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网 > 幼儿老师闯异界 > 第17章 17,皇帝来了

第17章 17,皇帝来了

小说:幼儿老师闯异界作者:袁去病字数:0更新时间 : 2019-05-22 01:30:03
林上人洞府坐舰,大家正在说话之间,杨钰大声宣号:“陛下(注:较为正式的皇帝称呼)驾到~~~”

        【特别注:

        宋朝依然是人文气质鼎盛的时期,而不是奴性十足的时期。

        故而理论上没有人格的奴性,所以跪拜确实是礼节,但是是很大的的礼节,如同祭祀——先人/死人,以及接受皇帝赏赐。

        作为这个级别礼仪,如果人犯了特别大的错,或者心理确实有很大的感动——比如向祖宗报喜/向祖宗请罪/请祖宗施法,这个级别,会自愿主动行跪拜礼仪,比如受人很大的恩惠,恳求别人饶恕或者给予帮助等。

        强迫别人,或者逼迫别人,当然就以取得对方对于完全控制者的尊崇为基本尺度,比如强迫敌人跪拜等。

        跪拜在这个过程中,从自愿的礼仪,变为被迫臣服的标志。

        跪拜在动物中也有同样类型的表示,灵长类动物的脖颈是脆弱的,因此将脖子交到对方容易控制,而自己不太容易反抗的位置,表示出让对于自己安全/生命的控制权。

        】

        听到声音,除了正在操作神釜的工匠,其他人都面向皇帝站好。

        杨钰环顾四周,看到大家都站好了,接着大声唱道:“行礼~~~”

        所有人都先行作揖礼,双手向皇帝的方向,从心口位置,向上,经过下颌,再向外延伸,停到与脖子相平齐或者略高一点点的位置,保持手心向内,手背向上,然后低头,完成顿礼。

        杨钰看到大家都站好行礼完成了,接着大声唱道:“颂圣,官家(注:皇帝的常用称呼之一)万岁~~~”

        除了杨太后,所有人都口称:“官家万岁”

        杨钰看到大家都行礼如仪了,接着大声唱道:“礼成~~~,大家(注:皇帝的常用称呼之一)有命,各行其职。”

        依然是除了杨太后,所有人都说:“遵命。”

        小皇帝只戴了一个嵌金掐丝的红色纱冠,满脸严肃,对于如此早就要出来做一件未知的事情,让小小年纪的皇帝,感到莫名其妙的压力,一个年轻的禁军背着他,让大家行礼的时候,能够清楚地看到他。

        如今,行礼完毕,杨太后慈祥的笑着,她已经憔悴的心力,竟然有丝丝的暖流,现在看到小皇帝来,压力骤减,脸上从嘴角荡漾出笑容,让两鬓的皱纹,越明显了,她向小皇帝伸出双手,深情地说:“昺儿,到为娘这里来”。

        小皇帝赵昺正趴在禁军6亦寿的肩上,他轻轻拍了一下6亦寿的肩膀说:“放我下来。”

        6亦寿蹲下身子,放开双手,小皇帝赵昺站稳了脚,然后看了一眼脚下,小心地迈出一步,接着,跑向杨太后,边跑边说:“娘,昺儿想娘了。”

        杨太后弯曲腿弯,蹲下身子,依旧张开双臂,接着,小皇帝赵昺扑进了杨太后的怀抱,杨太后的泪水扑簌簌滚落下来,这一次是热泪,烫的杨太后的两眼下酸酸的,那些泪珠,肆无忌惮地扑倒衣襟上,又从丝绸的衣服上,弹开,滚落。

        小皇帝赵昺看着杨太后,有些害怕,他右边半侧偎依在太后的左臂弯,回过脸,抬起左手,用中指和食指,怯怯地触摸太后的眼下泪痕,慢慢地说:

        “娘,昺儿听到杨钰哥哥呼唤,就立刻起床了,没有片刻耽搁。

        仪容也整理过了,清口茶也漱过了。

        亦寿哥哥跑的时候,我也坐得很稳......

        娘,是有什么吩咐的,昺儿没有做到,昺儿一时之间想不起来。

        还没有到早膳的时候,所以,还没有节用(注:这里指杨太后教导赵昺要少吃,少用,节省用度的意思,小皇帝为了要遵守母亲的教导,早饭的时候,要表示少吃节用,与民同甘共苦,但是今天太早,就被召唤起来,所以,没有到吃饭时间,没法完成今日节用的功课)。

        额,当然也没有到早课的时间,所以,也还没有开始背书......

        娘叫这么多先生来,不知道,要昺儿学些什么......

        昺儿遵命就是,一定做听娘和太傅的话,做一个好皇帝,代天牧民,驱逐胡虏......”

        杨太后看着小皇帝的谨慎、警惕和惶恐,听得心里如海潮泛滥,一双膝盖早就再也撑不住,直接落在甲板,形成跪坐,双臂抱紧了赵昺,声音呜咽起来,一边呜咽,一边又欣喜,只想让泪水,多多地流溢一些,心中有多少酸楚挣扎,被暖热的泪水溶解,宣泄出去。

        小皇帝赵昺怎么说也不过是8岁的孩子,而且他这几年过的很不平静,一干大臣们所思所想所做所行,不过是惶惶而言,行为成毁,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有战场环境应激障碍,但是母子亲情,最是天性,看到母亲这样的惝恍迷离(注:音netg    mí    1í,意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样子),心中一软,那副小大人的样子,早就不复存在,抱着杨太后的头,往自己怀里,一边还摩挲着母亲的背:“娘,莫哭,莫哭”接着自己嚎啕大哭起来......

        6秀夫、张世杰、周文英,早就围绕在太后和皇帝身边,跪坐着,用衣袖遮住面目,只是垂泪,哽咽不能言语。

        哭声渐渐的就大了起来。

        慧娘原本就是皇帝的乳母(注:奶妈群体之一),母性动,根本抑制不住自己,迈开碎步快步走到小皇帝身边,但是也不敢离得太近,也跪坐下来,从腰里掏出素色的丝巾,默默啜泣,抹起泪来。

        慧娘一动,珍娘也就跟着跪坐。

        张世杰朦胧间见到慧娘、珍娘一干女子,都已经为了过来,一时间,羞愧难当,满心满肺的,就像荆棘野草扎来扎去,一时之间情不自禁,竟然抑扬顿挫呼号起来:

        (注:古代文人骂人或者抒情绪,必须有品位和才华,张世杰已经是太傅了,当然时时刻刻要保持表率,另外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当他们拥有这个能力,拥有这些语词所带来的力量和空间等要素以后,这些语言带来的力量与感受,本身已经构成了一种特殊的心理力量。这个如果读一读屈原,或许就能够有所感受。)

        “

        呜呼吾人之心痛兮,望黎明而悱恻;

        (注:悱恻读作fěi    cè,意思是内心悲苦凄切;忧思抑郁,心绪悲苦而不能排遣。出自屈原的《楚辞·九歌·湘君》)

        (注:这一句的大意是,哎呀我们这些臣子的心,真是伤痛欲绝呀,看到黎明——因为一天白天就要到来的缘故——天色越来越亮,我们心理不能为君王分忧的懊丧,难以排遣。用黎明而不是启明,因为黎还有黎庶的含义,黎明与黎民声音非常近似,所以还有天亮之后,百姓就要在暴露在战火之下,但是为了社稷江山皇帝朝廷,我们又不能不坚持战斗。)

        浩荡吾皇之宽仁兮,竟夕惕而若历;

        (注:夕惕若历读音为xī    tì    ruo    1ì,一天到晚警惕戒惧,如同涉水过河。形容做事情谨慎小心,不敢怠慢,《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注:这一句的大意是,多么浩荡庞大呀,我们的皇帝,他所拥有的宽仁爱民之心,竟然时时刻刻小心警惕,做事丝毫不敢懈怠,即便是多么辛苦,也毫不推辞,就像易经里面所说的,君子每天自强不息,竟然达到了如此苛待自己的程度。)

        渺渺吾祖之圣德兮,何予怀而鼓歌;

        (注: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语出宋代苏轼的《前赤壁赋》,直接的意思是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思念心中的君主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

        注:圣德——也作“圣惪”,意思是至高无上的道德,一般用于古之称圣人者,也用以称帝德。《后汉书·李固传》:“四海欣然,归服圣德。”唐杜甫《哀王孙》诗:“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注:鼓歌——语出《淮南子·天文训》“女夷鼓歌,以司天和,以长百穀、禽鸟、草木。”高诱注:“女夷,主春夏长养之神也。”也就是说掌管万物生长的神,后世也称作的花神。)

        (注:这一句的大意是,我们的祖先——这里更明确的意思,就是宋朝的太祖,你当初那些然四海欣然,拜服你的圣德武功——那些能力和作为,为什么那么茫茫远远我们凭借不到呀,请你快一点重新把你的圣德播撒下来到我们的怀抱之中,让大宋的子民,重新得到你庇护,安乐的生长生活。)

        哀哀吾后之圣善兮,非昊天而罔极。

        (注:哀哀——语出《诗经·小雅·蓼莪》[1iao    é],蓼蓼者,匪莪伊;哀哀父母,生我劬(qú)劳。

        瓶之罄(qìng)矣,维罍(1éi)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hù)!无母何恃?

        本意是: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受尽了辛劳!小瓶的酒倒空了,那是酒坛的耻辱。失去父母的人与其在世上偷生,不如早早死去的好。没有父亲,我可以依仗谁?没有母亲,我可以依靠谁?

        注:圣善——语出《诗·邶风·凯风》:“母氏圣善,我无令人。”,就是母亲的爱,没有什么人可以相比较,后来也专指母德。《后汉书·邓骘传》:“伏惟和熹皇后圣善之德,为汉文母。

        注:昊天罔极[hao    tian    ang    jí],语出《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原指天空广大无边,后比喻父母的恩德极大)

        (注:这一句的大意是,太痛苦了,我们的太后呀,她是那样的聪慧贤良,所以才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支撑起了宋朝最后的力量。)

        ”

        张世杰一开始哭,便自己也停不下来了,要知道现在的张世杰也已经6o多岁了,在那个时代,这就算高寿,而且还是那么艰难的历史条件下。想到自己所肩负的职责,想到张弘范和自己这几年斗争屡次失败,但是借助强大的蒙元军队,反而能够不断地增强力量,以致于到今天的地步,他很清楚自己走了昏招,但是这也是迫不得已而为,就像他自己说的,如果不把船都用锁链锁起来,也许一大半军士早就跑掉了。也就是说,他已经没有任何有效的力量,这当然也包括参谋力量。

        等到他自己开始呼号吟诵起诗篇,诗篇本身的文化力量,精神张力,给了他更强大的心理感受。

        因为他此刻情感特别充沛,使用了古风和楚韵,本来就非常有歌唱性,这个东西,又讲究——重章叠唱,因为歌曲诗词篇幅短小精悍,正是要反复吟诵,才能咀嚼精髓、酝酿芬芳,故而......故而.....一遍又一遍,反复,就叫做重章叠唱......

        张世杰开始第一遍,读出来

        张世杰开始第二遍,吟出来

        张世杰开始第三遍,咏出来

        张世杰开始第四遍,诵出来

        张世杰开始第五遍,歌出来

        张世杰开始第六遍,舞出来

        张世杰开始第七遍,蹈出来。

        ......浅吟低诵......高歌深咏......

        没有手鼓,没有古琴,没有美酒,没有美食

        韩子正......

        【特别注】:

        很有必要做出一些重要的背景信息解读,才能方便大家尤其年轻人对中华文明和传承有所颖悟,如果一个人吃了六个馒头,饱了,他可不可以说前面五个都是废物点心?酒是粮**,**液一瓶能够买8ooo斤大米,是不是家里有钱,天天喝**液就会成为人上人,仙中仙?这显然是滑稽可笑的,与事实更是不符合的。

        传统中华汉文化对于艺术表现,对于志向、道德、伦理和做事,有着浑然一体的、宗教般的观点和理解。

        这一点是中华文化传承我个人觉得特别重要的一点,不理解这一点,就有可能对——“士”文化的偏差甚至蔑视,也就无法再汲取这种特殊的营养。

        例如“士不可以不弘毅”——语出《论语·泰伯章》中曾子说的一句话,原文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大意是作为一个士人,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这是说士子或者士人,天然有传播教化,担当社会的道义,维护正义——当然也必须具备一定维护正义的能力。

        那么什么是士,或者士子呢?

        “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的称呼,多为卿大夫的家臣,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

        到了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的意义已经逐渐转化,封建社会中最基础的贵族,也是最高级的百姓,欧洲有骑士,日本有武士,而中国的以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士族阶级。

        以上信息反应了士子的社会阶层意义,另外,应该看一看士需要具有什么?

        中国周朝的贵族教育体系,开始于公元前1o46年的周王朝,周王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孔夫子将官学向社会普及,降低入学门槛,导致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孔子的教学,是要求学生同时学习六艺的。

        欧洲早期的贵族,也更多的是先能够征战,并赢得战争,能够保卫家园。

        这和明清以后,乃至现在的读书人、大学生,流行文化以小鲜肉、小白脸、娘炮等,含有一定“**审美”文化,完全是两个方向,宋朝苏轼、辛弃疾都是文武全才,至少是能够上战场用冷兵器厮杀的,孔子自己本身也是拥有强大武力的,据《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长九尺有六寸”。孔子不仅身材魁梧,力气也大得惊人。《列子》记载说:“孔子劲,能招(扛举)国门之关。”意思是说,孔子力气很大,一人就能把闩城门的木杠举起来。《淮南子》载,孔子善跑,称孔子“足蹑郊(狡)兔”—连奔跑的兔子都能捉到。除此之外,驾马车可能是孔子最精通、最娴熟的一门技巧,也就是古人说的“御”。“御”也是周礼之一。《孔子家语》称他“御狂马不释策”,他自己也曾说过:“吾和执?执御乎?执射乎?吾吾执御矣。”

        我个偏向于认为——古代“士”某种意义上,具有精神和文化图腾的意义,孔子的学生里面,子路打架和打仗都很好,子贡则非常会做生意,子我甚至敢于并且能够反思批判他的老师,子渊也就是颜回能够“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现在我们看到的《易经》离不开颜回的功劳,子有就是冉求的战绩和军事活动,可以说是继曹刿之后鲁国又一位杰出的军事家。

        这些才是“士”本身的意义和学习的内容。

        士本身对礼的学习和要求也是要的,礼就是人情世故、人际交往的规则和范式,这当然就有不同人的心理的了解和把握。礼部:主管朝廷重要典礼(如祭天地、祭祖先等)、科举考试、接待外国来宾。功能大略与当代外交部、教育部、文化部、中央精神文明办、中宣部、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有的时代还兼个保密局什么的。

        说一下乐:这是本文里面多处诗词歌赋舞蹈等描写的重要原因和推动因素

        乐则必有五音宫商角徵羽伴奏,古代政府设立掌管音乐的官吏,并负责负责宫中庆贺燕飨之乐。历史记载孔子主要有三位老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师襄,春秋时期鲁国著名乐官,孔子的老师之一,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史记》里说他“以(注:凭借)击磬为官,然能(注:特别擅长)于琴”。

        这一段里面可以看到,礼和舞乐以及音乐舞蹈里面的器乐,是有紧密关联的,

        欧洲中世纪后期骑士自学徒起便学习的六种技艺:剑术、骑术、游泳、狩猎(还有矛术的说法)、棋艺、吟诗。

        剑术、矛术、骑术锻炼战斗力;游泳锻炼生存能力;狩猎、棋艺锻炼战术与思维;吟诗陶冶情操。

        可见在那些历史时代,想要称为一个贵族战斗和保护子民,能力的要求,是相近的。

        有人说现在流行歌曲就很好,学习古代文化,吟诗弹琴没有意义,要知道士同样也代表着一种社会阶层并拥有强烈知识品格属性,某种意义上,是精神和人格乃至生存能力上都较为自由(用高级这种缺乏实际意义的用词)。

        《毛诗序》【古代中国诗歌理论,著者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作】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情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大意说——诗,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涵蓄在心里则为情感意志,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它,用语言还表达不尽,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和继续它,咨嗟叹息还不尽情,就放开喉咙来歌唱它,歌唱仍感不满足,于是不知不觉手舞足蹈起来。

        感情表现为声音,声音组成五音的调子就叫音乐。

        太平时代的音乐平和而欢快,它的政治清明和顺;战乱时代的音乐饱含着怨恨和愤懑,它的政治必然乖戾;亡国时的音乐充满了哀伤和忧思,它的人民一定困苦。

        特别请注意——“所以纠正政治的过失,感动天地和鬼神,没有过诗歌的。”

        再看看诗歌的使用——“古代的圣王就用诗来规范夫妇关系,培养孝敬,敦厚人伦,完善教化,移风易俗。”

        从现代心理学上也已经普遍认识的,人的情绪塑造,音乐、舞蹈、歌唱、戏剧,当然现代艺术电影、电视剧,会如此巨大影响人们的认知和世界观,也会直接影响心理状态。

        注:顺便说一下,本文尽量不抄袭各种诗词,因为网文里各种爽文抄袭的实在太多。本人年过五旬,虽然才情浅薄,不敢不自己填词。

        甚愿有人记得汉家文化丰富典藏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