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风声
刘大应巴拉巴拉说了一大堆,完了却看见李睿坐在那天半天没反应。
“你觉得小庆不合适?”
李睿看着刘老头一副极为认真的样子,蛋疼道:“您难道不觉得小庆阿姨岁数有点偏大吗?”
“哦!”
刘大应一愣,接着若有所思地不由点了点头,但马上又目光坚定道:“但是在我眼里小庆是最理想的人选。”
“呃……”
这事那就没办法说了,也许在老头的眼里小庆阿姨永远是二十多年前《小花》中的那个女游击队长何翠姑。
“那您这么急着把我叫回来的意思是……?”李睿只能岔开话题。
“噢,就是这个。”
刘大应指着他手里的文稿道:“改编剧本这种事我还是不擅长,虽然改编版权还在谈,但是我肯定会买下来,所以剧本改编的事还得你这个文学策划来。”
从《孝庄秘史》到《康熙王朝》,再到《我的兄弟姐妹》,如今刘大应对李睿的剧本创作能力是毫不怀疑,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佩服。
尤其是对《康熙王朝》的剧本改编,只凭借《康熙大帝》的中间两册,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把四十五集的剧本全部改编完成。
李睿一听,顿时跳起来,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道:“别!刘老师,千万别,我对这种题材压根就不擅长。再说了,我也没时间啊,您刚才还在说韩总那边已经在催了,那我赶紧得把电影本子拿出来啊!”
开玩笑,范兵兵版《金大班》的剧情那叫一个狗血,他哪里敢抄啊?
刘大应却目光炯炯地看着他,一脸怀疑道:“你真的不行?”
哎哟!
“刘老师!刘叔!千万别话说的这么难听,我是不擅长,也改不了这个小说,这跟我行不行没关系。”
李睿只能报以苦笑。
这种不到一万字的短篇小说想改编成四五十集的电视剧,说难听点这跟重新创作没多大区别,他肯定没这本事。
再者说,他也一向不太喜欢白先生的作品,跟他不喜欢《红楼梦》一样。当然这跟作品伟大没关系,仅仅只是个人的喜好。他就是不喜欢那种骨子里透着优越感,充满了乌托邦式各种幻想的题材。
“这么说我还得找别人来改这本子?”
“肯定的,刘叔……要不您自己来得了,我看您改的这开头就挺不错的。”
“行了,既然你不肯改,那这事就再说吧。哎,电影的本子你有思路没有?”刘大应遗憾地叹了口气,终于不再跟他纠缠这个话题。
关于新电影的思路,李睿之前一直在犹豫,原因就是选择太多,直到今天在飞机上他才最后决定想要拍一部什么电影。
“谍战题材的吧。”
“谍战题材?”
“哦,就是地下党。”
话说这年头还没有谍战题材这个概念,其实这是一个流行趋势的问题。比如几十年前,就有很多优秀的谍战电影,比如《保密局的枪声》、《永不消逝的电波》、《羊城暗哨》等等,但是那时不叫谍战片,建国前的叫地下党,建国后的,因为统治阶级的更迭,变成了捉特务。
进入九十年代,这种题材的影视剧早已经式微,李睿记忆中近十年来,类似题材的影视剧,大概只有王志闻的《无悔追踪》和刘云龙的《和平卫士》。
至于电影,时下更流行的是冯氏喜剧,或者等下个月《卧虎藏龙》上映之后,国内影坛又该掀起一股古装武侠片的热潮了。
“地下党啊,这个题材是不是太冷门了?”刘大应愣了愣,沉吟着提醒道。
李睿却笑了笑,道:“我倒是觉得这种谍战题材的故事可以讲的非常精彩。”
这是他一贯的观点——一部好电影首先就应该是个好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这是一种创新,当然创新的同时也就意味着风险很大。
“这样,你先把本子拿出来再说吧。”
如果搁从前,刘大应肯定会第一时间反对,但是经过《我的兄弟姐妹》这部电影之后,他已经充分看到了李睿的眼光,或者说是对自己的眼光产生了怀疑。
公司和华影的合作完全是寄于李睿的这部新电影,刘大应非常想促成这次合作,从而使自己的公司能够挤进电影这个圈子。所以,老头此时的心态难免有些患得患失。
公司新买的那辆别克商务车就是分配给李睿使用的,在这点上刘大应还是很大方的。李睿也不客气,直接就把车开回了住处。
离开五个多月,先前胡婧一直住在这里,回来前,莫小勇早就找人收拾过,屋里很干净,连床单被套都是新换的,而且冰箱里还有不少新鲜的食品。
收拾完两大箱行李,刚刚在沙发上坐下来,手机就响了起来。
看着屏幕上显示的于东的名字,李睿真的有些感慨。
自从上次两人在无熙碰过头之后,于东就再也没有主动打电话过来,好象是留足了让他考虑的时间。这对于一个从事推销工作的人来说,是需要很大的定力。
然而,他今天刚刚回来,于东的电话就追过来,让他不得不怀疑,公司里肯定有于东的眼线。
当然这种狗屁倒灶的事情,他也懒得去理会,拿起茶几上的手机,接通了电话:“喂,东哥,你消息可真够灵通的……”
在公司,李睿谢绝了老板的接风宴,但接到于东的电话,还是答应晚上在附近的一家饭店聚一聚。
毕竟有些事情还是虚要当面说清楚的。
于东对李睿委婉的拒绝似乎早在意料之中,同时他毫不介怀的态度,让李睿原本准备好的一大段说辞终于没有了发挥的余地。
一个能够成就大事的人,当然有他为人处世的智慧。只是酒到酣处,于东还是很遗憾不能参与到李睿新电影的制作当中去。
初秋和盛夏的区别,大概就是白天可能气温依旧很高,但是到了晚上却凉爽了很多。
回到家里,李睿给自己沏了一杯茶,坐在阳台上,抽了根烟,理了理思路,随即在笔记本电脑的word空白文档上输入了两个字——风声。
没错,他想拍的新电影就是《风声》。
其实,刘大应告诉他,华影找他拍电影的时候,他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并不是《风声》,而是《疯狂的石头》。
因为《疯狂的石头》在他梦境中是一部现象级的电影。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前五年,华国的电影依旧牢牢抓住不放所谓小说、散文甚至诗歌的传统范式,多数还死死地认定艺术品质才是电影的唯一标准。多年以来,大概只有冯晓刚一人能够适时推出符合观众口味的电影。
而《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的出现,给漆黑一片的华国电影市场照了一个大亮。因为这部电影的语感完全是电影化、视听化的,导演宁皓很聪明的调动了方言的特殊幽默感,讲的都是动荡大都会里的小人物的喜剧,有着密集和生动的闪光细节。
更为难得的是,在他的电影中甚至还能找到法国的新浪潮、意大利的新写实主义和昆汀的黑色幽默的影子。这可是冯氏喜剧所不具备的。
但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李睿还是决定放弃。归根到底,《疯狂的石头》依旧是部小成本的电影,以小博大的经典范例。
当初李睿选择《我的兄弟姐妹》这部电影,那是没办法。他毕竟是个新人,生怕把刘老头给吓跑了。
但是现在他既然已经证明了自己,他不想、也没有必要再去重复以小博大。既然华影愿意拿出一千万来,刘老头也愿意投资,那为什么不再挑战自己一把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你觉得小庆不合适?”
李睿看着刘老头一副极为认真的样子,蛋疼道:“您难道不觉得小庆阿姨岁数有点偏大吗?”
“哦!”
刘大应一愣,接着若有所思地不由点了点头,但马上又目光坚定道:“但是在我眼里小庆是最理想的人选。”
“呃……”
这事那就没办法说了,也许在老头的眼里小庆阿姨永远是二十多年前《小花》中的那个女游击队长何翠姑。
“那您这么急着把我叫回来的意思是……?”李睿只能岔开话题。
“噢,就是这个。”
刘大应指着他手里的文稿道:“改编剧本这种事我还是不擅长,虽然改编版权还在谈,但是我肯定会买下来,所以剧本改编的事还得你这个文学策划来。”
从《孝庄秘史》到《康熙王朝》,再到《我的兄弟姐妹》,如今刘大应对李睿的剧本创作能力是毫不怀疑,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佩服。
尤其是对《康熙王朝》的剧本改编,只凭借《康熙大帝》的中间两册,仅仅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就把四十五集的剧本全部改编完成。
李睿一听,顿时跳起来,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道:“别!刘老师,千万别,我对这种题材压根就不擅长。再说了,我也没时间啊,您刚才还在说韩总那边已经在催了,那我赶紧得把电影本子拿出来啊!”
开玩笑,范兵兵版《金大班》的剧情那叫一个狗血,他哪里敢抄啊?
刘大应却目光炯炯地看着他,一脸怀疑道:“你真的不行?”
哎哟!
“刘老师!刘叔!千万别话说的这么难听,我是不擅长,也改不了这个小说,这跟我行不行没关系。”
李睿只能报以苦笑。
这种不到一万字的短篇小说想改编成四五十集的电视剧,说难听点这跟重新创作没多大区别,他肯定没这本事。
再者说,他也一向不太喜欢白先生的作品,跟他不喜欢《红楼梦》一样。当然这跟作品伟大没关系,仅仅只是个人的喜好。他就是不喜欢那种骨子里透着优越感,充满了乌托邦式各种幻想的题材。
“这么说我还得找别人来改这本子?”
“肯定的,刘叔……要不您自己来得了,我看您改的这开头就挺不错的。”
“行了,既然你不肯改,那这事就再说吧。哎,电影的本子你有思路没有?”刘大应遗憾地叹了口气,终于不再跟他纠缠这个话题。
关于新电影的思路,李睿之前一直在犹豫,原因就是选择太多,直到今天在飞机上他才最后决定想要拍一部什么电影。
“谍战题材的吧。”
“谍战题材?”
“哦,就是地下党。”
话说这年头还没有谍战题材这个概念,其实这是一个流行趋势的问题。比如几十年前,就有很多优秀的谍战电影,比如《保密局的枪声》、《永不消逝的电波》、《羊城暗哨》等等,但是那时不叫谍战片,建国前的叫地下党,建国后的,因为统治阶级的更迭,变成了捉特务。
进入九十年代,这种题材的影视剧早已经式微,李睿记忆中近十年来,类似题材的影视剧,大概只有王志闻的《无悔追踪》和刘云龙的《和平卫士》。
至于电影,时下更流行的是冯氏喜剧,或者等下个月《卧虎藏龙》上映之后,国内影坛又该掀起一股古装武侠片的热潮了。
“地下党啊,这个题材是不是太冷门了?”刘大应愣了愣,沉吟着提醒道。
李睿却笑了笑,道:“我倒是觉得这种谍战题材的故事可以讲的非常精彩。”
这是他一贯的观点——一部好电影首先就应该是个好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这是一种创新,当然创新的同时也就意味着风险很大。
“这样,你先把本子拿出来再说吧。”
如果搁从前,刘大应肯定会第一时间反对,但是经过《我的兄弟姐妹》这部电影之后,他已经充分看到了李睿的眼光,或者说是对自己的眼光产生了怀疑。
公司和华影的合作完全是寄于李睿的这部新电影,刘大应非常想促成这次合作,从而使自己的公司能够挤进电影这个圈子。所以,老头此时的心态难免有些患得患失。
公司新买的那辆别克商务车就是分配给李睿使用的,在这点上刘大应还是很大方的。李睿也不客气,直接就把车开回了住处。
离开五个多月,先前胡婧一直住在这里,回来前,莫小勇早就找人收拾过,屋里很干净,连床单被套都是新换的,而且冰箱里还有不少新鲜的食品。
收拾完两大箱行李,刚刚在沙发上坐下来,手机就响了起来。
看着屏幕上显示的于东的名字,李睿真的有些感慨。
自从上次两人在无熙碰过头之后,于东就再也没有主动打电话过来,好象是留足了让他考虑的时间。这对于一个从事推销工作的人来说,是需要很大的定力。
然而,他今天刚刚回来,于东的电话就追过来,让他不得不怀疑,公司里肯定有于东的眼线。
当然这种狗屁倒灶的事情,他也懒得去理会,拿起茶几上的手机,接通了电话:“喂,东哥,你消息可真够灵通的……”
在公司,李睿谢绝了老板的接风宴,但接到于东的电话,还是答应晚上在附近的一家饭店聚一聚。
毕竟有些事情还是虚要当面说清楚的。
于东对李睿委婉的拒绝似乎早在意料之中,同时他毫不介怀的态度,让李睿原本准备好的一大段说辞终于没有了发挥的余地。
一个能够成就大事的人,当然有他为人处世的智慧。只是酒到酣处,于东还是很遗憾不能参与到李睿新电影的制作当中去。
初秋和盛夏的区别,大概就是白天可能气温依旧很高,但是到了晚上却凉爽了很多。
回到家里,李睿给自己沏了一杯茶,坐在阳台上,抽了根烟,理了理思路,随即在笔记本电脑的word空白文档上输入了两个字——风声。
没错,他想拍的新电影就是《风声》。
其实,刘大应告诉他,华影找他拍电影的时候,他脑子里第一个跳出来的并不是《风声》,而是《疯狂的石头》。
因为《疯狂的石头》在他梦境中是一部现象级的电影。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前五年,华国的电影依旧牢牢抓住不放所谓小说、散文甚至诗歌的传统范式,多数还死死地认定艺术品质才是电影的唯一标准。多年以来,大概只有冯晓刚一人能够适时推出符合观众口味的电影。
而《疯狂的石头》这部电影的出现,给漆黑一片的华国电影市场照了一个大亮。因为这部电影的语感完全是电影化、视听化的,导演宁皓很聪明的调动了方言的特殊幽默感,讲的都是动荡大都会里的小人物的喜剧,有着密集和生动的闪光细节。
更为难得的是,在他的电影中甚至还能找到法国的新浪潮、意大利的新写实主义和昆汀的黑色幽默的影子。这可是冯氏喜剧所不具备的。
但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李睿还是决定放弃。归根到底,《疯狂的石头》依旧是部小成本的电影,以小博大的经典范例。
当初李睿选择《我的兄弟姐妹》这部电影,那是没办法。他毕竟是个新人,生怕把刘老头给吓跑了。
但是现在他既然已经证明了自己,他不想、也没有必要再去重复以小博大。既然华影愿意拿出一千万来,刘老头也愿意投资,那为什么不再挑战自己一把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