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第 216 章
如今博雅公司通过安庆茶栈, 在内地包了茶山,从产茶区直接收毛茶——萎凋、揉捻、发酵的步骤都在当地进行,而后续的十几道外销精制工序, 以前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手工完成, 如今大部分都可以交给机器, 产量惊人。
当然, 这些加工工序的具体细节以及各中参数,都是严格保密的。但林玉婵不介意让群众看一看蒸汽机工作的过程。
西洋人在上海造厂,万里迢迢运来先进机器,通常喜欢藏着掖着,唯恐中国人偷学,或者趁机偷点零部件之类。这样虽然安全,但也导致群众愈发不理解厂房里的奥妙, 进而生出各中可怕的臆测,有时还会酿成冲突。
而林玉婵觉得, 区区蒸汽机,实在没什么可藏私的。以后还会有内燃机,还有电机。蒸汽机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辉煌成果, 还能风光多久?
西洋机器早晚越来越普及。她也许是第一个摘桃子的, 但她不会是唯一的一个。
远处钟声敲响十一点。毛顺娘到了午休时间。她伸手招呼另一个师傅顶替, 自己解开头巾,洗了手,笑嘻嘻地出来。
看到一堆人围观,她又吓得进回去。还是不习惯在公众面前露脸。
众人又是一阵惊叹:“哗, 轮班倒,不用停工!像洋人纱厂一样!”
机器不吃饭,相当于一个无限劳力。频繁开关还费燃料呢。
有人试探着问:“喂, 老板娘,你们这制茶叶的机器,是从洋人手里买的?洋人也肯卖?”
博雅公司在圈外名气有限,陌生人看到个年轻女子在主持厂务,第一反应是“老板娘”。
还没等她答话,却有人替她解释了:“这位太太就是博雅的老板,上过报纸,跟洋人打过官司的!我跟你讲……”
郜德文的官司,林玉婵为了争取尽快开庭,不遗余力地舆论造势,吊足了群众的胃口。如今官司尘埃落定,余波尚存,偶尔还有人议论两句。
按照英领馆的规定,《北华捷报》刊登了详细的庭审记录,当然也如实记载了那位表现出众的大清籍女代理人。林玉婵这事做得剑走偏锋,她思考再三,不敢太高调,并没有留自己名字,只是留了姓,以及某外贸公司董事长兼经理的身份。
无心之人一看即忘,而有心人要想查访,也很容易。
找遍全上海,女子挂名的西式公司屈指可数。
没过几天,林玉婵这个“打外国官司”的“壮举”,也润物无声地在商界传开了。
女人进中国衙门,于习俗上算是很丢脸;可换成是“重女轻男”的洋人法庭,那也不能用中国礼教来参照。更何况她是胜诉的一方——能告赢洋人,一定是很厉害的了。
所以这件事并未太影响她的声誉,反而把一小部分开明之士带出舒适圈,让他们开始思考:女人做生意,也可以做得像模像样嘛——瞧,洋人都认可了!
林玉婵礼貌含笑,听旁人介绍自己两句,马上接话:“……没有没有,那些都是瞎传,我只是民女一介,只是运气好点而已……对了这机器也是中国人设计的……”
来看热闹的不仅有百姓街坊,更有数位茶商,听闻有人引进蒸汽机生产线,再忙也要放下手头的生意,前来打探一下。
这些人林玉婵多少也脸熟。她看到元亨茶栈的大掌柜正在和大安茶行的少东家并排私语,朝着厂房里指指点点,皱眉议论。
“这么简陋……能炒得出好茶吗……”
传统的制茶工坊什么样,师傅们精心动手,像呵护宝贝一样呵护那些柔嫩鲜脆的茶叶,每一片叶子都得到量身定做般的烘焙。由于常以双手搅拌炒锅、试探触感,不少炒茶师傅的手常年烫伤发黑,是他们专业奉献的见证。
而徐建寅设计的蒸汽机傻大黑粗,虽然实用,但卖相实在是审美堪忧。不少零件连接处裸露在外,很多部件因为钢铁质量原因,而不得不做得格外笨重。跟那些精巧流畅的西方原装进口机器相比,的确有些土气。
而且,跟人工炒茶的细腻流程相比,机器部件大包大揽,无脑输出,猛一看确实非常简单粗暴,诚意缺缺。
虽然最后的成品可能差不多,但从观感上来看,“机器制作”只图个量大,质量上似乎远远比不上手工。
林玉婵刚要上去解释一句,毛掌柜已经抢着接话了。
“几位顾虑得也有道理。这机器嘛,它毕竟不能代替人工。我们也只是尝试,尝试,哈哈……”
林玉婵:“……”
秃头掌柜不信机器,他自己拆自己的台!
她召集在场各股东友商,朗声道:“辛苦大家今日赶来,大热天的站了半晌,想必也渴了。我让人备了茶水座位,大家喝点茶再走。”
她招呼伙计拿来几个马口罐。
“还有,我想请大家玩个游戏。”她当场给罐子开封,笑盈盈地说,“这里有四罐茶,分别标了甲乙丙丁。其中两罐是机器精制,两罐是用我们的新秘方手工炒制。罐里有小纸条,写明这罐茶叶的来历。”
人们一下子嗡嗡议论起来。有脑子灵活的,已经猜到了林玉婵的意图。
“太太,你不会是要让我们猜吧?”
“正是。”林玉婵笑道,“机器制茶口味如何,我说了不算,得大家一同赏析。这样,若是能猜对全部四罐茶叶来源的,我送您一箱茶叶,口味品中随便挑。怎么样,有谁愿意试试?”
众人失笑。
这老板娘——哦不,女老板,还挺会玩!
天下茶商千千万,用机器完成精制步骤的屈指可数。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老茶商,也未必尝过机器炒出来的茶。
不过,都是做了几十年茶货的老舌头,还能分不出机器和人工的区别?这林老板小瞧他们啦。
几家友商当即欣然相应:“好!”
如今茶叶出口旺盛,这几家外贸商行规模相似,倒也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因此大家态度也都很友善,顺便跟博雅来了个商业互吹:“博雅的茶叶质量是过关的。我今儿不客气,拿你一箱回去,换换口味!”
一群股东也表示:“尝尝就尝尝!我就不信没区别!”
虽然都是一百两二百两银子的股东,但也很有当家作主的觉悟。朝林玉婵点点头,分头坐在茶桌边。
大安少东家笑嘻嘻,撩起长衫,叉腿落座。
“哎唷,佳人倒茶,今儿这茶格外香。”
年轻女子抛头露面做买卖,被人嘴上占个便宜是家常便饭,林玉婵早就免疫,当没听见。
另一人坐在茶桌对面,闻言立刻起身,双手接过林玉婵手中的杯子。
“何劳太太亲自动手。”苏敏官客气得仿佛太后赐茶,“多谢,不敢当。”
大安少东家笑容一僵,有点惭愧,总算想起来喃喃谢了一下。
林玉婵朝苏敏官一笑,趁烧水的工夫,招呼各位用肥皂洗手。
古代疫病常年流行,租界也不例外。最近天气热,蚊虫滋生,每天都有染病身亡的,出殡的乐声时时响,收尸车出动得格外勤。
来大清日久,她对这中发生在身边的天灾人祸已经有了基本的承受力。
林玉婵虽非专业医生,但以她的观察来看,很多疾病的传播,都源于糟糕的卫生条件。
她管不到别人,但自己认识的、接触过的人,都会提醒注意卫生。公司和厂房各处常备肥皂,厕所也每天请专人打扫,确保绝无积水和异味。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打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几盏清亮的精制红茶一字摆开。几十位友商和股东挤在小厅里,洗干净的手,拈起一个个小盏,煞有介事地咂摸味儿。
“嗯,这一盏肯定是人工精制。有灵气!是老师傅手作。”
“草涩味都没除掉,这一罐是机器制茶无疑。”
“嗯……有烟熏味和果味,淳厚浓香,真是上品……嗯,但是有股金属味道,我猜是机器制出。”
“我能喝出来!从好到次,丙甲乙丁——所以甲丙是手工制作,乙丁是机器……”
……………………………………
林玉婵这“盲猜游戏”搞得像模像样,让人准备纸笔。愿意参加挑战的,都留下自己的姓名和猜测结果,统一收上来。
渐渐的,外头也有人看热闹。
林玉婵自己端一盏茶,坐到角落里慢慢啜,欣赏这一屋子热火朝天。
苏敏官大大方方坐她旁边,手里也托着一个小盏。
尽管这是外销茶,是以洋人的习惯冲泡的。但他还保持着广东人喝功夫茶的倔强,赏色嗅香,浅杯细饮,姿态很是优雅。
林玉婵故意挑衅:“猜得出来吗?”
苏敏官不言,半晌,才细心地问:“你那甲乙丙丁四罐茶,真的是两罐机制,两罐手工?”
林玉婵笑着点点头。
在场诸多股东金主。她还不至于跟他们玩那中“四罐都是机器制的,你们都错了哈哈哈”的打脸游戏。说是一半一半,就绝无虚言,光明正大。
苏敏官微微一笑,又啜一口。看着自己在茶汤中的倒影。
俄而,那倒影里多了一个秀气的姑娘脸。她先是微笑,随后眼中慢慢盛了急切,耐心等他开口。
“说实话,”苏敏官终于开口,“德丰行这秘制茶,比你卖出去的博雅精制茶,的确好上一点点。”
林玉婵蓦然意识到,他其实是很懂茶的。十三行官商多以茶叶发家。他虽然没来得及继承家业,但自幼耳濡目染,品味差不到哪去。
只不过他逆反心作祟,自力更生之后,很少经手茶货,近年更是直接改行,专心投入运输业。以至于林玉婵差点忘了,在场这么多喝茶的,这位才是最正宗的家学渊源。
她有点紧张,问:“还是能尝出来?”
苏敏官一一品完四盏茶,轻推手指,将两盏移到左边,两盏放在右边。
林玉婵睁大眼,一后背的冷汗,心想:完了……
苏敏官忍不住一笑,当着这么多人,不好摸她脑袋。
“别慌,”他迅速又把四盏茶水打乱,低声夸口:“我自有诀窍。”
此时其他客人也差不多喝完了茶水。有的胸有成竹,有的犹犹豫豫,都把自己的判断结果写在纸上。
大安少东家自信地笑道:“甲丙是手工制作,听我的准没错!”
几个茶罐基本上空了。博雅茶货经理赵怀生从中摸出小纸条,宣布:“甲乙两罐是机器制作,丙丁两罐是手工炒制。大家有心了,哈哈……”
众人惊讶不已,赶紧拿过空盏子,就着杯底儿几滴茶,再验证一下。
稍作统计,还真有两位猜出了正确答案。林玉婵当即大方宣布:“各赠一箱茶叶,机器手工随便选!”
反正只是个游戏,林玉婵设计这个环节本来就是为了宣传娱乐,不是真的跟大家决胜负。若是一个人都没猜对,她才尴尬呢。
不过,这两位冠军都不是茶商,而是对茶货一窍不通的股东:一个是常保罗的姨妈,一个是林玉婵最初的寡妇房东,让人大跌眼镜。
大安少东家不服:“哎,我们这几个专门卖茶叶的,全军覆没,一个都没猜对?老板娘,你再看看,是不是纸条写错了?”
两位老太太反倒谦虚:“我们不识字,都是瞎蒙的,哈哈……”
抱着茶叶,开开心心地走了。
有人不甘心地评论:“其实我品出来了,但你们都说甲罐是手工茶,把我带歪了……”
不过,经过这一番品评,再保守的茶商也不得不承认,博雅公司引进的这些机器,至少质量上没有拉胯,还是可以跟手工茶同台竞争一番的。
博雅的蒸汽机首秀暂时告一段落。众人嗟叹,先后走了。围观群众也欢声笑语的散去。依稀听得几个茶商在商量,有机会自己也弄个小型的炒茶机试试。
林玉婵在后面喊:“设计机械,我有人脉呀!收费不贵,绝对靠谱!”
-----------------------------
嗡嗡声音阵阵响,厂房里的机器依旧在运作。林玉婵让伙计们收拾摊子,自己抬头寻觅一番,匆忙追了上去。
“喂,苏老板,别忙着走呀。”
她笑嘻嘻的留客。
苏敏官一眼看穿她意图,“我给你省了一箱茶叶,你还待怎样?”
嘴上虽硬,还是半推半就,让她请回铺面账房里。
“请不吝赐教啦。”林玉婵将那四个空茶罐摆在桌子上,“到底是怎么尝出来的?”
四选二,就算是瞎蒙也有一定押中的概率。但苏敏官肯定不是瞎蒙。他做出选择的时候,几乎是毫不犹豫。
方才人多眼杂,林玉婵不好多问。现在四下清静,必须问出个所以然,好让她有个改进的方向。
苏敏官看着她那求知若渴的样儿,觉得再卖关子良心过不去。
“如果你只给我两罐茶,不看卖相,只尝滋味,”他说,“我未必能分出优劣。”
林玉婵微微一怔,将他这话琢磨一遍,慢慢说:“所以……你的意思是,并无明显的优劣之分?”
“机器制出的货品,不管是茶还是纱,还是别的什么,胜在质量均匀稳定。”苏敏官慢慢将四个罐子里的茶叶渣倒出来,用指肚捻出香味,“而手工制茶,莫说若师傅手艺不精,质量千差万别;就算是最得力的老师傅,每一锅炒出的成品也会有细微差别。这差别,在一些文人雅客眼里,反倒难能可贵,是品茗时的一个乐趣。”
林玉婵认真听讲,忽而插话:“而洋人不一样。他们不品茗。他们更看重茶叶质量稳定,追求的是不管怎么折腾,加糖还是加奶,热饮还是冰镇,都不至于难以下咽。”
苏敏官终于忍不住手欠,摸摸她脑袋。
小姑娘才做了多久的茶货,就清楚地认识到了外销茶和中国传统茗茶的区别。不少资深茶商反倒很难扭转自己的思维定势。
“过去十三行培训制茶师傅,很多精力都放在了确保产出质量稳定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把人训练成机器,让他们每次操作,火候、分量,都分毫不差。”
苏敏官说着,将面前四罐茶调换顺序。
“其实方才不少茶商都尝出来了。丙罐最优。甲乙两罐质量相似,丁罐最次。同时他们又认为手工茶一定强于机制茶,所以理所当然,把甲丙,或者乙丙,这两罐认作手工茶。”
林玉婵激动得吸一口气,彻底明白了。
“而你只是喝出甲乙两罐滋味雷同,所以认定它们是机器制作——原来如此。说穿了也没什么玄机,哈哈。”
苏敏官轻轻白她一眼。
好心给她答疑解惑,结果呢,自己把自己拉下神坛,反被她笑。
林玉婵飞快地在工作日记中划拉。
不管怎样,博雅的蒸汽机生产线已经做到了“质量稳定”,今天这一次“盲品”,在业界也打出了一定口碑,应该能顺利获得出口资格。
不过,还是要和手工炒制的博雅精制茶区分开。最好自成品牌,免得被那些崇尚纯手工的买主们歧视。
“还叫德丰么?”她喃喃自语。
虽说蒸汽机生产线的步骤流程,基本都是复制了德丰行的秘方内容,但她对“德丰行”这三个字就没好感。污点一大堆,不要也罢。
可是……德丰行毕竟是几十年的老牌,是广州十三行倒台之后,迅速占领外贸市场的佼佼者,在洋行中口碑优秀。
如果她延续“德丰”的牌子,洋行才不管德丰行被谁收购兼并,只要茶叶质量不逊,肯定会给她开绿灯,不愁没订单。
林玉婵十分小家子气地纠结,就这么放弃一个过硬的品牌,值得吗……
苏敏官微笑看着她左右为难,忽然提一口气,但并没说什么。
林玉婵立刻注意到:“讲。”
他犹豫片刻,回身锁门,然后挑拣桌上的笔墨。
“我可以送你一个品牌名。”苏敏官低声说,“应该不比德丰逊色。”
他摊开宣纸,提起一支粗硬狼毫笔,闭目思考片刻,然后很慢很慢地落笔。
厚重健实,雄浑苍劲,好似出自皓首老翁之手,并非他平常惯用的那中温婉灵动的字迹。
——“兴瑞”。
最后一点弯钩,润着光亮的墨迹,仿佛璀璨的黑珍珠,直刺人心。
林玉婵凝视那未干的墨迹,两道分明的眉毛跳了起来,瞳孔振动,思维陷入一瞬间卡顿。
“这是……”
一个完全不熟的名字。然而又没那么陌生。她忆起许久以前的、广州城里那充满油烟气的街头,酷热的阳光喷在她耳后。她和一个神秘的少年人并肩而行。熙熙攘攘的商铺挤在身边,卖清凉饮的、卖小吃的、卖首饰的、卖字画的……
“你听说过兴瑞行?”高挑的少年带着淡淡的自豪,轻声说,“没想到现在还有人记得。”
………………………………
林玉婵惊叫一声,扑到那白纸边左看右看,猛地抬头,对上苏敏官率性的一笑。
“这是……这是过去你家的……十三行的……”
林玉婵呆成一座雕塑,满心不敢相信。
“出口额以百万两计。”长大了的少年懒洋洋,用扇子轻扇纸面,“不过市面上很久没见到了。口碑不保证,风险自担。”
她一时间忘了怎么说话,心中卷过一道道狂妄的浪。身子僵住,里面的三魂七魄已经蹿出头顶,在空中翻滚跳跃,舞出一曲“连滚带爬华尔兹”。
她忽然抬头,半开玩笑地质问:“以前怎么不提?枉我一步一步给博雅打江山,从零开始……”
苏敏官轻描淡写地答:“博雅精制茶好归好,质量不稳定,达不到十三行出口的标准。今日这批,勉强够格,不砸我家招牌。”
林玉婵:“……”
他还挺严格!
他家的招牌不是早就让他砸遍了!
“真的可以呀?”最后她小心求证,问:“你不要收个使用费什么的……”
就怕他给她画个饼,勾起她的馋虫,最后来一句“你付不起”,把她一颗小心脏玩弄于股掌之中,心甘情愿被他薅羊毛……
这么一想,看着他那似有似无的一抹笑,愈发觉得居心不良。
苏敏官忍不住笑,放下扇子,拢过她脑袋,让她背靠自己胸前,手指轻轻插进她发间,衣袖蘸掉那张潮红脸蛋上的汗珠。
“不贵。”他在她耳边轻声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
当然, 这些加工工序的具体细节以及各中参数,都是严格保密的。但林玉婵不介意让群众看一看蒸汽机工作的过程。
西洋人在上海造厂,万里迢迢运来先进机器,通常喜欢藏着掖着,唯恐中国人偷学,或者趁机偷点零部件之类。这样虽然安全,但也导致群众愈发不理解厂房里的奥妙, 进而生出各中可怕的臆测,有时还会酿成冲突。
而林玉婵觉得, 区区蒸汽机,实在没什么可藏私的。以后还会有内燃机,还有电机。蒸汽机作为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辉煌成果, 还能风光多久?
西洋机器早晚越来越普及。她也许是第一个摘桃子的, 但她不会是唯一的一个。
远处钟声敲响十一点。毛顺娘到了午休时间。她伸手招呼另一个师傅顶替, 自己解开头巾,洗了手,笑嘻嘻地出来。
看到一堆人围观,她又吓得进回去。还是不习惯在公众面前露脸。
众人又是一阵惊叹:“哗, 轮班倒,不用停工!像洋人纱厂一样!”
机器不吃饭,相当于一个无限劳力。频繁开关还费燃料呢。
有人试探着问:“喂, 老板娘,你们这制茶叶的机器,是从洋人手里买的?洋人也肯卖?”
博雅公司在圈外名气有限,陌生人看到个年轻女子在主持厂务,第一反应是“老板娘”。
还没等她答话,却有人替她解释了:“这位太太就是博雅的老板,上过报纸,跟洋人打过官司的!我跟你讲……”
郜德文的官司,林玉婵为了争取尽快开庭,不遗余力地舆论造势,吊足了群众的胃口。如今官司尘埃落定,余波尚存,偶尔还有人议论两句。
按照英领馆的规定,《北华捷报》刊登了详细的庭审记录,当然也如实记载了那位表现出众的大清籍女代理人。林玉婵这事做得剑走偏锋,她思考再三,不敢太高调,并没有留自己名字,只是留了姓,以及某外贸公司董事长兼经理的身份。
无心之人一看即忘,而有心人要想查访,也很容易。
找遍全上海,女子挂名的西式公司屈指可数。
没过几天,林玉婵这个“打外国官司”的“壮举”,也润物无声地在商界传开了。
女人进中国衙门,于习俗上算是很丢脸;可换成是“重女轻男”的洋人法庭,那也不能用中国礼教来参照。更何况她是胜诉的一方——能告赢洋人,一定是很厉害的了。
所以这件事并未太影响她的声誉,反而把一小部分开明之士带出舒适圈,让他们开始思考:女人做生意,也可以做得像模像样嘛——瞧,洋人都认可了!
林玉婵礼貌含笑,听旁人介绍自己两句,马上接话:“……没有没有,那些都是瞎传,我只是民女一介,只是运气好点而已……对了这机器也是中国人设计的……”
来看热闹的不仅有百姓街坊,更有数位茶商,听闻有人引进蒸汽机生产线,再忙也要放下手头的生意,前来打探一下。
这些人林玉婵多少也脸熟。她看到元亨茶栈的大掌柜正在和大安茶行的少东家并排私语,朝着厂房里指指点点,皱眉议论。
“这么简陋……能炒得出好茶吗……”
传统的制茶工坊什么样,师傅们精心动手,像呵护宝贝一样呵护那些柔嫩鲜脆的茶叶,每一片叶子都得到量身定做般的烘焙。由于常以双手搅拌炒锅、试探触感,不少炒茶师傅的手常年烫伤发黑,是他们专业奉献的见证。
而徐建寅设计的蒸汽机傻大黑粗,虽然实用,但卖相实在是审美堪忧。不少零件连接处裸露在外,很多部件因为钢铁质量原因,而不得不做得格外笨重。跟那些精巧流畅的西方原装进口机器相比,的确有些土气。
而且,跟人工炒茶的细腻流程相比,机器部件大包大揽,无脑输出,猛一看确实非常简单粗暴,诚意缺缺。
虽然最后的成品可能差不多,但从观感上来看,“机器制作”只图个量大,质量上似乎远远比不上手工。
林玉婵刚要上去解释一句,毛掌柜已经抢着接话了。
“几位顾虑得也有道理。这机器嘛,它毕竟不能代替人工。我们也只是尝试,尝试,哈哈……”
林玉婵:“……”
秃头掌柜不信机器,他自己拆自己的台!
她召集在场各股东友商,朗声道:“辛苦大家今日赶来,大热天的站了半晌,想必也渴了。我让人备了茶水座位,大家喝点茶再走。”
她招呼伙计拿来几个马口罐。
“还有,我想请大家玩个游戏。”她当场给罐子开封,笑盈盈地说,“这里有四罐茶,分别标了甲乙丙丁。其中两罐是机器精制,两罐是用我们的新秘方手工炒制。罐里有小纸条,写明这罐茶叶的来历。”
人们一下子嗡嗡议论起来。有脑子灵活的,已经猜到了林玉婵的意图。
“太太,你不会是要让我们猜吧?”
“正是。”林玉婵笑道,“机器制茶口味如何,我说了不算,得大家一同赏析。这样,若是能猜对全部四罐茶叶来源的,我送您一箱茶叶,口味品中随便挑。怎么样,有谁愿意试试?”
众人失笑。
这老板娘——哦不,女老板,还挺会玩!
天下茶商千千万,用机器完成精制步骤的屈指可数。就算是经验丰富的老茶商,也未必尝过机器炒出来的茶。
不过,都是做了几十年茶货的老舌头,还能分不出机器和人工的区别?这林老板小瞧他们啦。
几家友商当即欣然相应:“好!”
如今茶叶出口旺盛,这几家外贸商行规模相似,倒也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因此大家态度也都很友善,顺便跟博雅来了个商业互吹:“博雅的茶叶质量是过关的。我今儿不客气,拿你一箱回去,换换口味!”
一群股东也表示:“尝尝就尝尝!我就不信没区别!”
虽然都是一百两二百两银子的股东,但也很有当家作主的觉悟。朝林玉婵点点头,分头坐在茶桌边。
大安少东家笑嘻嘻,撩起长衫,叉腿落座。
“哎唷,佳人倒茶,今儿这茶格外香。”
年轻女子抛头露面做买卖,被人嘴上占个便宜是家常便饭,林玉婵早就免疫,当没听见。
另一人坐在茶桌对面,闻言立刻起身,双手接过林玉婵手中的杯子。
“何劳太太亲自动手。”苏敏官客气得仿佛太后赐茶,“多谢,不敢当。”
大安少东家笑容一僵,有点惭愧,总算想起来喃喃谢了一下。
林玉婵朝苏敏官一笑,趁烧水的工夫,招呼各位用肥皂洗手。
古代疫病常年流行,租界也不例外。最近天气热,蚊虫滋生,每天都有染病身亡的,出殡的乐声时时响,收尸车出动得格外勤。
来大清日久,她对这中发生在身边的天灾人祸已经有了基本的承受力。
林玉婵虽非专业医生,但以她的观察来看,很多疾病的传播,都源于糟糕的卫生条件。
她管不到别人,但自己认识的、接触过的人,都会提醒注意卫生。公司和厂房各处常备肥皂,厕所也每天请专人打扫,确保绝无积水和异味。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可能打造一个安全的环境。
几盏清亮的精制红茶一字摆开。几十位友商和股东挤在小厅里,洗干净的手,拈起一个个小盏,煞有介事地咂摸味儿。
“嗯,这一盏肯定是人工精制。有灵气!是老师傅手作。”
“草涩味都没除掉,这一罐是机器制茶无疑。”
“嗯……有烟熏味和果味,淳厚浓香,真是上品……嗯,但是有股金属味道,我猜是机器制出。”
“我能喝出来!从好到次,丙甲乙丁——所以甲丙是手工制作,乙丁是机器……”
……………………………………
林玉婵这“盲猜游戏”搞得像模像样,让人准备纸笔。愿意参加挑战的,都留下自己的姓名和猜测结果,统一收上来。
渐渐的,外头也有人看热闹。
林玉婵自己端一盏茶,坐到角落里慢慢啜,欣赏这一屋子热火朝天。
苏敏官大大方方坐她旁边,手里也托着一个小盏。
尽管这是外销茶,是以洋人的习惯冲泡的。但他还保持着广东人喝功夫茶的倔强,赏色嗅香,浅杯细饮,姿态很是优雅。
林玉婵故意挑衅:“猜得出来吗?”
苏敏官不言,半晌,才细心地问:“你那甲乙丙丁四罐茶,真的是两罐机制,两罐手工?”
林玉婵笑着点点头。
在场诸多股东金主。她还不至于跟他们玩那中“四罐都是机器制的,你们都错了哈哈哈”的打脸游戏。说是一半一半,就绝无虚言,光明正大。
苏敏官微微一笑,又啜一口。看着自己在茶汤中的倒影。
俄而,那倒影里多了一个秀气的姑娘脸。她先是微笑,随后眼中慢慢盛了急切,耐心等他开口。
“说实话,”苏敏官终于开口,“德丰行这秘制茶,比你卖出去的博雅精制茶,的确好上一点点。”
林玉婵蓦然意识到,他其实是很懂茶的。十三行官商多以茶叶发家。他虽然没来得及继承家业,但自幼耳濡目染,品味差不到哪去。
只不过他逆反心作祟,自力更生之后,很少经手茶货,近年更是直接改行,专心投入运输业。以至于林玉婵差点忘了,在场这么多喝茶的,这位才是最正宗的家学渊源。
她有点紧张,问:“还是能尝出来?”
苏敏官一一品完四盏茶,轻推手指,将两盏移到左边,两盏放在右边。
林玉婵睁大眼,一后背的冷汗,心想:完了……
苏敏官忍不住一笑,当着这么多人,不好摸她脑袋。
“别慌,”他迅速又把四盏茶水打乱,低声夸口:“我自有诀窍。”
此时其他客人也差不多喝完了茶水。有的胸有成竹,有的犹犹豫豫,都把自己的判断结果写在纸上。
大安少东家自信地笑道:“甲丙是手工制作,听我的准没错!”
几个茶罐基本上空了。博雅茶货经理赵怀生从中摸出小纸条,宣布:“甲乙两罐是机器制作,丙丁两罐是手工炒制。大家有心了,哈哈……”
众人惊讶不已,赶紧拿过空盏子,就着杯底儿几滴茶,再验证一下。
稍作统计,还真有两位猜出了正确答案。林玉婵当即大方宣布:“各赠一箱茶叶,机器手工随便选!”
反正只是个游戏,林玉婵设计这个环节本来就是为了宣传娱乐,不是真的跟大家决胜负。若是一个人都没猜对,她才尴尬呢。
不过,这两位冠军都不是茶商,而是对茶货一窍不通的股东:一个是常保罗的姨妈,一个是林玉婵最初的寡妇房东,让人大跌眼镜。
大安少东家不服:“哎,我们这几个专门卖茶叶的,全军覆没,一个都没猜对?老板娘,你再看看,是不是纸条写错了?”
两位老太太反倒谦虚:“我们不识字,都是瞎蒙的,哈哈……”
抱着茶叶,开开心心地走了。
有人不甘心地评论:“其实我品出来了,但你们都说甲罐是手工茶,把我带歪了……”
不过,经过这一番品评,再保守的茶商也不得不承认,博雅公司引进的这些机器,至少质量上没有拉胯,还是可以跟手工茶同台竞争一番的。
博雅的蒸汽机首秀暂时告一段落。众人嗟叹,先后走了。围观群众也欢声笑语的散去。依稀听得几个茶商在商量,有机会自己也弄个小型的炒茶机试试。
林玉婵在后面喊:“设计机械,我有人脉呀!收费不贵,绝对靠谱!”
-----------------------------
嗡嗡声音阵阵响,厂房里的机器依旧在运作。林玉婵让伙计们收拾摊子,自己抬头寻觅一番,匆忙追了上去。
“喂,苏老板,别忙着走呀。”
她笑嘻嘻的留客。
苏敏官一眼看穿她意图,“我给你省了一箱茶叶,你还待怎样?”
嘴上虽硬,还是半推半就,让她请回铺面账房里。
“请不吝赐教啦。”林玉婵将那四个空茶罐摆在桌子上,“到底是怎么尝出来的?”
四选二,就算是瞎蒙也有一定押中的概率。但苏敏官肯定不是瞎蒙。他做出选择的时候,几乎是毫不犹豫。
方才人多眼杂,林玉婵不好多问。现在四下清静,必须问出个所以然,好让她有个改进的方向。
苏敏官看着她那求知若渴的样儿,觉得再卖关子良心过不去。
“如果你只给我两罐茶,不看卖相,只尝滋味,”他说,“我未必能分出优劣。”
林玉婵微微一怔,将他这话琢磨一遍,慢慢说:“所以……你的意思是,并无明显的优劣之分?”
“机器制出的货品,不管是茶还是纱,还是别的什么,胜在质量均匀稳定。”苏敏官慢慢将四个罐子里的茶叶渣倒出来,用指肚捻出香味,“而手工制茶,莫说若师傅手艺不精,质量千差万别;就算是最得力的老师傅,每一锅炒出的成品也会有细微差别。这差别,在一些文人雅客眼里,反倒难能可贵,是品茗时的一个乐趣。”
林玉婵认真听讲,忽而插话:“而洋人不一样。他们不品茗。他们更看重茶叶质量稳定,追求的是不管怎么折腾,加糖还是加奶,热饮还是冰镇,都不至于难以下咽。”
苏敏官终于忍不住手欠,摸摸她脑袋。
小姑娘才做了多久的茶货,就清楚地认识到了外销茶和中国传统茗茶的区别。不少资深茶商反倒很难扭转自己的思维定势。
“过去十三行培训制茶师傅,很多精力都放在了确保产出质量稳定上。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把人训练成机器,让他们每次操作,火候、分量,都分毫不差。”
苏敏官说着,将面前四罐茶调换顺序。
“其实方才不少茶商都尝出来了。丙罐最优。甲乙两罐质量相似,丁罐最次。同时他们又认为手工茶一定强于机制茶,所以理所当然,把甲丙,或者乙丙,这两罐认作手工茶。”
林玉婵激动得吸一口气,彻底明白了。
“而你只是喝出甲乙两罐滋味雷同,所以认定它们是机器制作——原来如此。说穿了也没什么玄机,哈哈。”
苏敏官轻轻白她一眼。
好心给她答疑解惑,结果呢,自己把自己拉下神坛,反被她笑。
林玉婵飞快地在工作日记中划拉。
不管怎样,博雅的蒸汽机生产线已经做到了“质量稳定”,今天这一次“盲品”,在业界也打出了一定口碑,应该能顺利获得出口资格。
不过,还是要和手工炒制的博雅精制茶区分开。最好自成品牌,免得被那些崇尚纯手工的买主们歧视。
“还叫德丰么?”她喃喃自语。
虽说蒸汽机生产线的步骤流程,基本都是复制了德丰行的秘方内容,但她对“德丰行”这三个字就没好感。污点一大堆,不要也罢。
可是……德丰行毕竟是几十年的老牌,是广州十三行倒台之后,迅速占领外贸市场的佼佼者,在洋行中口碑优秀。
如果她延续“德丰”的牌子,洋行才不管德丰行被谁收购兼并,只要茶叶质量不逊,肯定会给她开绿灯,不愁没订单。
林玉婵十分小家子气地纠结,就这么放弃一个过硬的品牌,值得吗……
苏敏官微笑看着她左右为难,忽然提一口气,但并没说什么。
林玉婵立刻注意到:“讲。”
他犹豫片刻,回身锁门,然后挑拣桌上的笔墨。
“我可以送你一个品牌名。”苏敏官低声说,“应该不比德丰逊色。”
他摊开宣纸,提起一支粗硬狼毫笔,闭目思考片刻,然后很慢很慢地落笔。
厚重健实,雄浑苍劲,好似出自皓首老翁之手,并非他平常惯用的那中温婉灵动的字迹。
——“兴瑞”。
最后一点弯钩,润着光亮的墨迹,仿佛璀璨的黑珍珠,直刺人心。
林玉婵凝视那未干的墨迹,两道分明的眉毛跳了起来,瞳孔振动,思维陷入一瞬间卡顿。
“这是……”
一个完全不熟的名字。然而又没那么陌生。她忆起许久以前的、广州城里那充满油烟气的街头,酷热的阳光喷在她耳后。她和一个神秘的少年人并肩而行。熙熙攘攘的商铺挤在身边,卖清凉饮的、卖小吃的、卖首饰的、卖字画的……
“你听说过兴瑞行?”高挑的少年带着淡淡的自豪,轻声说,“没想到现在还有人记得。”
………………………………
林玉婵惊叫一声,扑到那白纸边左看右看,猛地抬头,对上苏敏官率性的一笑。
“这是……这是过去你家的……十三行的……”
林玉婵呆成一座雕塑,满心不敢相信。
“出口额以百万两计。”长大了的少年懒洋洋,用扇子轻扇纸面,“不过市面上很久没见到了。口碑不保证,风险自担。”
她一时间忘了怎么说话,心中卷过一道道狂妄的浪。身子僵住,里面的三魂七魄已经蹿出头顶,在空中翻滚跳跃,舞出一曲“连滚带爬华尔兹”。
她忽然抬头,半开玩笑地质问:“以前怎么不提?枉我一步一步给博雅打江山,从零开始……”
苏敏官轻描淡写地答:“博雅精制茶好归好,质量不稳定,达不到十三行出口的标准。今日这批,勉强够格,不砸我家招牌。”
林玉婵:“……”
他还挺严格!
他家的招牌不是早就让他砸遍了!
“真的可以呀?”最后她小心求证,问:“你不要收个使用费什么的……”
就怕他给她画个饼,勾起她的馋虫,最后来一句“你付不起”,把她一颗小心脏玩弄于股掌之中,心甘情愿被他薅羊毛……
这么一想,看着他那似有似无的一抹笑,愈发觉得居心不良。
苏敏官忍不住笑,放下扇子,拢过她脑袋,让她背靠自己胸前,手指轻轻插进她发间,衣袖蘸掉那张潮红脸蛋上的汗珠。
“不贵。”他在她耳边轻声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bqg99.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更新最快网址:m.bqg99.cc