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章 自学成才精英怪,无证上岗建筑师
潘谷并没有时间庆祝他史诗般的远征成功,还有太多的事情要做。
没了聚变反应堆,他的能源供应水平下降了几个数量级。
好在他不再需要进行星际航行,不再需要运转庞大的克罗诺斯号,能源消耗水平也下降了几个数量级。
他还有三套可用的供能系统:
氢气燃烧、太阳能电池、温差发电。
这次远征路上,给等离子发动机供能的就是氢气。氢气燃烧产生热能,为温差发电机制造温差,温差发电机又产生电流,驱动等离子发动机。
不过,经历了数千公里路程,他的氢气和氧气都已经所剩不多。
氢气只能靠电解水来补充,从能耗角度上得不偿失。
这里距氧雪线近一千公里,除非潘谷能徒手捏出一辆行程远、载重大的行星车,否则也不可能回去补充氧气了。
所以,这套系统最多只能备用。
温差发电可以有,这里没有大气导热,制造温差不要太简单。只要把温差发电机的高温面放在阳光下,另一面放在背光处,就可以持续供电到天荒地老。
温差发电机没有旋转部件,也就没有机械磨损,单纯的结构老化速度很慢,潘谷这辈子是别想用坏它了。
只不过...这么点温差,发电量感人。
真正好用的是太阳能电池板。项目组在克罗诺斯号重力环的外壁上,几乎挂满了电池板,只有控制室除外。控制室安装了舷窗,电池板会挡视野。
生活区的大半段已被抛弃,上面的电池板也跟着一起拜拜,现在还飘在黄昏星的近地轨道上。
尽管这样,生态区外挂的电池板面积也还有足足720平方米。这批宝贝被潘谷用他的卧室、厨房和健身房做代价保了下来,现在全堆在控制室的屋顶上。
蓝星上太阳光的平均功率约为每平方米1千瓦(比较理想的光照下),克罗诺斯号用的是昂贵的砷化镓电池板,转换效率能高达40%。
1平方米电池板,2.5个小时就可以发出一度电。720平方米,一天24小时,合计能发电6912度...
“醒醒!这里的阳光功率连每平方米100瓦都没有。”女娲的吐槽中,龙骑兵二号又回来了。
潘谷把从屋顶上把一块电池板用绳子吊了下去,龙骑兵二号接过去,走到不远处,把电池板摆在地上。
那里已经整整齐齐的摆了好几十块板子。
“功率是不怎么样,可是这里每天有24个小时日照,从不刮风下雨,从不起雾扬尘。还有比这更适合太阳能电池板工作的环境吗?”对女娲的评价,他表示不服。
“就算这样,你一天也只能弄到600度电,维持日常运转是够了,哪怕你稍微想浪一下——浪花刚起来就没了。”
潘谷懒得理她,女娲的性格他算是摸透了,危机的时候跟你患难与共,生死相依,能把你感动出一身鸡皮疙瘩来。
局势稍微一顺利,她就立刻回归吐槽模式,高标准,严要求,时时督促你,打击你,让你一点得意自满的机会都没有。
话说这种性格其实挺适合做老婆的,要是她不是个人工智能的话...
想啥呢!
...
安装电池板很简单,甚至都说不上是安装。把板子全都摆在地上,接好线,再把总线连进舱内,就可以了。
用不了一天,就搞定了。
接下来的活就要困难很多:他得拆窗户。
控制室的前、上、下,三个方向都装着舷窗。按设计标准,强度不亚于金属舱壁。
既然说明书是这么说,那就是没错了。CNSA做事还是很靠谱的,除了给他导航这件事以外。
控制室的舷窗玻璃都是双层的,主要是为了隔热。玻璃内层还有一层活动舱壁,像窗帘一样。
不需要观察的时候,可以关上遮光。如果玻璃被小陨石打坏了,这也是一道额外的气密门。
潘谷打算先拆控制室底部的玻璃,这里本来是控制室的正脸,降落以后就一直贴在地上。
没办法扶正,也不需要。
这里的玻璃拆掉,下面就是岩黄昏星的岩石地表了,他不能贸然动手,得先做好准备工作。
用电钻从室外钻取了一点岩石样本,潘谷把它拿到光谱仪下,仔细分析。
“这是沉积岩。”女娲说。
“我用肉眼也能看出来。它的化学成分呢?”
“铁元素含量很高、铁以上的元素含量偏高。其它成分和蓝星上的陆相沉积岩非常相似。”
“陆相?那我的理论没错了,这片平原的确是季风吹积形成的?”
“很可能是这样。不过,还有一点发现,可能会让你意外。”
“意外?”
“样品里有有机物富集的残留痕迹。换句话说,这块样品以前富含腐殖质。”
“这又是一个生命星球?”
“...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显然是的。”
潘谷觉得好假,当初蓝星人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寻找外星生命,翻遍了整个太阳系大大小小几百个行星、小行星和卫星,结果只在火星上的角落里翻出几个细菌。
却原来,在女娲系这种地方,生命只不过是大白菜?
不服气?不服气也没办法。
潘谷又测试了一下样品的熔点,大概在1500度左右。
他的激光切割器,调节好温度,也能当焊枪用。再次来到舱外,他用激光的把控制室底部边缘的一圈岩石全都融化了一遍,然后看着它们重新冷却凝固。
这样,岩石就和舱壁连成了一体。
确认无误后,潘谷回到舱内,脱下巴斯光年,换上明光铠,开始拆地板上的玻璃。
玻璃也是模块化安装的,没有焊死。既然能装上去,就能卸下来。不过设计时的确没考虑到宇航员本人手动拆卸的需要,所以安得非常牢固。
照着飞船结构手册,借助明光铠的助力,潘谷累得满头大汗,才好不容易卸下一块。
他停了下来,仔细侧耳细听。
好像没有听到空气泄露的声音。
“女娲,持续监控气压变化。”
潘谷不敢脱下宇航服,一直坐在明光铠里,足足等了六个小时。
六小时后,女娲报告:“舱内气压保持在一个标准大气压,在检测装置的灵敏度范围内,没有任何降低的迹象。”
“成了。”明光铠里,潘谷长出了一口气。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没了聚变反应堆,他的能源供应水平下降了几个数量级。
好在他不再需要进行星际航行,不再需要运转庞大的克罗诺斯号,能源消耗水平也下降了几个数量级。
他还有三套可用的供能系统:
氢气燃烧、太阳能电池、温差发电。
这次远征路上,给等离子发动机供能的就是氢气。氢气燃烧产生热能,为温差发电机制造温差,温差发电机又产生电流,驱动等离子发动机。
不过,经历了数千公里路程,他的氢气和氧气都已经所剩不多。
氢气只能靠电解水来补充,从能耗角度上得不偿失。
这里距氧雪线近一千公里,除非潘谷能徒手捏出一辆行程远、载重大的行星车,否则也不可能回去补充氧气了。
所以,这套系统最多只能备用。
温差发电可以有,这里没有大气导热,制造温差不要太简单。只要把温差发电机的高温面放在阳光下,另一面放在背光处,就可以持续供电到天荒地老。
温差发电机没有旋转部件,也就没有机械磨损,单纯的结构老化速度很慢,潘谷这辈子是别想用坏它了。
只不过...这么点温差,发电量感人。
真正好用的是太阳能电池板。项目组在克罗诺斯号重力环的外壁上,几乎挂满了电池板,只有控制室除外。控制室安装了舷窗,电池板会挡视野。
生活区的大半段已被抛弃,上面的电池板也跟着一起拜拜,现在还飘在黄昏星的近地轨道上。
尽管这样,生态区外挂的电池板面积也还有足足720平方米。这批宝贝被潘谷用他的卧室、厨房和健身房做代价保了下来,现在全堆在控制室的屋顶上。
蓝星上太阳光的平均功率约为每平方米1千瓦(比较理想的光照下),克罗诺斯号用的是昂贵的砷化镓电池板,转换效率能高达40%。
1平方米电池板,2.5个小时就可以发出一度电。720平方米,一天24小时,合计能发电6912度...
“醒醒!这里的阳光功率连每平方米100瓦都没有。”女娲的吐槽中,龙骑兵二号又回来了。
潘谷把从屋顶上把一块电池板用绳子吊了下去,龙骑兵二号接过去,走到不远处,把电池板摆在地上。
那里已经整整齐齐的摆了好几十块板子。
“功率是不怎么样,可是这里每天有24个小时日照,从不刮风下雨,从不起雾扬尘。还有比这更适合太阳能电池板工作的环境吗?”对女娲的评价,他表示不服。
“就算这样,你一天也只能弄到600度电,维持日常运转是够了,哪怕你稍微想浪一下——浪花刚起来就没了。”
潘谷懒得理她,女娲的性格他算是摸透了,危机的时候跟你患难与共,生死相依,能把你感动出一身鸡皮疙瘩来。
局势稍微一顺利,她就立刻回归吐槽模式,高标准,严要求,时时督促你,打击你,让你一点得意自满的机会都没有。
话说这种性格其实挺适合做老婆的,要是她不是个人工智能的话...
想啥呢!
...
安装电池板很简单,甚至都说不上是安装。把板子全都摆在地上,接好线,再把总线连进舱内,就可以了。
用不了一天,就搞定了。
接下来的活就要困难很多:他得拆窗户。
控制室的前、上、下,三个方向都装着舷窗。按设计标准,强度不亚于金属舱壁。
既然说明书是这么说,那就是没错了。CNSA做事还是很靠谱的,除了给他导航这件事以外。
控制室的舷窗玻璃都是双层的,主要是为了隔热。玻璃内层还有一层活动舱壁,像窗帘一样。
不需要观察的时候,可以关上遮光。如果玻璃被小陨石打坏了,这也是一道额外的气密门。
潘谷打算先拆控制室底部的玻璃,这里本来是控制室的正脸,降落以后就一直贴在地上。
没办法扶正,也不需要。
这里的玻璃拆掉,下面就是岩黄昏星的岩石地表了,他不能贸然动手,得先做好准备工作。
用电钻从室外钻取了一点岩石样本,潘谷把它拿到光谱仪下,仔细分析。
“这是沉积岩。”女娲说。
“我用肉眼也能看出来。它的化学成分呢?”
“铁元素含量很高、铁以上的元素含量偏高。其它成分和蓝星上的陆相沉积岩非常相似。”
“陆相?那我的理论没错了,这片平原的确是季风吹积形成的?”
“很可能是这样。不过,还有一点发现,可能会让你意外。”
“意外?”
“样品里有有机物富集的残留痕迹。换句话说,这块样品以前富含腐殖质。”
“这又是一个生命星球?”
“...虽然有些不可思议,但显然是的。”
潘谷觉得好假,当初蓝星人类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寻找外星生命,翻遍了整个太阳系大大小小几百个行星、小行星和卫星,结果只在火星上的角落里翻出几个细菌。
却原来,在女娲系这种地方,生命只不过是大白菜?
不服气?不服气也没办法。
潘谷又测试了一下样品的熔点,大概在1500度左右。
他的激光切割器,调节好温度,也能当焊枪用。再次来到舱外,他用激光的把控制室底部边缘的一圈岩石全都融化了一遍,然后看着它们重新冷却凝固。
这样,岩石就和舱壁连成了一体。
确认无误后,潘谷回到舱内,脱下巴斯光年,换上明光铠,开始拆地板上的玻璃。
玻璃也是模块化安装的,没有焊死。既然能装上去,就能卸下来。不过设计时的确没考虑到宇航员本人手动拆卸的需要,所以安得非常牢固。
照着飞船结构手册,借助明光铠的助力,潘谷累得满头大汗,才好不容易卸下一块。
他停了下来,仔细侧耳细听。
好像没有听到空气泄露的声音。
“女娲,持续监控气压变化。”
潘谷不敢脱下宇航服,一直坐在明光铠里,足足等了六个小时。
六小时后,女娲报告:“舱内气压保持在一个标准大气压,在检测装置的灵敏度范围内,没有任何降低的迹象。”
“成了。”明光铠里,潘谷长出了一口气。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