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六章 拆了东墙补西墙
等在扬州见过阎应元等人,布置了针对江南的一些解释与政策宣传事务后,沈磊再次回到了台湾。回台湾是他心中的都城尚未在手中,只能等这地方占领了建设好再长期留在那里。
针对江南的宣传华夷之辩、剃发易服等肯定是会重点之一,其次是土地制度、干部制度等也要解释。为何如此乃是为了减少因误会造成的对立与反抗,这是比较不应该的。
真正要推行的东西沈磊不准备妥协,那是他有足够的实力,有足够硬的心肠。如对满清势力、土匪、豪强他仍然是坚持以往政策,决不会在江南就可以减轻刑罚。
只是江南物产丰富,土地兼并没北方厉害,此时受小冰河影响小,打工机会多。这一来江南不管士绅阶层与平民间没有太多如北方般有十几年杀来杀去的血债仇恨。
因此沈磊可以在北方大开杀戒,将凶残的士绅;血腥的军阀;堕落的义军毫不留情地加以重责刑罚。加上相互残杀让北方人口大减,没收的土地足够办农庄还有多余,唯缺粮食等物资度过过渡期便行。
可在江南需要严厉打击的满清势力主要是北方人,与满清勾结、屈膝投降、同流合污的士绅、官吏虽不少,但比例不大。
对这些没什么血债,民间仇恨不大,还有不少在抗清的江南士绅阶层沈磊不可能将他们不管不顾也处罚下去。这与他的有恶必究、有善必彰理念完全背离,耿仲明、尚可喜能当上守备旅长也是因他们这时候正在为汉国效力,而不是历史上的三顺王了。
正因为如此护卫队攻略江南后江南大部分士绅不会遭到清算,这一点有必要早点宣传,不然因为误会与恐惧他们可能被满清利用。
这不是担心满清会势力因此大涨,造成护卫队重大损失,甚至是满清能够守住江南。而是多造杀戮不应该,特别是还未发生但有可能避免的时不去做就过分了。
当然这样的宣传已经展开,只是无法公开宣传效果不大好。沈磊此时借江阴人宣传也是顺势而为,因而见过阎应元等人回了台湾。
回到台湾也没什么大事要他费心,因为此时还在第四步计划的战略休整期,不仅作战物资,稳定江南的生活生产物资要按计划储备,另外干部的培训与野战师、守备旅的扩编也正在进行之中,不准备好是不会发动下一次战役的。
可这个计划不可能公开宣传,隔条长江随着江北的人逃离者渐渐绝迹,满清对沈磊这里的情报也断了来源。这让满清方面对护卫队何时启动下一次战役的判断发生了困难,根据以往半年一次他们觉得秋收后护卫队仍然会照例展开攻势的可能性极大。
为了对付这个可能性,增强长江防线满清通过扩军及向南方调军队回来,已经在长江一线布置了近五十万人马。这样一来他们将自己的近半数军队布置在了长江沿线,再在出川道路布置一些军队,加上还在与残明、李定国、白旺联军对峙的二十多万人,其它地方兵力寥寥无几了。
满清原打算乘护卫队西北战役时,及后面征战四川胶着机会重兵消灭了残明、白旺等正规军,将一切反抗的义军、土匪都扫平了再与护卫队决战长江沿线。
不料护卫队不仅西北战役轻易获胜,还连续作战轻兵突然出现在四川腹地,一下获得了四川战役胜利还给满清添了个李定国军。如此形势看短时间无法消灭三方联军与靖安地方,满清只能对地方靖安战采取招抚与不去理会及与联军对峙的办法,抽出军队加强了长江防线。
有了近五十万军队让满清对守住长江防线信心大增,这不是说他们认为自己能将护卫队拒之长江对岸,而是能坚守几处坚城就是胜利,因为护卫队不可能不攻占这些坚城而到前面去的。
这是这个时代战争的最基本常识,与后世现代化战争的面状化不同,后世战争讲究线与面,此时却是点状的战争。
如后世一万人守一个城市至少三十里外就有一些据点与几条战壕组成的防线,此时守城就是守卫城墙,在城外设立一个据点算得上攻守兼备,有些主动防御意思了。
正因如此满清在长江沿线打造几处屯了重兵的坚城,这些坚城储藏了大量粮食。作用就是消极防御,让护卫队不敢绕过或避开后向前攻打,因为如此做乃是此时的兵家大忌。属于后路不稳、粮草供应不保险,等深入敌境敌人四处合围乃取败之道。
满清是准备利用其有几倍兵力优势;有坚固且物资充足的据点;遇攻打纯防御、若避开可断后路的战术将护卫队拖在长江一线打消耗战。
这样选择也是满清无可奈何的,原因是他们原来寄托短时间内平定江南的目标没有完成。另一个秘而不宣制造与护卫队同级别火器的目标同样不算十分成功,却是也有些成效。
这成效就是他们也造出了可与护卫队野炮射程相比的火炮,及射程虽近一些威力却比护卫队火枪更大的武器了。
可惜这两样武器射速慢,更麻烦太重,致使火炮只能守城,火枪要二个人操作,原来是抬杆给提前发明了。只不过抬杆威力比鸟铳大而且射程远,却是太重了,架城墙上守倒是蛮合适,因此满清决心利用这二样武器在长江边与护卫队打胜一场消耗战。
在火器上有所突破,又有财力迅速武装,让满清对接下来的护卫队攻势有信心守住。不过有信心守住是一回事,整个满清高层全在南京也有个被护卫队一锅端的风险。
为此阿济格与满清上层一商量,在沈磊回台湾时秘密将阿济格等人的早先随军而来的成年儿子,与几个重要人物由多铎为主一起安排去了苏州蛰居,至此他们的战争准备也完成了。
完成初步计划让阿济格一心等候护卫队的秋季攻势,不料左等右等没等到护卫队进攻,反而等来了与三方联军对峙清军大败的恶耗。
这真是几个方向作战容易顾此失彼,在长江防线算是打造成功的同时,但其它地方一疏忽就出了大事,而且这一来让满清左右为难,凭与三方联军对峙的前线军队已难挽回局面,可长江这里无法抽调军队支援过去。
造成满清如此大麻烦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本来以优势兵力打败三方联军应该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但云南地理不适宜骑兵发挥,加上三方联军都是三方剩下的坚定将领,又受到云南土司的支持,可说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比清军占优。
因此在显露出名将才能的李定国、白旺指挥下联军互相配合,以大范围机动作战成功地打了几场伏击战、迂回清军后方的攻城战。
在这些战斗中冒进或不熟悉地形的清军被联军包围在绝地被消灭,或者后方空虚的城市被联军袭破,大批屯集作战物资被联军掳走或烧毁。
反观清军此时满军如刀已钝,又因无法补充不敢用于决战,有点如存在军队了。其他清军见战况不利也萎缩不前,不愿拼杀伤了自己的实力而降低自己的地位。
因此清军空有二三倍兵力优势在云南反而陷于被动境地,一旦主动出兵往往被联军瞅准机会痛揍一顿,许多一开始积极寻战的将领不是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就是如满清亲王尼堪被李定国诱敌深入突然反击时被李定国一刀砍成两截。
主动求战失利后清军改变战术,变主动出击、发现联军紧追不舍为步步为营,逐渐压缩联军的活动空间。这个战术因兵力优势大,因而渐显成效,在云南再次夺回主动权。
只是没等清军成功长江防线兵力缺口较大,于是满清只能放弃好不容易赢得的大好局面,决定固守一些重要城市,保持对联军的战略相持现状,等候长江决战结束再定进退。
这个设想完全合乎情理,因为此时留下的军队比联军还多一些,又处于守城地位,联军又没有护卫队那么多火炮,要凭数量占劣势的兵力短时间在云南打破相持局面不啻如说梦话。。
冷兵器时代甚至是到了一战二战兵力仍然是最大的军事实力要素,只是到了高技术现代化战争时兵力优势的重要性才下降到次要位置,常规武器武装的军队与高技术武器武装的军队根本无法打一场正规战了。
而在冷兵器时代攻城军队比守城军队少,还能攻克的极为罕见,且都是有特殊原因的。正因为如此满清看到短时间无法消灭联军,只能忍痛抽调军队补充到更加致命的长江防线去了,致于与联军的战事放一放不碍事,只要守住一些重要之处谅联军短时间内翻不起多大浪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针对江南的宣传华夷之辩、剃发易服等肯定是会重点之一,其次是土地制度、干部制度等也要解释。为何如此乃是为了减少因误会造成的对立与反抗,这是比较不应该的。
真正要推行的东西沈磊不准备妥协,那是他有足够的实力,有足够硬的心肠。如对满清势力、土匪、豪强他仍然是坚持以往政策,决不会在江南就可以减轻刑罚。
只是江南物产丰富,土地兼并没北方厉害,此时受小冰河影响小,打工机会多。这一来江南不管士绅阶层与平民间没有太多如北方般有十几年杀来杀去的血债仇恨。
因此沈磊可以在北方大开杀戒,将凶残的士绅;血腥的军阀;堕落的义军毫不留情地加以重责刑罚。加上相互残杀让北方人口大减,没收的土地足够办农庄还有多余,唯缺粮食等物资度过过渡期便行。
可在江南需要严厉打击的满清势力主要是北方人,与满清勾结、屈膝投降、同流合污的士绅、官吏虽不少,但比例不大。
对这些没什么血债,民间仇恨不大,还有不少在抗清的江南士绅阶层沈磊不可能将他们不管不顾也处罚下去。这与他的有恶必究、有善必彰理念完全背离,耿仲明、尚可喜能当上守备旅长也是因他们这时候正在为汉国效力,而不是历史上的三顺王了。
正因为如此护卫队攻略江南后江南大部分士绅不会遭到清算,这一点有必要早点宣传,不然因为误会与恐惧他们可能被满清利用。
这不是担心满清会势力因此大涨,造成护卫队重大损失,甚至是满清能够守住江南。而是多造杀戮不应该,特别是还未发生但有可能避免的时不去做就过分了。
当然这样的宣传已经展开,只是无法公开宣传效果不大好。沈磊此时借江阴人宣传也是顺势而为,因而见过阎应元等人回了台湾。
回到台湾也没什么大事要他费心,因为此时还在第四步计划的战略休整期,不仅作战物资,稳定江南的生活生产物资要按计划储备,另外干部的培训与野战师、守备旅的扩编也正在进行之中,不准备好是不会发动下一次战役的。
可这个计划不可能公开宣传,隔条长江随着江北的人逃离者渐渐绝迹,满清对沈磊这里的情报也断了来源。这让满清方面对护卫队何时启动下一次战役的判断发生了困难,根据以往半年一次他们觉得秋收后护卫队仍然会照例展开攻势的可能性极大。
为了对付这个可能性,增强长江防线满清通过扩军及向南方调军队回来,已经在长江一线布置了近五十万人马。这样一来他们将自己的近半数军队布置在了长江沿线,再在出川道路布置一些军队,加上还在与残明、李定国、白旺联军对峙的二十多万人,其它地方兵力寥寥无几了。
满清原打算乘护卫队西北战役时,及后面征战四川胶着机会重兵消灭了残明、白旺等正规军,将一切反抗的义军、土匪都扫平了再与护卫队决战长江沿线。
不料护卫队不仅西北战役轻易获胜,还连续作战轻兵突然出现在四川腹地,一下获得了四川战役胜利还给满清添了个李定国军。如此形势看短时间无法消灭三方联军与靖安地方,满清只能对地方靖安战采取招抚与不去理会及与联军对峙的办法,抽出军队加强了长江防线。
有了近五十万军队让满清对守住长江防线信心大增,这不是说他们认为自己能将护卫队拒之长江对岸,而是能坚守几处坚城就是胜利,因为护卫队不可能不攻占这些坚城而到前面去的。
这是这个时代战争的最基本常识,与后世现代化战争的面状化不同,后世战争讲究线与面,此时却是点状的战争。
如后世一万人守一个城市至少三十里外就有一些据点与几条战壕组成的防线,此时守城就是守卫城墙,在城外设立一个据点算得上攻守兼备,有些主动防御意思了。
正因如此满清在长江沿线打造几处屯了重兵的坚城,这些坚城储藏了大量粮食。作用就是消极防御,让护卫队不敢绕过或避开后向前攻打,因为如此做乃是此时的兵家大忌。属于后路不稳、粮草供应不保险,等深入敌境敌人四处合围乃取败之道。
满清是准备利用其有几倍兵力优势;有坚固且物资充足的据点;遇攻打纯防御、若避开可断后路的战术将护卫队拖在长江一线打消耗战。
这样选择也是满清无可奈何的,原因是他们原来寄托短时间内平定江南的目标没有完成。另一个秘而不宣制造与护卫队同级别火器的目标同样不算十分成功,却是也有些成效。
这成效就是他们也造出了可与护卫队野炮射程相比的火炮,及射程虽近一些威力却比护卫队火枪更大的武器了。
可惜这两样武器射速慢,更麻烦太重,致使火炮只能守城,火枪要二个人操作,原来是抬杆给提前发明了。只不过抬杆威力比鸟铳大而且射程远,却是太重了,架城墙上守倒是蛮合适,因此满清决心利用这二样武器在长江边与护卫队打胜一场消耗战。
在火器上有所突破,又有财力迅速武装,让满清对接下来的护卫队攻势有信心守住。不过有信心守住是一回事,整个满清高层全在南京也有个被护卫队一锅端的风险。
为此阿济格与满清上层一商量,在沈磊回台湾时秘密将阿济格等人的早先随军而来的成年儿子,与几个重要人物由多铎为主一起安排去了苏州蛰居,至此他们的战争准备也完成了。
完成初步计划让阿济格一心等候护卫队的秋季攻势,不料左等右等没等到护卫队进攻,反而等来了与三方联军对峙清军大败的恶耗。
这真是几个方向作战容易顾此失彼,在长江防线算是打造成功的同时,但其它地方一疏忽就出了大事,而且这一来让满清左右为难,凭与三方联军对峙的前线军队已难挽回局面,可长江这里无法抽调军队支援过去。
造成满清如此大麻烦的最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本来以优势兵力打败三方联军应该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但云南地理不适宜骑兵发挥,加上三方联军都是三方剩下的坚定将领,又受到云南土司的支持,可说是天时地利人和都比清军占优。
因此在显露出名将才能的李定国、白旺指挥下联军互相配合,以大范围机动作战成功地打了几场伏击战、迂回清军后方的攻城战。
在这些战斗中冒进或不熟悉地形的清军被联军包围在绝地被消灭,或者后方空虚的城市被联军袭破,大批屯集作战物资被联军掳走或烧毁。
反观清军此时满军如刀已钝,又因无法补充不敢用于决战,有点如存在军队了。其他清军见战况不利也萎缩不前,不愿拼杀伤了自己的实力而降低自己的地位。
因此清军空有二三倍兵力优势在云南反而陷于被动境地,一旦主动出兵往往被联军瞅准机会痛揍一顿,许多一开始积极寻战的将领不是全军覆没仅以身免,就是如满清亲王尼堪被李定国诱敌深入突然反击时被李定国一刀砍成两截。
主动求战失利后清军改变战术,变主动出击、发现联军紧追不舍为步步为营,逐渐压缩联军的活动空间。这个战术因兵力优势大,因而渐显成效,在云南再次夺回主动权。
只是没等清军成功长江防线兵力缺口较大,于是满清只能放弃好不容易赢得的大好局面,决定固守一些重要城市,保持对联军的战略相持现状,等候长江决战结束再定进退。
这个设想完全合乎情理,因为此时留下的军队比联军还多一些,又处于守城地位,联军又没有护卫队那么多火炮,要凭数量占劣势的兵力短时间在云南打破相持局面不啻如说梦话。。
冷兵器时代甚至是到了一战二战兵力仍然是最大的军事实力要素,只是到了高技术现代化战争时兵力优势的重要性才下降到次要位置,常规武器武装的军队与高技术武器武装的军队根本无法打一场正规战了。
而在冷兵器时代攻城军队比守城军队少,还能攻克的极为罕见,且都是有特殊原因的。正因为如此满清看到短时间无法消灭联军,只能忍痛抽调军队补充到更加致命的长江防线去了,致于与联军的战事放一放不碍事,只要守住一些重要之处谅联军短时间内翻不起多大浪花。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