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狼和狈
对于一些甘于平凡、安于现状的人来说,跟着高辰这种上司,只能是活受罪。
身为衙门的小吏,他们都多少知道一点雁门衙门的风气。平稳的过日子就好,不想有作为。
黄冢乡,位于虞城南面。这是虞城最大的一个乡。
高辰等人徒步而来,至午时三刻,到达黄冢乡。
黄冢乡不是和大侯乡一样坐落在汴水旁,但是受着汴水支流的滋润,加之处于一边开阔平原,造成了耕地面积处于虞城之最。
走入黄冢乡范围,高辰看到一望无际的田地。
高辰在前,杨洪等五名佐吏在后。
一块一块方方正正的田地,放眼望去,地中都是嫩绿的禾苗。霞光之下,显得生机勃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场景,高辰历历在目。
田中到处是小道和灌溉渠道,阡陌纵横。
“我本以为黄冢乡许多地都荒废,表面上还是欣欣向荣啊!”
在黄冢乡行走半个时辰之后,高辰开口说道。
表面两个字,说得很重。
“天下州县,无有荒芜之田。此古今未有之盛荣。”
杨洪无言以对,只能引开话题。
“自开元之后,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文景之治、建武盛世、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无有和本朝比拟。但是物极必反。盛世之下,乃是黑云遮日,乡绅土地兼并,已为豪强。有朝一日,天下无有一片荒芜田地,无有天灾,同样拿着锄头在田间耕地的农夫,却要面临被饿死的结局。”
高辰面色悲戚的说道,然后一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何吗?”
对于高辰的直言不讳,他们以哑口无言,以表示心中的冲突。
“土地兼并!”
高辰重重的说了一句后,快步迈向田间。
一名五十岁左右老者正在田中锄草,虽然阳光和煦,但他依旧是满头大汗。
“长者,一亩收成多少?”
高辰迈步田间,小心翼翼,生怕踩到禾苗。
“近年来收成不错,一亩收成一石五斗。”
老者听到问话,停下锄草。拄着锄头向高辰回道。高辰穿着官服,老者话语特别客气。
唐一石相当于后世五十三公斤,一百零六斤。一石等于一斛。一斛等于十斗。
别看后世一亩能产粮五百到一千斤,觉得唐代一亩地产粮一二百斤有些少。
一石五斗的产粮在这个时代,算是良田了。往往许多耕地一亩收成一石就已经不错了。
“善!家中存量不少了吧,如果连着三年颗粒无收,能否‘大致不饥’?”
高辰再次相问。
“唉!家中已无桑田和永业田,口分田也只剩下十余亩。若不是种人田地,一家老小估计要被饿死了。”
老者哀叹道。
如高辰所说,存粮三年,那是奢望。
桑田为百姓原有的私有土地,不属于国家,不在还授之列。
永业田和口分田是国家授予百姓的土地。
不同的是口分田还得还给国家,永业田不需要还。而且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卖永业田。
“哦?”高辰沉吟一下,向老者问道:“长者种谁家的田,收成后要交租几分粮食?”
“官家是什么职务?为何问这么清楚?”
老者好似想到什么,向高辰反问。
“我乃本县司户,掌籍帐、田地之事。”
高辰如实向老者回答道。
老者听后,面色一变,不再和高辰谈话,拿起锄头,弯腰锄草。
“请问乔家的田地在哪一方?”
对于老者绝口不提,高辰也没有强求,施了一礼,问道。
“犹想开元中,可惜回不去了。如果没有地种,一家老小无法生存。”
老者赶紧回礼,言外之意是让高辰不要强迫他。
高辰不再问,退出这块田地。
而后高辰又带着杨洪等人问了其他已经正在锄草的百姓。
高辰想打听乔家的事,但是百姓皆缄默不言。
“我看到一群温顺的羊,又想到一只凶恶的狼。”
高辰心中十分憋屈,喻道。
“羊有保护他们的主人,狼不一定敢吃羊。”
杨洪聪明机灵,向高辰答道。
他还是在劝高辰不要钻牛角尖。
“但是狼龇牙咧嘴,会吓到羊。我还听说狼和狈经常会在一起奔跑,狼用前腿,狈用后退,既能能跑快,也能爬高。狼和狈勾结在一起,羊是没有反抗能力的。”
高辰意有所指的说道。
“恕我直言,您位卑职小,能做些什么?”
对于高辰遵循古人之事的风范,即便是偷奸耍滑的杨洪也不免钦佩。
但是杨洪觉得高辰太年轻了,不懂得进退。有必要提醒他一下。
“去乔家!”
高辰不回答杨洪的话,心中已经答案。
打探问路,半个时辰后,高辰来到乔氏园宅。
门面豪华,占地数十亩。乔府很大,即便是县令府邸都无法比拟。
乡绅,祖上有官,或者官员退隐回乡养老。由此组成。
乔氏祖辈,便当过上州刺史。多年聚威望,敛有家资。退到乡里,因为家大业大,一直受地方官员尊敬。
盛唐许多士绅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热爱土地,好似拥有的土地越多,攀比起来,越有面子。有的权贵拥有的土地能跨郡连县,因而导致平民无立锥之地。
高辰怀疑乔氏巧取豪夺使良家百姓为“农奴”,抹除佃户在籍户口,以偷缴税赋。
还暗地兼并黄冢乡许多土地,使许多人不得不租种乔氏的土地,使租户成佃户,再化佃户为农奴。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身为衙门的小吏,他们都多少知道一点雁门衙门的风气。平稳的过日子就好,不想有作为。
黄冢乡,位于虞城南面。这是虞城最大的一个乡。
高辰等人徒步而来,至午时三刻,到达黄冢乡。
黄冢乡不是和大侯乡一样坐落在汴水旁,但是受着汴水支流的滋润,加之处于一边开阔平原,造成了耕地面积处于虞城之最。
走入黄冢乡范围,高辰看到一望无际的田地。
高辰在前,杨洪等五名佐吏在后。
一块一块方方正正的田地,放眼望去,地中都是嫩绿的禾苗。霞光之下,显得生机勃勃。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场景,高辰历历在目。
田中到处是小道和灌溉渠道,阡陌纵横。
“我本以为黄冢乡许多地都荒废,表面上还是欣欣向荣啊!”
在黄冢乡行走半个时辰之后,高辰开口说道。
表面两个字,说得很重。
“天下州县,无有荒芜之田。此古今未有之盛荣。”
杨洪无言以对,只能引开话题。
“自开元之后,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文景之治、建武盛世、开皇之治、贞观之治,无有和本朝比拟。但是物极必反。盛世之下,乃是黑云遮日,乡绅土地兼并,已为豪强。有朝一日,天下无有一片荒芜田地,无有天灾,同样拿着锄头在田间耕地的农夫,却要面临被饿死的结局。”
高辰面色悲戚的说道,然后一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何吗?”
对于高辰的直言不讳,他们以哑口无言,以表示心中的冲突。
“土地兼并!”
高辰重重的说了一句后,快步迈向田间。
一名五十岁左右老者正在田中锄草,虽然阳光和煦,但他依旧是满头大汗。
“长者,一亩收成多少?”
高辰迈步田间,小心翼翼,生怕踩到禾苗。
“近年来收成不错,一亩收成一石五斗。”
老者听到问话,停下锄草。拄着锄头向高辰回道。高辰穿着官服,老者话语特别客气。
唐一石相当于后世五十三公斤,一百零六斤。一石等于一斛。一斛等于十斗。
别看后世一亩能产粮五百到一千斤,觉得唐代一亩地产粮一二百斤有些少。
一石五斗的产粮在这个时代,算是良田了。往往许多耕地一亩收成一石就已经不错了。
“善!家中存量不少了吧,如果连着三年颗粒无收,能否‘大致不饥’?”
高辰再次相问。
“唉!家中已无桑田和永业田,口分田也只剩下十余亩。若不是种人田地,一家老小估计要被饿死了。”
老者哀叹道。
如高辰所说,存粮三年,那是奢望。
桑田为百姓原有的私有土地,不属于国家,不在还授之列。
永业田和口分田是国家授予百姓的土地。
不同的是口分田还得还给国家,永业田不需要还。而且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卖永业田。
“哦?”高辰沉吟一下,向老者问道:“长者种谁家的田,收成后要交租几分粮食?”
“官家是什么职务?为何问这么清楚?”
老者好似想到什么,向高辰反问。
“我乃本县司户,掌籍帐、田地之事。”
高辰如实向老者回答道。
老者听后,面色一变,不再和高辰谈话,拿起锄头,弯腰锄草。
“请问乔家的田地在哪一方?”
对于老者绝口不提,高辰也没有强求,施了一礼,问道。
“犹想开元中,可惜回不去了。如果没有地种,一家老小无法生存。”
老者赶紧回礼,言外之意是让高辰不要强迫他。
高辰不再问,退出这块田地。
而后高辰又带着杨洪等人问了其他已经正在锄草的百姓。
高辰想打听乔家的事,但是百姓皆缄默不言。
“我看到一群温顺的羊,又想到一只凶恶的狼。”
高辰心中十分憋屈,喻道。
“羊有保护他们的主人,狼不一定敢吃羊。”
杨洪聪明机灵,向高辰答道。
他还是在劝高辰不要钻牛角尖。
“但是狼龇牙咧嘴,会吓到羊。我还听说狼和狈经常会在一起奔跑,狼用前腿,狈用后退,既能能跑快,也能爬高。狼和狈勾结在一起,羊是没有反抗能力的。”
高辰意有所指的说道。
“恕我直言,您位卑职小,能做些什么?”
对于高辰遵循古人之事的风范,即便是偷奸耍滑的杨洪也不免钦佩。
但是杨洪觉得高辰太年轻了,不懂得进退。有必要提醒他一下。
“去乔家!”
高辰不回答杨洪的话,心中已经答案。
打探问路,半个时辰后,高辰来到乔氏园宅。
门面豪华,占地数十亩。乔府很大,即便是县令府邸都无法比拟。
乡绅,祖上有官,或者官员退隐回乡养老。由此组成。
乔氏祖辈,便当过上州刺史。多年聚威望,敛有家资。退到乡里,因为家大业大,一直受地方官员尊敬。
盛唐许多士绅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热爱土地,好似拥有的土地越多,攀比起来,越有面子。有的权贵拥有的土地能跨郡连县,因而导致平民无立锥之地。
高辰怀疑乔氏巧取豪夺使良家百姓为“农奴”,抹除佃户在籍户口,以偷缴税赋。
还暗地兼并黄冢乡许多土地,使许多人不得不租种乔氏的土地,使租户成佃户,再化佃户为农奴。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