想看一眼樊凉有没有追上来,谁知在回头之时,正巧看到樊凉跟随在学子最后,此时正一脸笑意地看着自己。被樊凉这么瞧着,孔善连忙回身朝前方走去,嘴角却露出了一丝和善的微笑,这个樊凉,拿捏人心思的本事又进步了不少啊。
三月的城郊还透露着些许冬意,一路之上,每当看到在田间耕作的百姓时,孔善皆会停下脚步朝他们弯腰作揖,身后的众多学子皆是如此,唯一的例外便是跟在最后的樊凉。每当孔善作揖之时,樊凉便会清一声嗓子,在他弯腰之时跳到他身前,还大胆地学着官员的样子,口中大声说道:“免礼免礼,爱卿不必多礼。”引得耕作的百姓以及身后的学子一阵大笑。
对于樊凉的无礼,孔善并没有理会,现在他已经总结出来的一种心得,对于樊凉,如果你回应他了,他便会变本加厉地戏弄你。反之,如果你对他的言行置之不理,不消片刻,他便会觉得无趣不再骚扰你了。
一炷香过后,一行人来到了城郊的小河边,看到前方的孔善停下了脚步,众学子也都停了下来,随着孔善说出一句“踏春开始”,众学子便如出了笼的鸟儿一般朝四处跑开,一时之间,田野间便传来一阵阵的欢声笑语。
在众学子离开之后,孔善缓缓地走到了正在与百姓交谈的樊凉身边,一时之间,原本想好的措辞,竟然不知该如何开口。樊凉与百姓所谈的内容,也是百姓最为关心的农作收成,与其他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不同之处,樊凉在说起这些来,可谓是头头是道,句句说到了点上,不消片刻,便引得众多百姓停下手中的伙计,围在樊凉身前听了起来。一旁的孔善见此,便也同百姓一般半蹲在地上,认真听了起来。
“喂,孔大学士,小爷我讲得如何?可入得了你的法眼?”就在孔善专心听讲之时,却见那樊凉突然停止了讲话,随后便一脸奸笑地朝孔善问道,而周围的百姓,在听闻樊凉的话后,也齐齐朝孔善望去。
“你说你的,我听我的,对于他人一时之间可能谈不上好坏,但是却能让百姓听得入耳进心,对于他们来说,便是好的。”面对樊凉的询问,孔善略微思考了片刻,随后从地上捡起了两块小石子,一左一右地摆在了樊凉面前,意味深长地对他说道。
“孔院主这是何意?难道是要告知我,你我不是一类人?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读的都是圣贤书,悟的也都是一个理,你可以说小爷我剑走偏锋不入流,但是却不能否认我读书人的身份啊。”樊凉起身将那两个石子踢到了一边,随后双手负背朝孔善笑道。
“非也非也,你只说对的一半,其中一半,你还是回家多想想,如果能够想出来,便来品言书院找我,到时候我会破例让你入院,并且将你收为关门弟子,不知你意下如何?”孔善缓缓站起了身,随后抚了抚已经白的胡须,对着樊凉笑道。
“孔老头你此话可当真?其实吧,小爷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只不过今日在我出门之时,我家老爷子曾告诉我,让我守在南城郊,如果碰到三人结伴而行,就算我死皮赖脸,也要跟着他们一路向北。做到了,我便名扬天下,做不到,那就回去跟着我家老爷子种地去咯。所以啊,对于你所说的要求,小爷我暂时还不能回复你。”樊凉满脸得意地朝孔善说道,也不管他信不信自己所说,反正自己倒是信了一半。
当他抬起头往东边望去时,忽然间眼睛越睁越大,脸上渐渐露出了兴奋之情,一时迷惑的孔善顺着樊凉的目光望去,远远地便看见有三个人顺着土路自东边而来。待那三人走近之时,孔善才看清三人的面目,一位身披红色袈裟
,手持钵盂的和尚,一位肩背箱笼,手中又提着一个箱笼的男孩。在他身边,则站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女孩,引人注目的是,女孩的腰间挎着一个七彩葫芦,一眼看去,便是世间难寻的奇珍异宝。此时,她双手各拿着两串冰糖葫芦,对着两旁指指点点,并时不时地趴在男孩耳边言语着,脸上伴着如春风般的微笑,一时竟让樊凉陶醉于内。
就在孔善思考这三人的身份之时,身旁的樊凉早已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在走到那三人身前之时,那和尚便立刻挡在了两位孩童身前,并且双手合十朝樊凉低声念道:“阿弥陀佛,不知施主为何言行如此激动?”
和尚身后的两位孩童,则一左一右歪着脑袋看着举止怪异的樊凉,看着樊凉久久说不出话来,那女孩便轻声对他说道:“大伯,你认识我们吗?”
听了女孩的话,孔善不禁露出了一丝微笑,这樊凉,平日里不修边幅,胡里邋遢的,今日算是在两位孩童身上栽了一个跟头。不过,他心中却生出了些许震惊,脑海里回忆着刚才樊凉对他说的话,难道这樊家真的出了一位半仙,能够算出今日樊凉会在城郊遇到三人?在孔善沉思之时,过于激动的樊凉终于开口朝三人说道:“小生名叫樊凉,乃是冀州邺城人士,看到你们的打扮,我想也是那读书之人,不知你们三人从哪里来,又要到何处去?”
“我叫虞清,这是我师弟,名叫项遥,我们本是稷下学院的学子,此番出行,是奉师命游历九州,正要往京城赶去,这位是慧善大师,与我们在清河郡相遇结伴而行。你叫饭凉?这名字怎么听起来怪怪的?”这三人正是从清河郡一路走来的项遥,虞清以及慧善,在樊凉介绍完自己后,虞清的脸上生出了疑惑,随后便大大方方地朝樊凉说道,而挡在虞清两人身前的慧善,在虞清开口之时,则退到了一旁。
“原来你们是稷下学院的学子啊,怪不得第一眼看到你们的时候,我心中便不由地生出了一股亲切感,以后你俩就是我的师兄师姐了,还望到了稷下学院,你们能够多多关照我一番。”在听到“稷下学院”这四个字的时候,不仅是樊凉,就连他身后的孔善,身子也是微微一震。
随即,孔善便起身走到了项遥两人身前,对着三人弯腰作揖,正当他要开口说话之时,却又被樊凉抢先说道:“师兄师姐,这是邺城品言书院的院主,名叫孔善,也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个人。无奈的是,我与他这辈子没有师徒名分,我足足考了十年,也没有考进品言书院,每当想到这里,我的心口处便会传来一阵剧痛。”
“十年…你刚才是说十年都没有考进去?”虞清和项遥不禁瞪大眼睛看向了樊凉,随后项遥便轻声朝他问道,十年都没有考进书院,是因为他才学不足?
站在樊凉身后的孔善在樊凉说过之后,哭笑不得地摆了摆手,想了片刻后,再一次朝三人作揖告别。见此,虞清和项遥连忙回礼,在知天的嘱托中,每当到了一处书院,两人皆要去拜访,见到孔善要走,虞清连忙开口朝他说道:“孔院主,奉师命我们要前往品言书院登门拜访的,不知可否带我们进去?”
“不急不急,今日我本带着学子出来踏春游玩,看到你们与樊凉谈话,我不好扰了你们的雅致。等你们谈完之后,前来找我即可。”孔善回过身看了看一脸奸笑的樊凉,随后便双手朝项遥与虞清作礼说道。
当孔善离开之后,在项遥与虞清的再三追问之下,樊凉才说出了为何十年都考不进品言书院的缘由。听闻之后,虞清与项遥略微错愕地摇了摇头,没想到这品言书院的入院要求竟然这么奇葩,同时,内心深处也对樊凉生出了怜悯之情。
“师兄师姐,这次你们前往京城,能不能带上我一个啊?今日早晨,我家老爷子曾告诉我,如果我在南城郊遇到结伴而行的三人…”经过一番熟络之后,樊凉便小心翼翼地对虞清说出了内心的请求,在他说过之后,便一脸紧张地看着两人。如果此时旁边有着三清像与佛像,樊凉恨不得立马为他们烧上一年的高香。
樊凉话音刚落,虞清和项遥便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慧善,在见到慧善点头之后,虞清便转过身朝樊凉说道:“我们前往京城的路上苦难重阻,说不定还有生命危险,你可要想好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见到慧善点头,樊凉立马朝虞清激动地说道,如果是在家里,恐怕就要朝三人跪下磕头了。
此时,一阵春风缓缓吹过,慧善双手合十望向了北方,嘴里喃喃说道:“阿弥陀佛,龙饮水,凤点睛,可为大善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正值三月时节,邺城的大街小巷之中,柳树开芽,河水回暖,处处洋溢着一种新生的姿态。在邺城东侧,有着一处书院,其名为“品言”,提起这座书院,可以追溯到邺城初建之时,有一位儒家学派的大学士自青州周游至此,看到百废待兴的邺城,便萌生了扎根于此的想法。于是这位学士便向官府提议在此建造书院,以供邺城百姓的孩子有处可学,有书可读。这个提议一出,便得到了官府的支持,千百年来,品言书院展成为了冀州第一书院,并为朝廷培养了众多栋梁之才。
品言书院当今有六十八位学子,年龄稍长的二十有三,最小的仅有五岁。虽然弟子不多,但当你明白了其入院的要求,你就会明白这些弟子可都是人中龙凤。书院有三不教被冀州的百姓广为流传:品性不佳者不教;懒惰昏庸者不教;习武人士不教。
除了这三不教,还有一个极为奇怪的规定:学子在进行入院测试之时,会根据学子读书的长短,由院主亲自出一道考题,如果你所答能够让院主满意,那么就恭喜你了,你的一只脚已经踏入了品言书院。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接下来还有一个抽选环节,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运气不佳,没有被院主抽到你的牌子,那么你还是不会被书院录取。
今日天气正好,阳光明媚,春风暖意,身为如今品言书院的院主,孔善便想借此佳日,组织书院的学子去城郊踏春。在书院嘱托一番之后,一行七十余人,便浩浩荡荡地走出了书院的大门。伴随着一阵阵朗朗入耳的读书之声,走在街道上,格外引人注目,使得邺城的百姓皆停下手中的伙计驻足观看。偶有在学子中见到自家孩子的,便会趾高气昂地朝旁人介绍道,并且将品言书院吹嘘一番,以此来衬托自己有多么得“鹤立鸡群”,与众不同。
走在最前方的便是如今已到天命之年的孔善了,面对街上众人的指点,孔善皆回以微笑,其中有对他咬牙切齿之人,不用多想,那是在入院之时非常“不幸运”之人。其中有一位学子,考了足足十年都没有被孔善选中,于是便心生恨意,这些年来对品言书院做出了不少偷鸡摸狗的勾当,被邺城的百姓津津乐谈,成为茶余饭后的一个笑话。
今日也是出奇地怪,快要走出南城门了,居然还不见那位学子出来捣乱,孔善的脸上不禁生疑。如果他记得不错,那位学子名叫樊凉,且先不说他的运气如何,其才学可真配得上八斗两字,孔善曾有多次让他破格入院的想法,只是无奈品言书院的规定已经沿袭千年之久,如果到了自己这里被破了,那自己有何颜面去面见品言书院的历任院主?!所以,孔善不得不以一声叹息来面对樊凉。
就在孔善沉思之时,突然自前方传来了一阵嘈杂声,抬头望去,便看到一位邋遢的男子站在城门下,其左手中拿着一根白布缠绕的木棍,右手则抓着一本崭新的书籍,在看到孔善一行人之时,便放声大笑,随后三步并一步朝孔善跑来,这不是樊凉还能有谁?
樊凉在走到孔善身前后,看着满脸忧愁的孔善,笑声又大上了些许。随后,他如同一个孩童般围着孔善走了一圈,可以说是上瞧下看,左顾右盼,在孔善背后,还故意靠在了他的背上,使得周围的百姓出了阵阵哄堂大笑。
“樊凉,我们今日本意是要去城郊踏春,你可别坏了我们的雅致!”看到孔善对于樊凉的“胡作非为”一言不,身后的一位学子便看不下去了,于是便站到人前朝樊凉厉声说道。
“哟呵,这是哪家公子没看好自己的院门,让一条说不出人话,听不出人言的狗出来乱吠?哦?!原来是你啊,孙境初,这才三日不见,就忘记小爷我教你的《三字经》了?”正靠着孔善的后背晒太阳樊凉慢慢地睁开了眼睛,当看到孙境初后,嘴角不禁露出了一丝讥笑,在说道《三字经》时还特意加重了语气。
“你…你…朽木不可雕也!”当听到樊凉说出《三字经》这三个字后,孙境初的脸色很快变为了猪肝色,指着樊凉半刻才说出了六个字,随后便一甩双臂朝后面走去。
“别跑嘛,来跟着小爷我再温习一遍《三字经》,子不是曰过,‘温故而知新’吗?相信今日你跟我再学习一遍《三字经》,肯定会有一番新的体会。”就在孙境初朝人群中走去之时,谁知樊凉突然起身,一个伸手便抓住了孙境初的衣袖,另一只手立马追上,随后身体便往后下坠。伴随着孙境初的一声惊呼,两人齐齐倒在了地上,不过在孙境初倒地之时,樊凉却又迅的翻过身来骑到了孙境初身上,如同骑马一般拉着孙境初
的两只手,嘴里还不停地说着:“马行千里寻伯乐,流水万里遇知音,驾!驾!驾!”
随即,樊凉的所做作为又引起了周围百姓的一阵哄笑,孔善转过身看了一眼,猛一挥手,便带领着学子继续朝城外走去。对于被樊凉压在身下的孙境初,孔善没有一丝怜悯之情,就在前几日,樊凉前去品言书院闹事,孙境初想出头教训他,谁知却被樊凉一勺屙屎泼到身上,并且被樊凉逼着背下了一本《三字经》才收手离去。
今日,这孙境初又和前日一样,这和樊凉有何区别?想到这里,孔善的气便不打一处来,如果不是顾忌着自己身为人师,恐怕早就对孙境初破口大骂了。你要是说读书人不会骂人?那你去瞧一瞧方才樊凉是如何骂孙境初的,那可比街上的泼妇骂得更加脍炙人口,对于这一点,孔善是十分佩服樊凉的,自由洒脱,无拘无束,这可是众多读书人的梦想啊…
走出城门之后,孔善稍稍回头,本想看一眼樊凉有没有追上来,谁知在回头之时,正巧看到樊凉跟随在学子最后,此时正一脸笑意地看着自己。被樊凉这么瞧着,孔善连忙回身朝前方走去,嘴角却露出了一丝和善的微笑,这个樊凉,拿捏人心思的本事又进步了不少啊。
三月的城郊还透露着些许冬意,一路之上,每当看到在田间耕作的百姓时,孔善皆会停下脚步朝他们弯腰作揖,身后的众多学子皆是如此,唯一的例外便是跟在最后的樊凉。每当孔善作揖之时,樊凉便会清一声嗓子,在他弯腰之时跳到他身前,还大胆地学着官员的样子,口中大声说道:“免礼免礼,爱卿不必多礼。”引得耕作的百姓以及身后的学子一阵大笑。
对于樊凉的无礼,孔善并没有理会,现在他已经总结出来的一种心得,对于樊凉,如果你回应他了,他便会变本加厉地戏弄你。反之,如果你对他的言行置之不理,不消片刻,他便会觉得无趣不再骚扰你了。
一炷香过后,一行人来到了城郊的小河边,看到前方的孔善停下了脚步,众学子也都停了下来,随着孔善说出一句“踏春开始”,众学子便如出了笼的鸟儿一般朝四处跑开,一时之间,田野间便传来一阵阵的欢声笑语。
在众学子离开之后,孔善缓缓地走到了正在与百姓交谈的樊凉身边,一时之间,原本想好的措辞,竟然不知该如何开口。樊凉与百姓所谈的内容,也是百姓最为关心的农作收成,与其他只读圣贤书的学子不同之处,樊凉在说起这些来,可谓是头头是道,句句说到了点上,不消片刻,便引得众多百姓停下手中的伙计,围在樊凉身前听了起来。一旁的孔善见此,便也同百姓一般半蹲在地上,认真听了起来。
“喂,孔大学士,小爷我讲得如何?可入得了你的法眼?”就在孔善专心听讲之时,却见那樊凉突然停止了讲话,随后便一脸奸笑地朝孔善问道,而周围的百姓,在听闻樊凉的话后,也齐齐朝孔善望去。
“你说你的,我听我的,对于他人一时之间可能谈不上好坏,但是却能让百姓听得入耳进心,对于他们来说,便是好的。”面对樊凉的询问,孔善略微思考了片刻,随后从地上捡起了两块小石子,一左一右地摆在了樊凉面前,意味深长地对他说道。
“孔院主这是何意?难道是要告知我,你我不是一类人?这可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读的都是圣贤书,悟的也都是一个理,你可以说小爷我剑走偏锋不入流,但是却不能否认我读书人的身份啊。”樊凉起身将那两个石子踢到了一边,随后双手负背朝孔善笑道。
“非也非也,你只说对的一半,其中一半,你还是回家多想想,如果能够想出来,便来品言书院找我,到时候我会破例让你入院,并且将你收为关门弟子,不知你意下如何?”孔善缓缓站起了身,随后抚了抚已经白的胡须,对着樊凉笑道。
“孔老头你此话可当真?其实吧,小爷我现在就可以告诉你,只不过今日在我出门之时,我家老爷子曾告诉我,让我守在南城郊,如果碰到三人结伴而行,就算我死皮赖脸,也要跟着他们一路向北。做到了,我便名扬天下,做不到,那就回去跟着我家老爷子种地去咯。所以啊,对于你所说的要求,小爷我暂时还不能回复你。”樊凉满脸得意地朝孔善说道,也不管他信不信自己所说,反正自己倒是信了一半。
当他抬起头往东边望去时,忽然间眼睛越睁越大,脸上渐渐露出了兴奋之情,一时迷惑的孔善顺着樊凉的目光望去,远远地便看见有三个人顺着土路自东边而来。待那三人走近之时,孔善才看清三人的面目,一位身披红色袈裟
,手持钵盂的和尚,一位肩背箱笼,手中又提着一个箱笼的男孩。在他身边,则站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女孩,引人注目的是,女孩的腰间挎着一个七彩葫芦,一眼看去,便是世间难寻的奇珍异宝。此时,她双手各拿着两串冰糖葫芦,对着两旁指指点点,并时不时地趴在男孩耳边言语着,脸上伴着如春风般的微笑,一时竟让樊凉陶醉于内。
就在孔善思考这三人的身份之时,身旁的樊凉早已一个箭步冲了过去,在走到那三人身前之时,那和尚便立刻挡在了两位孩童身前,并且双手合十朝樊凉低声念道:“阿弥陀佛,不知施主为何言行如此激动?”
和尚身后的两位孩童,则一左一右歪着脑袋看着举止怪异的樊凉,看着樊凉久久说不出话来,那女孩便轻声对他说道:“大伯,你认识我们吗?”
听了女孩的话,孔善不禁露出了一丝微笑,这樊凉,平日里不修边幅,胡里邋遢的,今日算是在两位孩童身上栽了一个跟头。不过,他心中却生出了些许震惊,脑海里回忆着刚才樊凉对他说的话,难道这樊家真的出了一位半仙,能够算出今日樊凉会在城郊遇到三人?在孔善沉思之时,过于激动的樊凉终于开口朝三人说道:“小生名叫樊凉,乃是冀州邺城人士,看到你们的打扮,我想也是那读书之人,不知你们三人从哪里来,又要到何处去?”
“我叫虞清,这是我师弟,名叫项遥,我们本是稷下学院的学子,此番出行,是奉师命游历九州,正要往京城赶去,这位是慧善大师,与我们在清河郡相遇结伴而行。你叫饭凉?这名字怎么听起来怪怪的?”这三人正是从清河郡一路走来的项遥,虞清以及慧善,在樊凉介绍完自己后,虞清的脸上生出了疑惑,随后便大大方方地朝樊凉说道,而挡在虞清两人身前的慧善,在虞清开口之时,则退到了一旁。
“原来你们是稷下学院的学子啊,怪不得第一眼看到你们的时候,我心中便不由地生出了一股亲切感,以后你俩就是我的师兄师姐了,还望到了稷下学院,你们能够多多关照我一番。”在听到“稷下学院”这四个字的时候,不仅是樊凉,就连他身后的孔善,身子也是微微一震。
随即,孔善便起身走到了项遥两人身前,对着三人弯腰作揖,正当他要开口说话之时,却又被樊凉抢先说道:“师兄师姐,这是邺城品言书院的院主,名叫孔善,也是我十分敬佩的一个人。无奈的是,我与他这辈子没有师徒名分,我足足考了十年,也没有考进品言书院,每当想到这里,我的心口处便会传来一阵剧痛。”
“十年…你刚才是说十年都没有考进去?”虞清和项遥不禁瞪大眼睛看向了樊凉,随后项遥便轻声朝他问道,十年都没有考进书院,是因为他才学不足?
站在樊凉身后的孔善在樊凉说过之后,哭笑不得地摆了摆手,想了片刻后,再一次朝三人作揖告别。见此,虞清和项遥连忙回礼,在知天的嘱托中,每当到了一处书院,两人皆要去拜访,见到孔善要走,虞清连忙开口朝他说道:“孔院主,奉师命我们要前往品言书院登门拜访的,不知可否带我们进去?”
“不急不急,今日我本带着学子出来踏春游玩,看到你们与樊凉谈话,我不好扰了你们的雅致。等你们谈完之后,前来找我即可。”孔善回过身看了看一脸奸笑的樊凉,随后便双手朝项遥与虞清作礼说道。
当孔善离开之后,在项遥与虞清的再三追问之下,樊凉才说出了为何十年都考不进品言书院的缘由。听闻之后,虞清与项遥略微错愕地摇了摇头,没想到这品言书院的入院要求竟然这么奇葩,同时,内心深处也对樊凉生出了怜悯之情。
“师兄师姐,这次你们前往京城,能不能带上我一个啊?今日早晨,我家老爷子曾告诉我,如果我在南城郊遇到结伴而行的三人…”经过一番熟络之后,樊凉便小心翼翼地对虞清说出了内心的请求,在他说过之后,便一脸紧张地看着两人。如果此时旁边有着三清像与佛像,樊凉恨不得立马为他们烧上一年的高香。
樊凉话音刚落,虞清和项遥便不约而同地看向了慧善,在见到慧善点头之后,虞清便转过身朝樊凉说道:“我们前往京城的路上苦难重阻,说不定还有生命危险,你可要想好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见到慧善点头,樊凉立马朝虞清激动地说道,如果是在家里,恐怕就要朝三人跪下磕头了。
此时,一阵春风缓缓吹过,慧善双手合十望向了北方,嘴里喃喃说道:“阿弥陀佛,龙饮水,凤点睛,可为大善也。”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