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5章 远征(五)宇宙求生专家
潘谷和女娲小心翼翼的往前走了500公里,终于出了重轰炸区,重新回到平坦的冰盖上。
他们不敢加速,继续以50公里的龟速走下去。不知又开了多久,分界线终于近在前方。
“10、9、8、7、6、5、4、3、2、1、0!”
一线深红色的阳光突然从地平线上升起,模糊得如同暗夜里遥远的烛光,除了它自己,什么也不能照亮。
这就是潘谷用一万亿年穿梭、24年沉眠、14年远航等来的第一次日出
多么熟悉,又多么陌生的日出啊。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泪流满面。
没有大气的折射和散射,这里的昼夜永远泾渭分明,哪怕只相隔一条线。过线之前是彻底的黑暗,过线之后,就是日出。
只是这日出很慢很慢,一直在日出,一直爬不出地平线。
但女娲星终究是在升起,光线变强后,潘谷清楚的看到了漫无边际的雪原。
前方的坡度猛然变陡。
“氮雪和氧雪的分界线快要到了!注意控制!”
这里的地面温度已经上升到氮气的熔点之上,在狭窄的过渡区内,氮雪急剧变薄,直到完全消失。
女娲降低了发动机的出力,平缓的度过了这段骤降区。
氧气的熔点比氮气高不了多少,没过多久,他们又到达了下一个过渡区。氧雪层很薄,几乎没有什么感觉就过去了。
越过昼夜分界线后,潘谷和女娲足足往又开了10个小时,开出500公里,才算看了一次完整的日出。
要知道,蓝星上的日出靠的是行星自转把你向恒星送去,黄昏星上的日出靠的是自己向恒星走去...何况在黄昏星上看女娲星,视觉尺寸还要比蓝星上看太阳大80多倍。
女娲星完全跳出地平线后,光照强度已经相当于蓝星两极的极昼。因为干冰的反射率高,又没有大气层保温,地面温度还暂时维持在干冰的熔点以下。
又往前开了上百公里,干冰也开始消失,前面是一个坡度超过20度的陡坡。
潘谷目眩神迷的看着眼前的景象,几乎忘记了危险。
上百米宽的陡坡,坡上是纯白的干冰,坡下是淡蓝的冰川,全都被阳光照成淡淡的暗红。在前后左右的视野里,无边无际。
往上看,漆黑的天空里,一轮深红色的太阳,一动不动的悬在那里,几乎占据了小半个天穹。
这景色,单调到了极点,也壮观到了极点。
有惊无险的越过了干冰带,前面的地上就全都是水冰了。
比起克洛诺斯海,这里的冰面温度已经升到了二氧化碳的熔点以上,最低也有零下78摄氏度,足够冰橇底部形成润滑水膜了,阻力不大。
继续往前,水冰的厚度也越来越薄。终于,潘谷隐隐约约的看到了前方的暗黄色地面。
这是潘谷计划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最危险的一步。
“开足马力,全速前进!”他怒吼着左手握拳,右掌下劈,就像罗纳尔多的进球庆祝姿势:“120%出力!”
借着坡度和等离子发动机的巨大推力,时光号的速度不断攀升,在即将越过冰盖边缘的一瞬间,达到了120码的峰值。
就在这一刻,潘谷再次进入了玄之又玄的状态,时间近乎停滞,大脑超速运转。他所有的计划和判断,一条条从思绪里掠过:
对昼夜分界线位置的计算,对光照强度变化幅度的计算,对氮雪区、氧雪区、干冰区、水冰区和岩石区分界的判断,对不同物质反射率和地表温度之间关系的测算。
现在只剩最后一个不确定因素:地面岩石的光滑和平整程度。
在潘谷的模型里,黄昏星被潮汐锁定以后,黄昏星上的大气层还存在的那段时间,阳面中央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从高处刮往阴面的风;阴面的冷空气从低处流回阳面,填补热空气上升后留下来的空间。
所以,昼夜分界线这一带,应该是刮着永不停歇的季风,一直到大气层基本消失。
潘谷不知道季风到底刮了多久,几百万年?几亿年?这么长时间的风蚀,足以把任何凹凸不平的地面磨得像玻璃一样平滑。
黄昏星的内核冷却以后,没有了地震、火山和板块运动,平滑的地面就会永远平滑下去,甚至会因为分子运动而更加平滑。
理论上,一切都是完美的,但是还是那句话,实操和理论会不会有差别?
潘谷的思绪中,时光号平稳的越过了冰盖和岩石的分界线——哦不,它失控了,它开始剧烈的往一侧偏移,就像漂移的赛车,甩出了一个大弧度的侧滑。
“稳住——”此时潘谷也无能为力,他的戏份已经结束,只能靠女娲和等离子发动机的发挥了。
他倒不担心翻车,时光号的重心够低。他担心侧甩带来的巨大扭力会破坏冰橇本身,这里的地面温度已经很高了,冰块远不如在绝对零度下结实。
咔嚓一声巨响,冰橇的尾部中央裂开了一条缝。
“我的发动机——”潘谷绝望的看着裂缝扩大,变成断裂,一大块碎片带着1号发动机从冰橇上分离开来,翻滚着落在了后方。
这无论如何是来不及抢救了。
潘谷没有算错,岩石的确异常光滑。但人算不如天算,侧甩的原因正是因为地面光滑过头了。
冰橇重新摆直,继续向前飞驰。它的底部在摩擦和高温的双重作用下,飞快的升华着。
“向前!向前!再向前一点!”潘谷在心里无声的呐喊。
冰盖的反射率在80%以上,岩石的反射率不超过30%。冰川边缘的温度是0度的话,越过边缘几十米,地面岩石的温度已经上升到5度左右。
潘谷估算,阳面中心点的地面温度至少有300度。如果温度是随距离均匀变化的,那么,他每往前开20公里,地面温度就会上升1度。
每1度都至关重要。
可惜,冰块的消失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开出40公里后,冰橇几乎磨穿了,潘谷不得不关闭发动机,让控制室缓缓的停在了地面上。
一切终于静止了。
潘谷长吁了一口气。
“Give me a five!”他和女娲的龙骑兵狠狠的击了一下掌,结果用力太猛,打疼了自己:“哎呀!”
女娲笑了起来,控制着龙骑兵和潘谷轻轻一碰:“我们成功了,我的船长!”
按每小时50码的速度,得往前再开170个小时,才能看到女娲星升到天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
他们不敢加速,继续以50公里的龟速走下去。不知又开了多久,分界线终于近在前方。
“10、9、8、7、6、5、4、3、2、1、0!”
一线深红色的阳光突然从地平线上升起,模糊得如同暗夜里遥远的烛光,除了它自己,什么也不能照亮。
这就是潘谷用一万亿年穿梭、24年沉眠、14年远航等来的第一次日出
多么熟悉,又多么陌生的日出啊。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泪流满面。
没有大气的折射和散射,这里的昼夜永远泾渭分明,哪怕只相隔一条线。过线之前是彻底的黑暗,过线之后,就是日出。
只是这日出很慢很慢,一直在日出,一直爬不出地平线。
但女娲星终究是在升起,光线变强后,潘谷清楚的看到了漫无边际的雪原。
前方的坡度猛然变陡。
“氮雪和氧雪的分界线快要到了!注意控制!”
这里的地面温度已经上升到氮气的熔点之上,在狭窄的过渡区内,氮雪急剧变薄,直到完全消失。
女娲降低了发动机的出力,平缓的度过了这段骤降区。
氧气的熔点比氮气高不了多少,没过多久,他们又到达了下一个过渡区。氧雪层很薄,几乎没有什么感觉就过去了。
越过昼夜分界线后,潘谷和女娲足足往又开了10个小时,开出500公里,才算看了一次完整的日出。
要知道,蓝星上的日出靠的是行星自转把你向恒星送去,黄昏星上的日出靠的是自己向恒星走去...何况在黄昏星上看女娲星,视觉尺寸还要比蓝星上看太阳大80多倍。
女娲星完全跳出地平线后,光照强度已经相当于蓝星两极的极昼。因为干冰的反射率高,又没有大气层保温,地面温度还暂时维持在干冰的熔点以下。
又往前开了上百公里,干冰也开始消失,前面是一个坡度超过20度的陡坡。
潘谷目眩神迷的看着眼前的景象,几乎忘记了危险。
上百米宽的陡坡,坡上是纯白的干冰,坡下是淡蓝的冰川,全都被阳光照成淡淡的暗红。在前后左右的视野里,无边无际。
往上看,漆黑的天空里,一轮深红色的太阳,一动不动的悬在那里,几乎占据了小半个天穹。
这景色,单调到了极点,也壮观到了极点。
有惊无险的越过了干冰带,前面的地上就全都是水冰了。
比起克洛诺斯海,这里的冰面温度已经升到了二氧化碳的熔点以上,最低也有零下78摄氏度,足够冰橇底部形成润滑水膜了,阻力不大。
继续往前,水冰的厚度也越来越薄。终于,潘谷隐隐约约的看到了前方的暗黄色地面。
这是潘谷计划中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最危险的一步。
“开足马力,全速前进!”他怒吼着左手握拳,右掌下劈,就像罗纳尔多的进球庆祝姿势:“120%出力!”
借着坡度和等离子发动机的巨大推力,时光号的速度不断攀升,在即将越过冰盖边缘的一瞬间,达到了120码的峰值。
就在这一刻,潘谷再次进入了玄之又玄的状态,时间近乎停滞,大脑超速运转。他所有的计划和判断,一条条从思绪里掠过:
对昼夜分界线位置的计算,对光照强度变化幅度的计算,对氮雪区、氧雪区、干冰区、水冰区和岩石区分界的判断,对不同物质反射率和地表温度之间关系的测算。
现在只剩最后一个不确定因素:地面岩石的光滑和平整程度。
在潘谷的模型里,黄昏星被潮汐锁定以后,黄昏星上的大气层还存在的那段时间,阳面中央的空气受热上升,形成从高处刮往阴面的风;阴面的冷空气从低处流回阳面,填补热空气上升后留下来的空间。
所以,昼夜分界线这一带,应该是刮着永不停歇的季风,一直到大气层基本消失。
潘谷不知道季风到底刮了多久,几百万年?几亿年?这么长时间的风蚀,足以把任何凹凸不平的地面磨得像玻璃一样平滑。
黄昏星的内核冷却以后,没有了地震、火山和板块运动,平滑的地面就会永远平滑下去,甚至会因为分子运动而更加平滑。
理论上,一切都是完美的,但是还是那句话,实操和理论会不会有差别?
潘谷的思绪中,时光号平稳的越过了冰盖和岩石的分界线——哦不,它失控了,它开始剧烈的往一侧偏移,就像漂移的赛车,甩出了一个大弧度的侧滑。
“稳住——”此时潘谷也无能为力,他的戏份已经结束,只能靠女娲和等离子发动机的发挥了。
他倒不担心翻车,时光号的重心够低。他担心侧甩带来的巨大扭力会破坏冰橇本身,这里的地面温度已经很高了,冰块远不如在绝对零度下结实。
咔嚓一声巨响,冰橇的尾部中央裂开了一条缝。
“我的发动机——”潘谷绝望的看着裂缝扩大,变成断裂,一大块碎片带着1号发动机从冰橇上分离开来,翻滚着落在了后方。
这无论如何是来不及抢救了。
潘谷没有算错,岩石的确异常光滑。但人算不如天算,侧甩的原因正是因为地面光滑过头了。
冰橇重新摆直,继续向前飞驰。它的底部在摩擦和高温的双重作用下,飞快的升华着。
“向前!向前!再向前一点!”潘谷在心里无声的呐喊。
冰盖的反射率在80%以上,岩石的反射率不超过30%。冰川边缘的温度是0度的话,越过边缘几十米,地面岩石的温度已经上升到5度左右。
潘谷估算,阳面中心点的地面温度至少有300度。如果温度是随距离均匀变化的,那么,他每往前开20公里,地面温度就会上升1度。
每1度都至关重要。
可惜,冰块的消失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开出40公里后,冰橇几乎磨穿了,潘谷不得不关闭发动机,让控制室缓缓的停在了地面上。
一切终于静止了。
潘谷长吁了一口气。
“Give me a five!”他和女娲的龙骑兵狠狠的击了一下掌,结果用力太猛,打疼了自己:“哎呀!”
女娲笑了起来,控制着龙骑兵和潘谷轻轻一碰:“我们成功了,我的船长!”
按每小时50码的速度,得往前再开170个小时,才能看到女娲星升到天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q9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q999.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