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沈斌
唐代诗人李白诗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五大支流汇集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四千多年以前,这里原是海洋,在黄河泥沙的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由于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这里形成了一个距北平最近的不出名的小港,有泉州商人见此港紧邻北平,怀柔货物可以借水路入海,所以特地在此建造了一处大船坞,为海商提供船只的制造和维修。
当初由于元朝溃败退出中原迁往蒙古时,把整个国库全部都搬到了塞外,没给大明留下一分钱,所以明朝廷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日夜操劳,每天都要批看二百多份奏折。他曾写诗曰:“百官未起朕已起,百官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家翁,天明尚能拥大被。”他礼贤纳言与民生息,鼓励农桑,同时决定开海禁通商贸,农、商、兵、工四业并举,以强国富民。
洪武十二年三月,朱元璋下旨,任命皇太子朱标总督海6关口事务,自行筹措资金沿海设海关、大小海卫五十余所。一天,朱标巡行至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见此间风物,欣喜叹曰:“此乃天赐良港”。遂在此设海关,建卫所,督建水师。新成军的大明水师战船,皆是在这里的军港加装火炮,海卫成为军事要地。同时因海关促进了海外贸易,又收取关税充盈国库,开支军费。逐步使这一带商贸繁荣,漕运日盛而迅兴起。
建文二年(14oo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京师,登基为帝。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4o4年即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又在此正式筑城,使海河于天津城中蜿蜒而过,天津成为一座美丽的新城。
清晨,方无情和方无心早早就醒来了,昨夜她们入住了军港附近的一家很宽敞,环境十分优雅的旅店,晚饭后洗浴了睡下,清爽干净,从来没有过的舒适和放松,一夜无梦。
此刻她俩望着楼前秋天的港湾,一切沉醉在朝雾之中,木屋、楼台、花园、假山、喷泉,俱已隐约如烟。只有远处的战舰随着海浪在轻轻的摇动,似乎还流连于昨夜的睡梦。看得见船头影影绰绰有人在活动,那是早起的水兵在擦洗甲板。一缕阳光突然出现,海水和天空瞬间被染成赤橙黄蓝紫的彩色。浓雾也立时被消融,露出了白的帆,翠的树,匆匆走动的人群,还有觅食的飞鸟。阳光下的一切显现,还给了静怡的港湾一片生机。世间还是美好的,应该好好的活着,二人想起孙姐姐的话,心里一阵温暖。
不知何时小丫头英宁已经来到身后,
“二位姐姐,不要看了,该吃饭了。”
出门在外,倾城让英宁改称无情和无心“姐姐”,这样方便些,也符合丫鬟的身份。
用早膳时,无情姐俩才第一次见到了孙姐姐家的这位“姐夫”,他很年轻,二十五六岁的样子,是个很和气的人。穿着很随意,一身褐黄色滚边的白布长袍,头戴黑纱帽,面色略黑,直鼻小口长得挺英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身材修长,宽肩窄腰,举止矫健,一看就是从小练武之人。他的随从不少,有十几个,个个膀大腰圆,看上去均身手不凡,对他很是恭敬,称呼他为“公子”。没等他吃饱饭,大门口就涌进一批水师官兵,列队两边,不知在等待什么。直到“公子”推开碗筷站起身来,整了整衣冠,大步迈出门坎,这些人才对着他半跪施一军礼,然后前呼后拥的扬长而去。无情和无心暗想:“这位“姐夫”却是不简单,他是从宫里出来的,一定是位高官”。
坐上周氏客运,由水师退下来的军舰改装后的大船离开天津,是两天以后了。顺着大运河,一路顺风顺水,绕过山东沿海,这是一条当年燕王“靖难”去南京的路线。
数日后的晚上,船泊于南京港。趁着月色,租一画舫悠悠荡入秦淮河。十里秦淮,闻名遐迩,是天下名士富贾,风流才子佳人的天堂。除了英宁,不管对于朱瞻基还是倾城,或者是无情姐俩,都是有着怀故之情,这里他们不止一次地来过。吃、喝、游玩、听曲,谈生意无疑是个最好的去处。风姿绰约,温婉柔美的江南美人,比比皆是,水中倒影,灯下欢歌。餐毕,一位姑娘面带微笑走到朱瞻基跟前,躬身行礼,递过来一本歌单,
“少爷,今晚有秋香园的名歌姬在此,请点一曲?”
朱瞻基一笑,朝倾城指了一下,
“小姐,请。”
倾城只得接过歌单,大略的看了一下那些歌名,觉得都不太熟悉,但看到后面还有作曲者的名字,就又仔细的看下去,“沈斌”看到这个名字,倾城一怔,是重名吗?因为从小曾经听父亲无数次的提过,他早年的朋友一个叫沈斌的人。
“就这吧。”
倾城指着上面的那“《挽歌》沈斌”说道。
一位姑娘随后姗姗来到面前,她微微弯腰倾身,即抱着琴坐下开始弹奏,俄顷,朱唇微吐,清音袅袅,歌声沁人心脾,却带着些许婉转凄凉;
“你看它,西子湖畔,武穆志未死,你看它,姑苏城头,子胥恨未平,休道是,国之干城,到头来,一缕英魂秋风冷,江海掩悲声----”。
一曲歌毕,寂静无声,众人仿佛已被歌中的意境所感动。歌女退下,却听到船中有隐约的哭泣声。几人不由得四处张望,正不得要领。
“对不起,得罪了,打扰了各位的雅兴。”
从下面船舱中走上来一位儒生,只见他纶巾绸衫,三十多岁,白皙的面庞,眼眶通红,不住地低头向客人打拱致歉。
“无碍,敢问这位兄台,你是有什么伤心事吗?”
朱瞻基关切的问。
“在下告罪,因方才这曲子原是先父所作,是以听之悲苦忘形,打扰了。”“你是沈斌的儿子?可是那位大明第一位海事卿沈斌?”
“正是,在下不敢妄言。”
倾城闻言注目观看,朱瞻基心中也是一惊,忙向他招手道,
“久闻令堂富有才学为官清廉,可惜英年早逝。今日能与兄台相见甚是有缘,请兄台这边坐,我们也好攀谈一番。请问兄台的大名?”
那人也不谦让,走进来坐在了朱瞻基对面,拱手说:
“在下沈海波,是于先父病逝以后方才出生,母亲生前将我带回这秦淮河,买下这艘画舫,让我在此故地谋生。”
“辛苦了,我们是从北方而来,此地也是故地,有言道;人生何处不相逢,兄台可愿意把令堂的往事,说些给小弟听吗?”
沈海波一笑,点了点头,他在这秦淮河上待久了,达官贵人,文人秀士见过无数,唯独没有见过这样高贵而气质不凡的年轻人,觉得与他似乎相见恨晚,于是便推心置腹般的答应:
“无妨,只是这从哪儿说起呢?”
沈斌原是元朝末年扬州富翁沈富之孙,民间因沈富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家中兄弟排行为三,所以称他为沈万三。那时天下大乱,各地起义军纷纷雄起推翻元朝的统治,其中包括张士诚和朱元璋。沈万三曾用钱支持过张士诚,后来朱元璋与张士诚在扬州对阵,张士诚固守扬州达八个月之久,朱元璋破城后对支持过张士诚的人恨之不已。几年后,朱元璋占领南京称帝,要修南京城墙,向天下富商募捐资金,沈万三的大儿子沈荣为了自保,想破财免灾,便助修了南京城墙的三分之一,即现今南京城墙的中华门到水西门一段,还修了大量廊廡,和三座酒楼,耗费钱财不计其数。
可惜沈荣做事用心太切,过分露富,让朱元璋有些嫉恨。特别是,在听说朱元璋想犒赏三军时,又主动提出支持资金,朱元璋不相信的说:
“我有百万大军,你准备拿出多少?”,
沈荣说:
“我可以给每位士兵一两金子。”
这让朱元璋忌之,恨之。忌的是沈家插手自己的军队,恨的是沈家富可敌国的财产,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势力在身边,让他如何放心。心欲杀之,幸亏马皇后劝止。
洪武六年,沈家被抄家配云南,三年后,沈万三的大儿子沈荣,二儿子沈茂等客死他乡。唯小儿子沈旺还留下了两个公子,沈斌就是沈旺的二公子。后遇朝廷大赦,父子三人回归,只有沈斌一人活着回到了故乡。家中已一无所有,沈斌妻子早亡,空有满腹才华,通会好几国语言,精于各国贸易,却无用武之地。只好来到这秦淮河上,靠着早年得过沈家资助的故人,和几位红粉知己惨淡度日。有时写几曲子,卖给歌姬挣几文钱维持生活。
洪武十二年,皇太子主持海关,开海禁,除了钢铁、粮食,盐、军火之外,均可自由贸易。经朋友介绍,沈斌受到太子朱标的重用,被任命为大明朝第一任海事卿,海关总使。似乎是好运就要来临,沈家又有了复兴的希望。
但沈斌命运多舛,洪武十六年各地生灾荒,饿死万人。朝中有些文臣本来就对海外经商贸易等新政持反对态度,就此借口不断有大臣上书指责,说饿死人是因开海禁,海关走私粮食所致,想一举铲平新政。太师李善长为了维护太子保住海关,只得让沈斌做了替罪羊,朝廷罢了他的官,抄了他的家。导致沈斌原本就因配云南几年,受到伤害的身体郁郁而病,又得不到及时的医治,陷于饥寒交迫之中。
洪武十七年,这一年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心腹大臣太师李善长,身心俱疲不幸过世,呜咽的哭声从李府传出,划破长夜。
几天后,在长江尽头一所残破的小屋中,原大明海事卿沈斌也走完了他的人生最后一步。昔日的同僚守在他的床前,默默无言,只能用手替他轻轻抚上他不肯闭合的双眼。
新任的海事卿朱江岩走马上任,现沈斌所定的海关策略,皆经过仔细推敲斟酌,任凭你是谈判高手,也很难找到蛛丝马迹的漏洞。显然,沈斌是称职的,他无愧于太子的信任。至于没能全部堵住走私的粮食,这也不能全怪罪在他的头上,大明的海岸线太长了,万里海疆才设二十几个海关,要他做到无一疏漏,岂不是强人所难?想起每当自己遇到难处前来向沈斌讨教时,他总是倾其所能,坦诚相告。只有这时才能在因深受打击,理想破灭,对太子心怀愧疚,正当壮年却疾病缠身,瘦弱不堪的沈斌身上看到生命的光彩。谁能料到,这种光彩就这样随着生命归去。有谁能安慰他,听他诉说一会心里的委屈?
“天下亡百姓苦,天下兴百姓苦”,在民族复兴的祭坛上,是需要祭品的,作为祭品的远不止沈斌一个。
海关管理不力,导致大量粮食被走私出口,朝廷罢沈斌以谢天下。随后气势汹汹前来抄家的官员,在这个大明第一任海关总使,天下第一肥差家中,只抄出了三十八两银子。连太子赐给他的府邸至今还未曾装修过。
看着沈斌床前帐子上的好几块补丁,海事卿朱江岩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擦了擦眼睛,心中无限悲凉;
“咱们出钱让沈兄入土为安,我已经看好了一块地。”
“我替老爷谢谢各位了。”
帐子旁,一位粗衣布裙面容还算姣好的年轻妇人向来人施礼,她是沈斌的侍妾,昔日秦淮河上的知己绿娘。
几个人正商议间,忽然听到有人高声喊叫着,闯进院子;
“老爷,大喜,皇上下旨要复老爷的职了,---”
“---查沈斌署理海关,鞠躬尽瘁,虽有小过,难掩大功,故官复原职,特赐宁海子爵位,赐锦缎十匹,纹银千两---望奉公体国,勿负朕意---。钦此!”
枯叶飞舞,漫天卷,伴随着萧瑟的秋风,隐约又传来凄凉的琴音,依稀还是沈斌当年在秦淮河上所作的挽歌;
“你看它,西子湖畔,武穆志未死,你看它,姑苏城头,子胥恨未平,休道是,国之干城,到头来,一缕英魂秋风冷,江海掩悲声----”。
“老爷!---你听得见吗?”
已怀有六个月身孕的绿娘扑在沈斌余温尚存的遗体上,放声痛哭。
海河闻之,变色。
按照朝廷的规制没有到任的官员是得不到抚恤的,所以沈斌的葬礼非常寒酸。但沈斌去世的消息传到秦淮河上,十里秦淮顿时一片雪白,为他致哀。可怜满朝文武竟不及商女有情有义,识得沈公子的才情。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天津,位于华北平原五大支流汇集处,东临渤海,北依燕山。四千多年以前,这里原是海洋,在黄河泥沙的作用下慢慢露出海底,形成冲积平原。由于古黄河曾三次改道,在天津附近入海,这里形成了一个距北平最近的不出名的小港,有泉州商人见此港紧邻北平,怀柔货物可以借水路入海,所以特地在此建造了一处大船坞,为海商提供船只的制造和维修。
当初由于元朝溃败退出中原迁往蒙古时,把整个国库全部都搬到了塞外,没给大明留下一分钱,所以明朝廷的日子一直过得紧巴巴的。太祖皇帝朱元璋日夜操劳,每天都要批看二百多份奏折。他曾写诗曰:“百官未起朕已起,百官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家翁,天明尚能拥大被。”他礼贤纳言与民生息,鼓励农桑,同时决定开海禁通商贸,农、商、兵、工四业并举,以强国富民。
洪武十二年三月,朱元璋下旨,任命皇太子朱标总督海6关口事务,自行筹措资金沿海设海关、大小海卫五十余所。一天,朱标巡行至三岔河口西南的小直沽一带,见此间风物,欣喜叹曰:“此乃天赐良港”。遂在此设海关,建卫所,督建水师。新成军的大明水师战船,皆是在这里的军港加装火炮,海卫成为军事要地。同时因海关促进了海外贸易,又收取关税充盈国库,开支军费。逐步使这一带商贸繁荣,漕运日盛而迅兴起。
建文二年(14oo年),燕王朱棣在此渡过大运河南下京师,登基为帝。为纪念由此起兵“靖难”,将此地改名为天津,即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
14o4年即明永乐二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又在此正式筑城,使海河于天津城中蜿蜒而过,天津成为一座美丽的新城。
清晨,方无情和方无心早早就醒来了,昨夜她们入住了军港附近的一家很宽敞,环境十分优雅的旅店,晚饭后洗浴了睡下,清爽干净,从来没有过的舒适和放松,一夜无梦。
此刻她俩望着楼前秋天的港湾,一切沉醉在朝雾之中,木屋、楼台、花园、假山、喷泉,俱已隐约如烟。只有远处的战舰随着海浪在轻轻的摇动,似乎还流连于昨夜的睡梦。看得见船头影影绰绰有人在活动,那是早起的水兵在擦洗甲板。一缕阳光突然出现,海水和天空瞬间被染成赤橙黄蓝紫的彩色。浓雾也立时被消融,露出了白的帆,翠的树,匆匆走动的人群,还有觅食的飞鸟。阳光下的一切显现,还给了静怡的港湾一片生机。世间还是美好的,应该好好的活着,二人想起孙姐姐的话,心里一阵温暖。
不知何时小丫头英宁已经来到身后,
“二位姐姐,不要看了,该吃饭了。”
出门在外,倾城让英宁改称无情和无心“姐姐”,这样方便些,也符合丫鬟的身份。
用早膳时,无情姐俩才第一次见到了孙姐姐家的这位“姐夫”,他很年轻,二十五六岁的样子,是个很和气的人。穿着很随意,一身褐黄色滚边的白布长袍,头戴黑纱帽,面色略黑,直鼻小口长得挺英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身材修长,宽肩窄腰,举止矫健,一看就是从小练武之人。他的随从不少,有十几个,个个膀大腰圆,看上去均身手不凡,对他很是恭敬,称呼他为“公子”。没等他吃饱饭,大门口就涌进一批水师官兵,列队两边,不知在等待什么。直到“公子”推开碗筷站起身来,整了整衣冠,大步迈出门坎,这些人才对着他半跪施一军礼,然后前呼后拥的扬长而去。无情和无心暗想:“这位“姐夫”却是不简单,他是从宫里出来的,一定是位高官”。
坐上周氏客运,由水师退下来的军舰改装后的大船离开天津,是两天以后了。顺着大运河,一路顺风顺水,绕过山东沿海,这是一条当年燕王“靖难”去南京的路线。
数日后的晚上,船泊于南京港。趁着月色,租一画舫悠悠荡入秦淮河。十里秦淮,闻名遐迩,是天下名士富贾,风流才子佳人的天堂。除了英宁,不管对于朱瞻基还是倾城,或者是无情姐俩,都是有着怀故之情,这里他们不止一次地来过。吃、喝、游玩、听曲,谈生意无疑是个最好的去处。风姿绰约,温婉柔美的江南美人,比比皆是,水中倒影,灯下欢歌。餐毕,一位姑娘面带微笑走到朱瞻基跟前,躬身行礼,递过来一本歌单,
“少爷,今晚有秋香园的名歌姬在此,请点一曲?”
朱瞻基一笑,朝倾城指了一下,
“小姐,请。”
倾城只得接过歌单,大略的看了一下那些歌名,觉得都不太熟悉,但看到后面还有作曲者的名字,就又仔细的看下去,“沈斌”看到这个名字,倾城一怔,是重名吗?因为从小曾经听父亲无数次的提过,他早年的朋友一个叫沈斌的人。
“就这吧。”
倾城指着上面的那“《挽歌》沈斌”说道。
一位姑娘随后姗姗来到面前,她微微弯腰倾身,即抱着琴坐下开始弹奏,俄顷,朱唇微吐,清音袅袅,歌声沁人心脾,却带着些许婉转凄凉;
“你看它,西子湖畔,武穆志未死,你看它,姑苏城头,子胥恨未平,休道是,国之干城,到头来,一缕英魂秋风冷,江海掩悲声----”。
一曲歌毕,寂静无声,众人仿佛已被歌中的意境所感动。歌女退下,却听到船中有隐约的哭泣声。几人不由得四处张望,正不得要领。
“对不起,得罪了,打扰了各位的雅兴。”
从下面船舱中走上来一位儒生,只见他纶巾绸衫,三十多岁,白皙的面庞,眼眶通红,不住地低头向客人打拱致歉。
“无碍,敢问这位兄台,你是有什么伤心事吗?”
朱瞻基关切的问。
“在下告罪,因方才这曲子原是先父所作,是以听之悲苦忘形,打扰了。”“你是沈斌的儿子?可是那位大明第一位海事卿沈斌?”
“正是,在下不敢妄言。”
倾城闻言注目观看,朱瞻基心中也是一惊,忙向他招手道,
“久闻令堂富有才学为官清廉,可惜英年早逝。今日能与兄台相见甚是有缘,请兄台这边坐,我们也好攀谈一番。请问兄台的大名?”
那人也不谦让,走进来坐在了朱瞻基对面,拱手说:
“在下沈海波,是于先父病逝以后方才出生,母亲生前将我带回这秦淮河,买下这艘画舫,让我在此故地谋生。”
“辛苦了,我们是从北方而来,此地也是故地,有言道;人生何处不相逢,兄台可愿意把令堂的往事,说些给小弟听吗?”
沈海波一笑,点了点头,他在这秦淮河上待久了,达官贵人,文人秀士见过无数,唯独没有见过这样高贵而气质不凡的年轻人,觉得与他似乎相见恨晚,于是便推心置腹般的答应:
“无妨,只是这从哪儿说起呢?”
沈斌原是元朝末年扬州富翁沈富之孙,民间因沈富家财万贯富可敌国,家中兄弟排行为三,所以称他为沈万三。那时天下大乱,各地起义军纷纷雄起推翻元朝的统治,其中包括张士诚和朱元璋。沈万三曾用钱支持过张士诚,后来朱元璋与张士诚在扬州对阵,张士诚固守扬州达八个月之久,朱元璋破城后对支持过张士诚的人恨之不已。几年后,朱元璋占领南京称帝,要修南京城墙,向天下富商募捐资金,沈万三的大儿子沈荣为了自保,想破财免灾,便助修了南京城墙的三分之一,即现今南京城墙的中华门到水西门一段,还修了大量廊廡,和三座酒楼,耗费钱财不计其数。
可惜沈荣做事用心太切,过分露富,让朱元璋有些嫉恨。特别是,在听说朱元璋想犒赏三军时,又主动提出支持资金,朱元璋不相信的说:
“我有百万大军,你准备拿出多少?”,
沈荣说:
“我可以给每位士兵一两金子。”
这让朱元璋忌之,恨之。忌的是沈家插手自己的军队,恨的是沈家富可敌国的财产,有这样一个强大的势力在身边,让他如何放心。心欲杀之,幸亏马皇后劝止。
洪武六年,沈家被抄家配云南,三年后,沈万三的大儿子沈荣,二儿子沈茂等客死他乡。唯小儿子沈旺还留下了两个公子,沈斌就是沈旺的二公子。后遇朝廷大赦,父子三人回归,只有沈斌一人活着回到了故乡。家中已一无所有,沈斌妻子早亡,空有满腹才华,通会好几国语言,精于各国贸易,却无用武之地。只好来到这秦淮河上,靠着早年得过沈家资助的故人,和几位红粉知己惨淡度日。有时写几曲子,卖给歌姬挣几文钱维持生活。
洪武十二年,皇太子主持海关,开海禁,除了钢铁、粮食,盐、军火之外,均可自由贸易。经朋友介绍,沈斌受到太子朱标的重用,被任命为大明朝第一任海事卿,海关总使。似乎是好运就要来临,沈家又有了复兴的希望。
但沈斌命运多舛,洪武十六年各地生灾荒,饿死万人。朝中有些文臣本来就对海外经商贸易等新政持反对态度,就此借口不断有大臣上书指责,说饿死人是因开海禁,海关走私粮食所致,想一举铲平新政。太师李善长为了维护太子保住海关,只得让沈斌做了替罪羊,朝廷罢了他的官,抄了他的家。导致沈斌原本就因配云南几年,受到伤害的身体郁郁而病,又得不到及时的医治,陷于饥寒交迫之中。
洪武十七年,这一年洪武皇帝朱元璋的心腹大臣太师李善长,身心俱疲不幸过世,呜咽的哭声从李府传出,划破长夜。
几天后,在长江尽头一所残破的小屋中,原大明海事卿沈斌也走完了他的人生最后一步。昔日的同僚守在他的床前,默默无言,只能用手替他轻轻抚上他不肯闭合的双眼。
新任的海事卿朱江岩走马上任,现沈斌所定的海关策略,皆经过仔细推敲斟酌,任凭你是谈判高手,也很难找到蛛丝马迹的漏洞。显然,沈斌是称职的,他无愧于太子的信任。至于没能全部堵住走私的粮食,这也不能全怪罪在他的头上,大明的海岸线太长了,万里海疆才设二十几个海关,要他做到无一疏漏,岂不是强人所难?想起每当自己遇到难处前来向沈斌讨教时,他总是倾其所能,坦诚相告。只有这时才能在因深受打击,理想破灭,对太子心怀愧疚,正当壮年却疾病缠身,瘦弱不堪的沈斌身上看到生命的光彩。谁能料到,这种光彩就这样随着生命归去。有谁能安慰他,听他诉说一会心里的委屈?
“天下亡百姓苦,天下兴百姓苦”,在民族复兴的祭坛上,是需要祭品的,作为祭品的远不止沈斌一个。
海关管理不力,导致大量粮食被走私出口,朝廷罢沈斌以谢天下。随后气势汹汹前来抄家的官员,在这个大明第一任海关总使,天下第一肥差家中,只抄出了三十八两银子。连太子赐给他的府邸至今还未曾装修过。
看着沈斌床前帐子上的好几块补丁,海事卿朱江岩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擦了擦眼睛,心中无限悲凉;
“咱们出钱让沈兄入土为安,我已经看好了一块地。”
“我替老爷谢谢各位了。”
帐子旁,一位粗衣布裙面容还算姣好的年轻妇人向来人施礼,她是沈斌的侍妾,昔日秦淮河上的知己绿娘。
几个人正商议间,忽然听到有人高声喊叫着,闯进院子;
“老爷,大喜,皇上下旨要复老爷的职了,---”
“---查沈斌署理海关,鞠躬尽瘁,虽有小过,难掩大功,故官复原职,特赐宁海子爵位,赐锦缎十匹,纹银千两---望奉公体国,勿负朕意---。钦此!”
枯叶飞舞,漫天卷,伴随着萧瑟的秋风,隐约又传来凄凉的琴音,依稀还是沈斌当年在秦淮河上所作的挽歌;
“你看它,西子湖畔,武穆志未死,你看它,姑苏城头,子胥恨未平,休道是,国之干城,到头来,一缕英魂秋风冷,江海掩悲声----”。
“老爷!---你听得见吗?”
已怀有六个月身孕的绿娘扑在沈斌余温尚存的遗体上,放声痛哭。
海河闻之,变色。
按照朝廷的规制没有到任的官员是得不到抚恤的,所以沈斌的葬礼非常寒酸。但沈斌去世的消息传到秦淮河上,十里秦淮顿时一片雪白,为他致哀。可怜满朝文武竟不及商女有情有义,识得沈公子的才情。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